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与市场拓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6:52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入境旅游的迅速发展,与国内游相比,入境游的巨大经济效益导致了地区间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发展呈现“各唱各戏、竞相杀价”的粗放式开发模式。在入境旅游面临外部客源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内蒙古如何依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发展优势,准确、科学地定位目标客源市场,卓有成效地参与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实现入境旅游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本文研究以内蒙古作为研究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数据处理软件Excel进行数据处理,运用地理集中指数、BCG矩阵模型、偏离—份额分析法、重心模型等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了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特征,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入境旅游市场的拓展对策。 研究表明:(1)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特征方面,2000年到2009年期间,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国人小幅增加,然而相对于外国人客源市场,港澳台游客人数反复波动,市场极不稳定;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过于集中,易受到主要客源国蒙古和俄罗斯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变化的冲击,对内蒙古入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缺少明星市场,客源市场结构不完善;蒙古和俄罗斯市场基础好,有较大的竞争转移优势,泰国、新加坡市场基础差,竞争优势非常弱,其他市场竞争优势也有待提高;(2)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空间结构特征方而,2000年—2009年,十年间内蒙古各盟市接待入境游客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都较大;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差异较大,所占市场份额差距较大;旅游重心不稳定,阶段性偏移,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因此,对于客源市场,应采取细分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加强区域间合作,增加海外游客人数;打造知名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这三个方面战略.而对目的地市场应加强与省内、省外的区域旅游合作,谋求区域合作、构筑地域大文化,实现共赢,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规范职能,创造和谐的旅游大环境,以求达到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协调互补,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学位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曲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蒙古,内蒙古


第三章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图3一 42000年一2009年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指数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年际变分析,在2000年地理集中指数达到最大G=68.34,说明这一年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蒙古;200吐年地理集中指数最小G二55.56,说明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较其他年份更为分散,2004年与2000年相比较,主要客源市场俄罗斯和蒙古的份额共减少15.87%。根据表3一3中的数据绘制2000年一2009年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指数图(见图3一4)。此图显示曲线略向右下方倾斜,地理集中指数逐年减小,表明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趋向分散状态(除2004年地理集中指数偏小,比较异常)。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趋向分散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比图,结构转移,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量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一6内蒙古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力和结构转移分量对比图从图3一8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结构转移分量方面,蒙古和俄罗斯的数值最高,分别达到93961人次、174567人次,英国、法国结构转移分量相对较大,其他国家的结构转移分量相对较低,尤其是韩国、港澳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都为负数,其中,港澳台地区结构转移分量为一98888人次;在竞争力转移分量方面,蒙古和俄罗斯的数值最高,分别达到344522人次、183283人次,韩国、港澳台、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竞争力转移分量相对较大,其他国家的竞争力转移分量相对一较低,尤其是日本、英国、法国、泰国、新加坡都为负数,其中英国最低

变化图,入境旅游,内蒙古,变化图


乌海市009692875811810987341阿拉善盟94248195238503265961269715223176301795019200资料来源:2000年一2009年内蒙古统计便览整理4.2目的地市场空间集聚性分析通过地理集中指数模型,计算整理内蒙古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集中指数表,如下:表4一22000年一2009年内蒙古入境旅游日的地市场集中指数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地理集67.7666.6864.6366.4462.1962.4462.0061.3061.6460.13中指数资料来源:2000年一2009年内蒙古统计便览整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平;;中原城市群背景下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8期

2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3 孙根年;我国境外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科学意义[J];地理科学;1998年05期

4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5 陆林;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兼论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之比较[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6 陈健昌,保继刚;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1988年03期

7 章锦河,张捷,李娜,梁琳,刘泽华;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8 孙根年;杨忍;姚宏;;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演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7期

9 陆林;试论我国国际旅游业首位客源市场[J];世界经济研究;1990年03期

10 杨新军,牛栋,吴必虎;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J];经济地理;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新妮;青岛入境旅游流空间动态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62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862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