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清代桂林社会环境与市场发育 ——基于《桂林石刻》及相关文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2 22:33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城临漓江,北和东北方向与湖南省交界,西连柳州地区,南和东南部分别与梧州、贺州相连。作为政区概念上的桂林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所置的桂林郡,今天的桂林,仅属于秦时桂林郡地的一部分。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在此设始安县,“始安”即桂林最早的政区称谓。唐中叶以后,始安改名为“临桂”,随着朝代更迭与历史变迁,桂林的称谓又经历了临桂县城、静江府城、桂林府城等一系列变化。自宋代以来,桂林因其北达中原、南通海域的重要地理位置,曾一度成为广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有“西南会府”之称。在明清全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背景下,大批湖南、江西客商经湘桂走廊进入桂林经商贸易,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加速了桂林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又因其省会地位,因此更加注重商事建设。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随着商品贸易的繁荣,以及封建政府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发展生产,逐渐形成了以桂林为中心的地区市场网络。本文试图以清代《桂林石刻》为主要依据,借助碑刻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在对《桂林石刻·清》进行细读、分析和还原的基础上,从一个更贴近基层社会和底层民众的角度,来...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以石观史”是深化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综述
        (一) 市场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1. 国外
            2. 国内
            3. 成绩与不足
        (二) 关于碑刻资料利用的研究概况
        (三) 民间力量的研究概况
    三、资料的运用及研究思路
    四、创新目标
    五、概念界定
        (一) 关于清代桂林的范围
        (二) 关于市场发育
        (三) 关于《桂林石刻·清》
第一章 桂林市场发育背景
    一、桂林市场发育所依托的自然环境
        (一) 地形
        (二) 气候
        (三) 土壤
    二、桂林市场发育所依托的人文环境
        (一) 人口
        (二) 交通
            1. 水路
            2. 陆路
        (三) 文化
第二章 桂林市场发育与城市设施建设
    一、桂林城池建置沿革
        (一) 城墙
            1. 王城城墙
            2. 古南门城墙
            3. 东镇门城墙
            4. 宝积山城墙
            5. 翊武路城墙
        (二) 桥梁
    二、明清桂林的空间区位变化
        (一) 明清桂林政区图对比分析
            1. 村镇
            2. 墟市
        (二) 明清桂林城池图对比分析
            1. 学校
            2. 官衙
            3. 庙宇
        (三) 小结
第三章 清代桂林市场发育的历史动力
    一、政府力量
        (一) 规章制定
        (二) 法制约束
        (三) 严明军纪
        (四) 教化推行
            1. 重视文教
            2. 庙务管理
        (五) 小结
    二、民间力量
        (一) 维护社会秩序
            1. 管理乡村基层生活
            2. 促进市场健康运行
        (二) 保障商品流通
            1. 保护植被,减少水灾
            2. 修通道路,运输商品
            3. 养牛护田,保证供给
        (三) 壮大公益事业
            1. 修祠筑庙,寄托愿望
            2. 兴修书院,推广教育
            3. 慈善义举,促进和谐
        (四) 推动市场发育的商业因素
            1. 会馆——民间经济组织
            2. 码头——商品集散枢纽
            3. 圩市——物产交易平台
        (五) 小结
    三、市场发育过程中政府与民间力量的运作特征
        (一) 政府力量:引导规范,制度保障
        (二) 民间力量:思想渗透,立足民生
        (三) 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对比分析
第四章 清代桂林市场发育特征分析
    一、土地买卖频繁,田地市场活跃
    二、湘赣客商众多,刺激市场发育
    三、服务设施建立,城市功能完善
    四、信仰多元文化,教化感染环境
    五、在桂开局铸钱,凸显中心地位
    六、湘桂走廊沟通,区域市场互补
    七、经济与时俱进,追求市场繁荣
    八、地缘因素制约,市场化程度低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大事记
考察日记与图片资料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历史价值——基于17~20世纪广西经济移民活动的分析[J]. 唐凌.  广西民族研究. 2011(04)
[2]清代地方政府市场干预行为探析——以广西地方官府为例[J]. 侯宣杰.  桂海论丛. 2011(03)
[3]“湘桂走廊”对平地瑶历史迁徙和经济交往的影响[J]. 陈志波.  广西地方志. 2010(05)
[4]论桂林石刻的文献特点与价值——广西石刻研究之一[J]. 杜海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5]桂北古商道——湘桂古道[J].   西部交通科技. 2010(Z1)
[6]清代广西边疆的商人迁移与城镇商业经济开发[J]. 侯宣杰.  传承. 2010(06)
[7]以圩市窥探土司制度及改土归流 对清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 龙雪梅.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8]论清至民国桂西地区社会经济变迁中的政府与民间力量[J]. 唐凌.  河池学院学报. 2008(06)
[9]近代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研究——“民间力量”与近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学术概观[J]. 宁金.  百色学院学报. 2008(01)
[10]清代广东会馆与粤商的本土化发展——以广西为视域[J]. 侯宣杰.  百色学院学报. 2006(04)

博士论文
[1]汉代民间力量与地方政治关系研究[D]. 巩宝平.山东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明末至民国时期桂北圩镇与周边农村社会研究[D]. 熊昌锟.广西师范大学 2012
[2]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 侯宣杰.广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79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079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3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