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日本高米价背后的农协垄断及其政党联系

发布时间:2021-07-03 00:02
  日美TPP谈判中关于日本大米进口的分歧,一斑全豹地反映出日本农业政策的制定机制和国内利益集团相关性的背景。本文透视日本长期实行的"高米价"政策对日本综合农协垄断地位与执政党农业政策之间的复杂关联,并借此对日本农协从政治、经济、组织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保持小规模兼业农户停留在大米以及具有补贴政策的农产品生产上,从而达到保持综合农协组合员数量不减少的目的,借此通过综合农协的组织结构维持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而作为农村最具"垄断性"的综合农协,一方面依靠小规模的兼业农户发展金融和保险事业以获取更多的非农利益,另一方面在维持小规模兼业农户的组合员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农村选票在选举中的优势影响着政府的政策制定。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2016,3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日本高米价背后的农协垄断及其政党联系


大米的生产量与消费量推移

组织结构图,农协,组织结构,日本


从组织的指导和监督的原则,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构成了日本农村高度的同一性。资料来源:JA全中,http://www.zenchu-ja.or.jp/profile/x,2015-05-06引用修改图2日本综合农协的组织结构由于日本综合农协长期以来客观上形成了对农村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全面垄断控制,因此,一方面,海内外至今没有任何私人企业能够进入农村开展任何领域的竞争,日本至今维持稻米这个主粮的产销自给率超过100%;另一方面,日本农村长期稳定,无论国内外发生什么巨变,农村都波澜不惊,无任何“群体性治安事件”,更无强力维稳。(三)“一票的格差”与综合农协的“金字塔结构”———执政党的“集票机构”城市选民身份各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他们在选举时只是按本人意愿各自投票,甚至还有很多人放弃投票。相对于城市人口多元化的利益取向,农村人口是一个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保守群体”,越是规模细碎的小农,越是需要国家集中权利予以保护(騹驰,1985;郑琼现,2007;武建国,1987)。并且,由于地缘、血缘的关系,使得农村人口在社区范围内具有紧密的联系,农村人口的利益取向相对单一。日本综合农协作为涉及农村各个领域的组织,具有高度集中的全面组织性,因而农村人口几乎百分之百是综合农协的组合员,综合农协通过其“金字塔式的三段式结构”自上而下对下层农协进行指导和监督。也可以说,农村人口是综合农协通过其高度的组织结构而被组织起来的一个群体。而一个被组织起来的群体对政党来说意味着较低的政治交易成本。因此,作为战后“一党独大”的自民党,与在农村形成垄断地位的综合农协的密切关系,是其一直能够执政的很重要的基础,而作为回报,自民党则实施各种国家支付成本的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作为“?

大米,消费量,生产量,选票


“城市党”的民主党也认识到了农村的重要性,在竞选纲领中承诺直接将补偿金发放到每个农户手中,因而成功地拉到了大批的农村票(徐家驹,2001)。资料来源:根据日本農林水産识食料需給表》(平成25年、平成26年)整理图1大米的生产量与消费量推移四、分析:日本政党政治中综合农协的地位日本近乎固执地维持“高米价”的目的,在于维持大量的小规模的兼业农户继续停留在大米以及非主食用大米的耕作上。而大量农户作为日本农村最具影响力的组织———综合农协的组合员,对综合农协的发展以及对执政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日本的选举制度分析综合农协和政党的关系,首先需要从日本的选举制度开始。日本的选举制度在1994年改革以前采用的是介于大选区和小选区之间的中选区制(张云,2011)。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使得日本人口分布呈现大城市高度集中的特点。在中选区制下,城市与农村的选民人数相差很大,同样一张选票在不同选区所代表的价值也就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一票的格差”。简单说就是农村的选票能够选出较多的代表,农村的选票价值高于城市选票。在1994年选举法改革之前,农村的1张选票平均相当于城市的5张左右,农民选票的价值在选举中占据重要分量。为了解决“一票的格差”的问题,1994年日本进行了选举制度改革,从原来的中选区制改为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制相结合的混合选举制(张云,2011);但即使改革后农民比例缩小,城市选票和农村选票的价值差仍然很明显,平均1张农村选票还相当于城市的3张左右。选举制度仍然有利于农村选区。正是因为有利于农村选区的选举制度,使得无论哪个执政党都会把重心放在农村,而作为战后一党独大的自民党更加与农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二)综合农协的


本文编号:3261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261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