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核算演变的公共品视角:模式选择、知识生产与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01-15 20:20
国民核算作为一种国际标准统计体系的制度安排和一种宏观经济统计信息,具备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而属于一种公共品。本文不是中国国民核算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的全面论述,而是从公共品视角对核算模式选择、知识生产和体系构建补充一些认知。研究提出:(1)中国统计改革起点是口径符合物质平衡表范围的产值指标,从未系统实施过物质平衡表体系;中国国民核算模式转换和体系改革是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国民核算实践发展不够平衡,总体上大致处于1953年版至1993年版之间,部分项目达到了SNA 2008年版的水平。(2)中国学者在国民核算领域的学术增加值主要是论证中国核算模式的确立,对SNA的引进和系统、深入解读,SNA的中国化探索;国民核算的知识生产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质量提升,需要学者坚守阵地、贡献智慧,以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国民核算需要"脑书"Handbook进一步研究学理和方法论。(3)SNA自身面临的困局和中国高质量发展,对国民核算提出了要求,通过中国SNA体系的构建路线图,给出了中国SNA体系化发展的路径。
【文章来源】: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35(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国SNA体系构建路线图
首先,目前开展统计工作经常只重视必要性,而对可行性关注不够,造成有效供给难以形成。发达国家推行统计工作经常是预算先行,预算意味着工作的法理性。中外在“工作推进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容易造成在核算供给上的失效。如,对国民核算改革的建议通常重视几个“需要”,缺少对这些“需要”隐含问题的重视:哪个“需要”优先?如果这些“需要”之间出现冲突怎么办?每个“需要”所附带的成本是多少?如何估量其隐性成本?如何为这些“需要”筹划必须的资源?如此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在国民核算实施中就难以形成有效供给。其次,中国注重先试验后推广,但如果忽略了常规化核算与试算的区别,在实施中容易带来负作用。因为局部试验可行,全面铺开未必可行,中国在采用SNA时需要做中国化处理,各地方在实施国家标准时也需要考虑地方的现实,标准需要一定程度的弹性,应该形成双向反馈的常规化统计构建机制,否则公共品的质量难以切实得到提升。再次,公共品的提供需要各方协调,如何建立分工格局下的质量保证机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国民核算工作,不仅需要国家统计局内部各司之间、国家局与地方局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其他部委的密切配合(如图1)。比如中国人民总行的资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部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统计,以国家统计局自身的行政能力,难当协调重任。国民核算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高校的互相配合,小团队作业难以奏效。但是,由于现实约束过多,仅关注某个方面的平面化研究容易做,而将理论、方法论与经济现实结合的立体化研究并不容易做。二、中国模式选择和演变中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核算体系SNA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潜在挑战[J]. 邱东. 经济统计学(季刊). 2015(02)
[2]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写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方案实施20年[J]. 蒋萍,王勇. 经济统计学(季刊). 2013(01)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建的理念与变革——基于发展观演进历程的分析[J]. 朱启贵.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3(01)
[4]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演进与应用[J]. 朱启贵. 经济与管理战略研究. 2012(02)
[5]中国投入产出核算的缺陷及其改进路径[J]. 何继票,邱琼.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06)
[6]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30年回顾[J]. 曾五一,许永洪. 统计研究. 2010(01)
[7]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发展·改革·挑战[J]. 许宪春. 统计研究. 2008(07)
[8]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新发展和SNA修订的挑战[J]. 许宪春.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7(01)
[9]全球公共品视角下的SNA[J]. 邱东,徐强. 统计研究. 2004(10)
[10]2000~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点评——以《统计研究》所发相关文章为样本[J]. 邱东. 统计研究. 2003(09)
本文编号:3591261
【文章来源】: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35(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中国SNA体系构建路线图
首先,目前开展统计工作经常只重视必要性,而对可行性关注不够,造成有效供给难以形成。发达国家推行统计工作经常是预算先行,预算意味着工作的法理性。中外在“工作推进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容易造成在核算供给上的失效。如,对国民核算改革的建议通常重视几个“需要”,缺少对这些“需要”隐含问题的重视:哪个“需要”优先?如果这些“需要”之间出现冲突怎么办?每个“需要”所附带的成本是多少?如何估量其隐性成本?如何为这些“需要”筹划必须的资源?如此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在国民核算实施中就难以形成有效供给。其次,中国注重先试验后推广,但如果忽略了常规化核算与试算的区别,在实施中容易带来负作用。因为局部试验可行,全面铺开未必可行,中国在采用SNA时需要做中国化处理,各地方在实施国家标准时也需要考虑地方的现实,标准需要一定程度的弹性,应该形成双向反馈的常规化统计构建机制,否则公共品的质量难以切实得到提升。再次,公共品的提供需要各方协调,如何建立分工格局下的质量保证机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国民核算工作,不仅需要国家统计局内部各司之间、国家局与地方局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其他部委的密切配合(如图1)。比如中国人民总行的资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部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统计,以国家统计局自身的行政能力,难当协调重任。国民核算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高校的互相配合,小团队作业难以奏效。但是,由于现实约束过多,仅关注某个方面的平面化研究容易做,而将理论、方法论与经济现实结合的立体化研究并不容易做。二、中国模式选择和演变中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核算体系SNA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潜在挑战[J]. 邱东. 经济统计学(季刊). 2015(02)
[2]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写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方案实施20年[J]. 蒋萍,王勇. 经济统计学(季刊). 2013(01)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建的理念与变革——基于发展观演进历程的分析[J]. 朱启贵.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3(01)
[4]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演进与应用[J]. 朱启贵. 经济与管理战略研究. 2012(02)
[5]中国投入产出核算的缺陷及其改进路径[J]. 何继票,邱琼.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06)
[6]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30年回顾[J]. 曾五一,许永洪. 统计研究. 2010(01)
[7]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发展·改革·挑战[J]. 许宪春. 统计研究. 2008(07)
[8]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新发展和SNA修订的挑战[J]. 许宪春.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7(01)
[9]全球公共品视角下的SNA[J]. 邱东,徐强. 统计研究. 2004(10)
[10]2000~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点评——以《统计研究》所发相关文章为样本[J]. 邱东. 统计研究. 2003(09)
本文编号:3591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359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