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依据下动量策略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依据下动量策略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的动量策略将历史收益率作为划分胜者组和败者组的依据。本文以移动平均线为基础,构造出两种新划分依据,通过与传统动量策略的实证比较后发现以均线策略构造的随机持有期动量策略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收益率表现最佳。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动量策略 商品期货 移动平均
【分类号】:F724.5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93年Jegadeesh和Titman首次提出了动量的概念,文章测算了美国股票市场1965年至1989年采用动量交易策略后股票的收益率后发现:观察期和持有期为6个月的动量策略可以产生1.49%的显著超额月收益率。由于动量策略其显著的超额收益率,数十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研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来;刘琦;;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泡沫问题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0年49期
2 杨迈军;;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展望[J];上海金融;2011年10期
3 陈骥 ,孙玲;对建立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思考[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2年05期
4 刘东阳;浅析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J];上海金融学报;1994年03期
5 傅一江;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产生、发展和现状[J];成人高教学刊;1996年04期
6 高尔康;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现状分析和改进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年02期
7 ;商品期货市场还好么[J];新世纪周刊;2007年14期
8 安婧;;商品期货市场的前世今生[J];国际金融;2005年05期
9 周平;;论现阶段日本商品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表现[J];商场现代化;2006年29期
10 何锋;张宗成;;进一步发展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对策[J];当代经济;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锋;;2011年油脂期货市场展望及潜在的风险管理[A];第30届[2010]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士星邋蒋家华;上期所:商品期货市场仍大有可为[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陆星兆;十大期货公司市场份额逾三成[N];证券时报;2007年
3 江南;全球股市下跌拖累商品期货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魏曙光;范福春: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创新[N];证券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文元;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影响力日益显现[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记者 观察 本报记者 饶红浩;商品期货品种创新空间巨大[N];期货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方世璞;三个落后制约期货市场发展[N];市场报;2007年
8 石仁坪;刘兴强:积极发展商品期货机构投资者[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秦利;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N];证券时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溟;预期向好推动商品期货市场走强[N];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庞作祥;防止现货市场与商品期货市场间操纵之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何锋;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效率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鲁小东;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流动性风险度量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才蓉;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功能[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胡海峰;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曹承辉;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龙梅;中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5 田紫陌;机构投资者与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6 张墉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7 何怡静;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基差波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赵富;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9 温文;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保证金设计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柳琰;大连商品期货市场功能实证分析方法初探[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依据下动量策略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40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