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我国国债市场的有效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5 16:07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债市场的有效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随着我国国债市场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对国债市的研究也不断地进步。我国由于经济、政治体制、历史等种种原因,国债市场的发育较为落后,落后不仅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的其他金融工具相比,国债市场的发展也较为滞后。而国债市场在一国的金融市场乃至在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上都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国债市场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货币政策(主要指公开市场操作)、财政政策一般都以国债市场为平台进行宏观的经济调控;国债市场生成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基准价格,被普遍的视为无风险收益率;国债市场为其他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为投资者提供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了国债,国债市场的完善发展也已经引起了我国的最高决策层的重视。在研究金融工具时,我们总是关注风险、收益的关系。而国债这一金融工具的风险、收益关系就集中体现在国债收益率曲线中,国债收益率曲线能够帮助投资者在一级市场中计算国债的投标利率,是是否进行投资、怎么来投资的一个重要依据,并为预测二级市场价格提供相应依据。同时,政府发行国债、加强对国债的管理、实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需要参考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动,因而,国债收益率曲线是国债市场上的重要研究工具。尽管我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其本身是完整、准确的,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当前的国债市场,是有效的市场。因此,本文很有必要,就我国国债市场是否有效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相关文献综述、本文框架结构、本文的创新及不足。第二部分是国债市场有效性的相关理论知识:本章分析了国债市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结了国债的基本功能,分析了影响国债价格的因素,给出了有效性市场的含义。第三部分探讨了我国国债市场有效性的判别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对我国国债市场在对应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定性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是原因分析,分析了当前导致我国国债市场非强有效的主要原因,这一部分是定性分析。最后一部分为本文的政策建议部分,根据以上四个部分的分析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包括:丰富交易主体类型、丰富国债交易品种、完善发行机制、建立统一的国债二级市场、提高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强化国债衍生品的发展等。
【关键词】:国债市场 有效性 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5;F83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5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 0.2 文献综述11-13
  • 0.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0.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0.3 本文的结构13-14
  • 0.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14-15
  • 1 理论分析15-19
  • 1.1 市场有效性的含义15
  • 1.2 有效市场理论15-16
  • 1.2.1 有效市场假说15-16
  • 1.2.2 对EMH理论的质疑16
  • 1.3 影响国债价格的因素16-17
  • 1.3.1 基本面因素16-17
  • 1.3.2 资金面因素17
  • 1.3.3 政策面因素17
  • 1.4 国债的功能和作用17-19
  • 2 我国国债市场是否有效的判别19-29
  • 2.1 市场规模19-21
  • 2.1.1 判别标准19
  • 2.1.2 我国国债市场规模的定性分析19-21
  • 2.2 期限结构21-23
  • 2.2.1 判别标准21
  • 2.2.2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的定性分析21-23
  • 2.3 发行周期23-24
  • 2.3.1 判别标准23
  • 2.3.2 我国国债发行周期的定性分析23-24
  • 2.4 发行制度24-26
  • 2.4.1 判别标准24-25
  • 2.4.2 我国国债发行制度的定性分析25-26
  • 2.5 我国国债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26-29
  • 2.5.1 判别标准27
  • 2.5.2 实证检验27-29
  • 3 我国国债市场非有效的原因29-33
  • 3.1 投资主体结构欠合理29
  • 3.2 国债期限结构单一29-30
  • 3.3 发行机制不合理30-31
  • 3.4 流通市场不统一31
  • 3.5 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31-33
  • 4 政策建议33-36
  • 4.1 丰富交易主体的类型33
  • 4.2 丰富国债交易品种33-34
  • 4.3 完善发行机制34
  • 4.4 建立统一的国债二级市场34
  • 4.5 提高二级市场的流动性34-35
  • 4.6 强化国债衍生品的发展35-36
  • 参考文献36-40
  • 致谢40-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宪;我国国债市场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J];四川财政;2002年03期

2 占超;宋珊;;国债——宏观调控的新武器——基于我国国债发行量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08年04期

3 郭玲;;对我国国债拍卖发行的融资成本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09年01期

4 刘书文;;我国国债制度创新的误区与策略[J];银行与企业;1991年12期

5 ;今年我国国债市场有什么新的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1994年05期

6 吉伍玫;浅析我国国债市场[J];理论探索;1995年04期

7 马欣;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刍议[J];金融管理科学.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8 余天心 ,王石生;我国国债职能的新特点[J];金融信息参考;1998年11期

9 熊培相;对发展我国国债市场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1999年12期

10 秦丽;活跃我国国债市场的思考[J];四川财政;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计军恒;;论我国国债市场的改革和完善[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兰军 郭洪;“十五”期间我国国债供求将基本平衡[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黄杨;我国国债内债余额首超五万亿元[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3 贾国文邋王峥;如何有效构建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中信证券 杨辉;利差扩大的基础并不牢靠[N];中国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单飞;我国国债对宏观经济影响及风险预警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赵谦;我国国债的风险和成本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谢子远;我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博;我国国债市场的有效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2 乔宇;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刘伟;我国国债风险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于晓洁;论我国国债风险综合评价和预警体系的建立[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杨楠;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何佳;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王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8 张亚平;我国国债市场结构的合理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宋修静;关于我国国债市场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巍;新形势下我国国债风险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债市场的有效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2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482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4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