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收入分配效应_产出效应_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9 12:02

  本文关键词: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发布日期: 2014-03-30 发布:  

  2014年3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15篇

2014年3期

  [摘 要]文章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对我国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共同作用,构造了一个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拥有庞大数量的低收入者是我国收入差距保持较高的水平的主要原因。在目前缺乏有效的工资集体谈判机制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是增加二级劳动力市场上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的提高有一个合理的区间,超出临界值,最低工资会扩大收入差距。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最低工资;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收入分配效应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3-0024-07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与此同时,收入差距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收入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问题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稳定。为了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水平,保障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减少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然而,由于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在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的同时,有可能造成部分劳动者失业,目前学术界对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还存在争议。因此,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最低工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现有研究文献
  针对我国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现有研究主要分析了最低工资在减少收入差距和降低农村贫困中的作用。
  在最低工资降低收入差距方面,罗小兰(2007)利用横截面数据分析了我国最低工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认为最低工资可以有效的缩小城乡收入之比,但是存在一个临界值,超出临界值,就会有相反的作用。[1]罗竖元(2008)研究了最低工资制度与初次分配公正的关系,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制度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重要途径。[2]陈萍(2009)对最低工资与我国不断下降的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之间的关系,认为制定和有效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等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3]权衡和李凌(2011)分析了最低工资对缩小上海收入差距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不能降低基尼系数,只有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报酬的同时,适当的调整高收入者过快的收入增长,才能够降低有效的消除收入差距。[4]贾朋(2012)以中国社会核算矩阵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的收入分配效应。发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地降低收入不公平,但是最低工资标准超出一定的临界值以后,最低工资会对低收入群体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利用最低工资降低的收入不平等的过程中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失业问题。[5]
  在最低工资降低农村贫困方面,罗小兰(2011a)对最低工资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最低工资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的效用主要取决于最低工资农民工就业弹性。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弹性下,最低工资可以有效的降低农村贫困率和贫困强度。[6]罗小兰(2011b)认为最低工资与农村贫困之间存在“U”形关系,最低工资在合理的区间内可以有效的消除贫困,一旦超过阈值,则有相反的作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垄断市场,我国最低工资消除农村贫困的作用十分明显。[7]
  对于我国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问题,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现有研究还有待完善之处。现有研究无论是设定劳动力市场是竞争型的还是买方垄断型的,背后都一个隐含的假设: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整体,是统一的。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正处在由政府统一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比较突出。
  劳动力市场是统一的这个假设会从两方面影响分析结果。第一,把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假设为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会使研究的样本出现选择性偏差,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第二,最低工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取决于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把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假设为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会使现有研究对最低工资收入分配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比较笼统,难以对当前研究结果的分歧进行具体深入的探讨。
  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决定收入分配的重要市场,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密切相关。按照人口增长态势,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同时我国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大量的农业劳动力需要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数量特点。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却难以融入城市,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日益封闭,形成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行政垄断行业分割,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特点。因此,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把对劳动力市场的体制分析与数量分析结合起来,全面剖析最低工资制度实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以形成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更好地探讨我国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问题。
  三、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
  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表现十分突出:第一,虽然近年来农村人口比重在逐年减少,但是其比重仍然过大,201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05%。第二,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偏少,农民接受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比例偏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第三,农业生产率偏低,存在大量隐性失业人口。学者们一般认为我国目前还有1亿左右的农业隐性失业人口需要转移就业。城乡收入差距和大量农业隐性失业人口的存在意味着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量的农业人口要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但是劳动力流动却受到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限制。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了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这种阻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业歧视。农村劳动者一般只能进入城市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很难进入正规劳动力市场。其次,身份约束。虽然现在户籍制度已经松动,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收益差异也逐渐缩小,但是进城的农村劳动者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还是要远远低于城市劳动者,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2年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保的比例很低,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4.3%、24%、16.9%、8.4%和6.1%。身份约束使农村劳动者无法真正的融入城市。最后,子女教育。子女教育问题是影响农村劳动者流动重要因素。城市由于体制的弊端不能为其子女提供正规教育。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限制了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则进一步限制了劳动力的行业间流动。行政垄断行业分割是一种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形式。主要是指政府运用行政力量对特定行业的竞争进行限制,使内部企业拥有垄断经营权,获得超额利润,并利用该优势,在人事领域实施独特的运行规则,限制外部劳动者的流入,形成相对封闭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有不同的运行规则,劳动者在就业、收入、社保等方面的待遇差别很大。[8]
  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在竞争行业和垄断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这种阻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限制外来人口进入行政垄断行业。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农民工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竞争性行业。制造业占35.7%,其次是建筑业占18.4%,服务业占12.2%。在没有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外来人口的就业应该分散在各个行业而不是集中在几个竞争性行业,即使考虑到农民工整体人力资本偏低的情况,他们就业集中在竞争性行业也可以证明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对外来人口的排斥。其次,通过较高的招聘门槛限制本地劳动者进入。大部分求职者不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正规方式进入行政垄断行业而是通过找关系和支付入门费的方式进入。天则研究所《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的调查则显示,近些年,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行政垄断企业一个进人指标可以卖到几万甚至几十万。[9]
  综上所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是:二元经济结构使大量农村劳动者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延缓了这种流动。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则进一步限制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行业间的劳动力流动。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共同作用,构造了一个日益庞大的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这个市场上的雇主是竞争性行业的企业,雇员是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者。他们很难自由流向垄断性行业。
  (二)我国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
  1.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从两个方面影响收入差距。首先,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会压低劳动者的边际农业产出,减少农村劳动者的农业人均收入。当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时,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状态,更多的劳动者留在了农村,出现隐性失业现象。本文借鉴盖美(2010)的研究,采用固定时期测算法来估算中国农业隐性失业人口数量。[10]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94年至2011年,我国农业就业人口大于农业有效就业人口,农村隐性失业现象比较严重,未来中国农村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转移。
  农村隐性失业现象意味着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状态,农村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给定农村的土地和资本,农业现有就业量大于有效就业量,会导致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就会被压低。本文借鉴高铁梅(2011)的研究,在考虑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化肥、用电等)消耗的情况下,估算中国农业劳动边际产出?鄣Y/?鄣L(Y为农业实际总产值,L为农业从业人数)。[11]
  从上文表2可以看出,1994年至2011年我国农业劳动边际产出虽然增长较为迅速,但是均为负值。说明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导致我国劳动力的农业边际产出被压低。偏低的边际农业产出,减少了农村劳动者的农业人均收入。
  其次,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会降低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保留工资,减少了农民家庭的工资性收入。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保留工资取决去边际农业产出。较低的劳动者农业边际产出降低了农村劳动者的保留工资,使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可以接受的工资远低于从事同样工作的城市户口劳动者。
  由表3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在较低水平上缓慢增长。2004年以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农村劳动者的消费模式不同于城市劳动者,他们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对他们影响较大。因此,如果消除2004年以后我国食品价格和城市房租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农村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实际增长率是很低的。
  总之,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了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减少了农民家庭的人均农业收入和农民家庭的工资性收入,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下面我们考察一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2001年,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 366.4倍,此后,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到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328倍。2010年和2011年城乡收入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是,从总体上看,城乡居民收入一直保持较大的差距。
  2. 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从两个方面影响收入差距。首先,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使行政垄断行业吸收就业的能力下降,加剧了竞争行业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扩大了行业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在竞争行业和垄断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愈来愈封闭,它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越来越弱。下面我们考察一下行政垄断行业的就业状况。(由于行政垄断企业一般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来了解行政垄断企业的情况。)   由表5可以看出,从2004年以来,国有企业就业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且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的比例和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行政垄断行业吸收就业的能力在逐年下降,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创造了一个愈来愈封闭的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这个劳动力市场排斥外部劳动者,就业人数基本保持慢增长和不增长。行政垄断行业吸收就业能力的下降,使大量的劳动者流向竞争行业劳动力市场,这会加剧竞争行业劳动者的竞争程度,使竞争行业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劳动者工资被压低。以竞争行业的主力军私营单位为例, 2009年非私营单位工资水平是私营单位工资水平的是1.79倍。2010年是1.78倍,2011年是1.73倍。如果我们再考虑社保、福利等因素,这个差距会更大。
  其次,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在竞争行业和垄断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使劳动者无法通过行业间的流动缩小收入差距。由于行政垄断企业利用其经营优势可以获得差额利润,这些利润很大一部分以各种形式留在企业里,成为正式职工的收入,行政垄断企业的职工人均收入要高于竞争行业企业。如果不存在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劳动者行业间自由流动会使这种收入差距逐渐减小。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限制了劳动力行业间的自由流动,这种收入差距就很难消除。为了全面了解行政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我们对比分析各种类型企业职工的人均总收入。我们用名义工业增加值减去折旧、生产税净值、利润表示劳动者收入。然后,我们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看做是非行政垄断企业。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行政垄断企业人均收入和私营企业、非行政垄断企业人均收入进行比较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2004年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2004年以前,行政垄断企业的人均收入要低于私营企业和非行政垄断企业。2004年以后,行政垄断企业的人均收入开始超过私营企业和非行政垄断企业,并且这种收入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尤其是2008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气候下,行政垄断企业人均收入逆势增长,比私营企业人均收入高0.643,比非行政垄断企业高0.362,这些数据说明,行政垄断企业员工在工资收入和工资外收入方面,均远高于非行政垄断企业,而且,行政垄断企业的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的刚性。
  总之,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在竞争行业和垄断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使行政垄断行业吸收就业的能力下降,加剧了竞争行业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扩大了行业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割断了劳动者通过行业间的流动缩小收入差距的通道,使行业间劳动收入差距不断得到固化和强化。
  3. 我国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
  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看,我国收入差距的成因主要是两个供大于求的局部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对劳动力城乡间流动的阻碍,使农村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压低了农业边际产出。而偏低的农业边际产出决定了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较低的保留工资。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阻碍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行业间的流动,使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使劳动者在工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由于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一般进入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这些劳动者保留工资较低,因此,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的工资总体较低,且很难通过流向垄断性行业劳动力市场改善待遇。另外,从表5可知,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占劳动者总体的比例较高,可以说,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拥有庞大数量低收入者是我国收入差距保持较高的水平的主要原因。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是增加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上低收入劳动者群体的收入水平。
  (三)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提高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上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有两个有效的途径:工资的集体谈判机制和最低工资制度。
  首先,工资的集体谈判机制。单个劳动者与雇主进行工资谈判,处于天然的弱势。为了与雇主方平等博弈,劳动者组成自己的团体——工会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资集体谈判成为现代劳动力市场上确定工资福利待遇的正常机制。但是,在中国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上,工会的力量还太弱,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镇东十一届第十一次会议上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执法检查情况时表示,目前全国2亿多农民工,入会率不足1/3。说明工会在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上的力量还太弱,其代表性不强。另外,即使已经组织起来的工会,集体行动能力也严重缺失。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工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所指出的:“企业工会干部大多数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这种情况造成工会干部很难真正代表职工的利益”。因此,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上低收入劳动者很难通过工资的集体谈判机制提高收入。
  其次,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最低工资低于市场均衡工资对就业和收入没有影响,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实际上相当于“劳动力价格管制”,会使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就业减少,因此,在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最低工资提高部分低收入劳动者收入的同时使部分低收入劳动者失业,最低工资对低收入者收入的影响很难判定;如果劳动力市场为买方垄断,最低工资低于于市场工资对就业和收入都没有影响,高于市场工资会使垄断企业增加劳动力需求,导致就业增加,因此,在买方垄断劳动力市场,合理的最低工资可以有效增加低收入劳动者的就业和收入。
  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第一,劳动力供大于求,劳资双方力量悬殊。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上,有两亿多农民工,还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下岗分流的5 000多万国有企业员工。第二,工会代表性不强,集体行动能力严重缺失。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其买方垄断的性质。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报酬应该与边际劳动生产率大小相当,如果劳动报酬远低于边际劳动生产率则说明劳动力市场存在买方垄断现象。下面我们以农民工就业最集中的制造业为例进行考察。   从表7可以看出,从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劳动报酬一直低于边际劳动生产率,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显著。说明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而且垄断程度有逐渐加深的趋势。因此,基于对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性质的判断,我们认为最低工资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我国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
  四、实证分析
  (一)被解释变量
  收入差距(ID)我们用各个省(直辖市)的基尼系数来衡量,采用郭秀荣(2012)的方法计算基尼系数。[12]我们采用的基础数据为2000~2011年的全国各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 数据来源于省(直辖市)各期统计年鉴。为了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其中产值、收入等数据都以2000年为不变价格进行了调整。
  (二)解释变量和模型设计
  最低工资标准(WM),由于各省(直辖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有多个档次,为了计量的方便,我们统一选用各省(直辖市)最低工资最高档次的标准,并以2000年为不变价格进行调整,得到实际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数据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网。
  人均GNP(GNP), GNP数据来自于各省(直辖市)的统计年鉴,并以2000年为不变价格进行调整,得到实际GNP数据。
  地区变量(RG),取值情况为,东部地区省份为1,中部地区为0,西部地区为-1。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我们采用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基础数据均为2000~2011年的全国各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考虑到我国可能存在的库兹涅茨倒U现象以及最低工资的提高可能存在一个合理区间的问题,我们将方程设定为二次型,并对数量级较大的最低工资标准和人均GNP取对数形式。我们设计的计量模型如下所示:
  IDit=?茁0+?茁1lnWMit+?茁2lnGNPit+?茁3(lnWMit)2+
  ?茁4(lnGNPit)2+?茁5RGit+?着it
  其中,i代表地区,t代表年份,?着it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我们利用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用Eviews软件对上述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我们用F检验值选择变截距模型,用hausman检验值判断是否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用横截面加权方法处理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最终估计结果如表8所示。
  从表8所示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最低工资对缩小收入差距有正面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①最低工资与收入差距负相关,且统计显著。这说明最低工资可以有效提高二级劳动力市场上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总体收入差距。
  ②最低工资的平方与收入差距正相关,统计也较显著。说明最低工资的提高有一个合理区间,在合理区间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二级劳动力市场上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总体收入差距。一旦最低工资标准超过临界值,它就会扩大收入差距。这主要是因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虽然可以增加部分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但是也造成了部分低收入劳动者的失业,总体上扩大了收入差距。
  ③人均GNP与收入差距正相关,人均GNP平方与收入差距负相关,且都统计显著。说明我国存在的库兹涅茨倒U现象,即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目前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五、结 论
  我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共同作用,构造了一个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拥有庞大数量的低收入者是我国收入差距保持较高的水平的主要原因。在目前缺乏有效的工资的集体谈判机制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是增加二级劳动力市场上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有一个合理的区间,超出临界值,最低工资会扩大收入差距,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还没有达到临界值。因此,在收入差距问题亟待解决的今天,提高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对于保障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的权益,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小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一个途径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7(11):10-14.
  [2] 罗竖元.最低工资制度与初次分配中的公正问题[J].阴山学刊,2008(6):71-76.
  [3] 陈萍.最低工资法、集体协议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J].财经问题研究,2009(8):90-95.
  [4] 权衡,李凌.上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收入分配效应:实证与模拟[J].上海经济研究,2011(4):96-109.
  [5] 贾朋.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D].吉林大学,2012.
  [6] 罗小兰.我国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条件下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分析[J].财贸研究, 2007(4):1-5.
  [7] 罗小兰.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就业效应分析——对全国、地区及行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11):114-123.
  [8]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
  [9] 天则研究所.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DB/OL]. http://www.aisixiang.com/data/40395.html,2011-02-11.
  [10] 盖美,田成诗.中国农村有效就业量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0(2):4-6.   [11] 高铁梅,范晓非.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2-31.
  [12] 郭秀荣.基尼系数的一种新的经验测算公式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2(16):17-19.
  A Study o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s of Chinese Minimum Wage under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From the Angle of Labor Market
  Su Yongzhao
  (School of Business,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s of Chinese minimum wage from the angle of labor marke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al economy structure and labor market divisions co-construct a competitive industry labor market (secondary urban labor market). The enormous number of low-income earners in this marke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which enlarge the resident income gap in our country. In the current case of lacking efficient collective wage bargaining mechanism, the minimum wage c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low-income workers in the secondary urban labor market, thus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re should be a reasonable scale in the minimum wage growth. Exceeding the thresholds, it would impact negatively on the income gap.
  Key words: minimum wage;labor market urban-rural division;labor market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dustry division;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s
  (责任编辑:张改兰)

转载请注明来源。:

 

  快速投稿通道


  本文关键词: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9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59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3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