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获得创造性突破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国内外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学者们发表了不少的论著;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分析探讨。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较常见的市场类型是垄断竞争,大多数厂商具有垄断竞争厂商的特征,因此我们以垄断竞争厂商为例进行讨论。
1 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学本质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从大多数学者对技术创新的描述来看,强调技术创新是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与开发或者技术组合,获得实际应用,并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活动过程。一般认为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1]。产品创新是在技术变化基础上的产品商业化,既可以是全新技术、全新产品商业化,也可以是现有技术、改进现有产品;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生产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的经营管理和组织方法的创新。产品创新侧重于劳动对象,而工艺创新侧重于劳动手段和相应的组织管理方法。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以技术为手段,实现经济目的的活动,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直接动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标是创造更多的经营利润,以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新目标决定了企业创新决策和创新过程必须考虑创新成本和收入;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技术创新实际就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收入的过程。
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均衡理论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
根据厂商均衡理论,企业是从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决定产品产量的[2][3]。图1中边际成本MC与边际收益MR的交点E决定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Q0和价格P0。我们知道,企业利润水平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和由它所决定的边际收益线,二是企业的成本曲线组合。
企业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不同,利润也就不同。如果需求曲线或成本曲线发生了变化,就会带来企业利润的变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技术创新实质表现为图1中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或者提高产品差别化程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比如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进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增强,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即“质量”①更高,结果是企业产品的需求弹性变小,从图1来看,需求曲线会发生变化,变得更为陡峭(当然也可能会引起企业成本曲线的变化),企业利润增加。表1列出了技术创新引起企业成本曲线及需求曲线变化原因的一些表现形式,从中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变化的影响。
根据技术创新引起企业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变化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企业技术创新分为如下三种模式:
F1=(成本曲线变化,需求曲线不变)
F2=(需求曲线变化,成本曲线不变)
F3=(成本曲线变化,需求曲线变化)
在此,我们称F1为成本导向型技术创新、F2为“质量”导向型技术创新、F3为成本与“质量”结合型技术创新。成本导向型技术创新以不断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质量”导向型技术创新以提高产品品质,增强产品差别化、减少可替代性等为主要目标,而成本与“质量”结合型则是成本导向型和“质量”导向型的综合。这三种类型的技术创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都客观存在,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各不相同,企业选择何种模式开展技术创新,受企业内部和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这种分类对于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分析价值。值得指出的是,F1中所说的需求曲线不变和F2中所说的成本曲线不变是相对的,并不是完全不变,只是这种变化显得不突出,影响效果较小,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
2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企业技术创新总是在特定的行为导向下进行的,受制于创新的投入、收益、风险以及创新能力等众多因素。为简化分析,我们用微观经济学中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均衡模型,着重对成本导向型和“质量”导向型技术创新进行讨论。
图2是成本导向型技术创新决策行为分析模型,创新前后企业需求曲线D和边际收益曲线MR不变;但是由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成本曲线发生变化,平均成本由AC变为AC′,边际成本由MC变为MC′。创新之前,企业需求曲线D和平均成本曲线AC相切于C点,均衡点为E,均衡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0、P0,企业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没有超额利润。创新之后,由于成本降低,企业成本曲线变化,均衡点由E点变为E′点,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同时发生变化,分别由Q0、P0变为Q0′、P0′。由图2可以看出,企业技术创新后,均衡产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利润上升,企业除获得正常利润以外,还能获得超额利润,为面积ABC′P0′。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能带来特殊利益,成本降低,利润空间增大,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如果企业想抢占更多的市场,它就可以降价竞争,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我国彩电生产企业间的竞争就是这种类型,在具有成本优势企业发动的一轮又一轮价格大战中,那些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优势,经不起大幅度降价折腾的企业纷纷退出了该行业。
图3是“质量”导向型技术创新决策行为分析模型。创新前后企业平均成本曲线AC和边际成本曲线MC不变。企业技术创新成功后,由于“质量”水平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增强,产品更具有特色和优势,从而导致企业需求曲线变得更加陡峭(并伴随着需求曲线的右移),边际收益线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图3中表现为需求曲线由D变为D′,边际收益线由MR变为MR′。创新之前,企业需求曲线D和平均成本曲线AC相切于C点,均衡点为E,均衡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0、P0,企业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没有超额利润。而创新之后,由于需求曲线发生变化,均衡点由E点变为E′点,均衡产量和价格同时发生变化,分别由Q0、P0变为Q0′、P0′。由图3可以看出,企业技术创新后,均衡产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利润上升,企业除获得正常利润以外,还能获得超额利润,为面积ABC′P0′。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在诸如性能、式样、结构、质量等方面要优于创新前,创新后产品需求增加,产品需求弹性较创新前减少,从而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需求弹性的减少意味着企业稍微提高产品价格时,购买者不会转而购买其竞争对手的产品,而当企业不满足于现有的市场份额,希望占领更多的市场时,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争抢竞争对手的市场。
通过对不同技术创新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增强了其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由于企业所选择的创新模式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企业利润增加。
然而,从长期来看,企业通过某项技术创新活动形成的特定竞争优势不可能一直存在。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一个厂商在短期内可能会因为某种竞争优势而能获得超额利润,但是从长期来看,任何企业不可能享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当实现了长期均衡时,厂商只能获得正常的利润,而不能有超额利润。当一个企业取得了某项技术创新的成功,显示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并能给它带来超额利润时,使得其竞争对手处于劣势地位,那么这种创新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示范效应。竞争对手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必然会采取一定措施展开竞争,设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同时,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特殊利益也可能会诱使新的企业进入该市场,参与竞争,分享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
为了进一步说明技术创新的演化过程,我们以图2为例进行分析。图2中,企业以成本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创新后企业由于成本降低而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这种优势地位的形成是假定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其他企业没有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为前提,在短期内存在。一旦其他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带来的好处后,必然会进行创新活动,表现为三种类型:一类企业采取同样的手法,以成本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另一类企业则以“质量”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不可替代性,使得需求曲线更加陡峭;还有一类企业则是采用成本与“质量”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由于其他企业纷纷跟进,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不同技术创新模式所产生的竞争优势相互之间具有可替代性。从长远的演变过程来看,如果企业安于现状,不积极进行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活动,那么先前的技术创新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就会逐步衰减,直至消失;甚至可能会因为其他企业的创新追赶,形成后发优势,而导致企业竞争地位的下滑。
3 经济租金与企业持续创新
资源学派代表人物沃尔纳菲特(Wernerfeit)指出[5]: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在资源学派看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赢利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拥有特有的稀缺资源[6][7],它可以产出成本显著低或质量非常高的产品,即有效益的产品;这种资源依附于企业内在组织中,具有无形性和知识性,难以模仿,为企业专有。从技术创新与企业资源变化关系来看,技术创新的过程可以描述为[8]:
K*R——P/S+K′
其中K为企业无形资源(企业知识);R为企业物质资源,包括生产设备和物质投入;P为产品;S为服务;K′为技术创新生成的新的资源(主要是新的知识)。这个式子是指企业不同资源的融合生成了产品或服务以及新的资源增量。技术创新就是资源的组合裂变,形成新的资源优势,表现为产品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更高。图4反映了技术创新、资源优势、竞争优势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资源学派的竞争优势观与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租金理论密切相关,基于此,我们利用经济租金来分析企业持续创新问题。经济租金是资源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如果一个企业因拥有优势资源而能够获得超出平均水平的收益,这实际上就是该企业拥有优势资源的经济租金,它诱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创造出新的技术知识,推动企业技术知识的增加,为企业造就竞争对手所没有的独特资源,企业占有这些资源就能获取经济租金。
具有优势资源的企业会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为了维持资源优势就会采取保护措施,限制竞争对手取得,从而保持其垄断地位,达到长期占有经济租金的目的。但是,正如有关经济学家所说,任何资源都会贬值[9][10],其原因一是新的能够生产相同品质特征产品的资源出现,会减少对原有资源的需求,竞争优势也就减弱了;二是替代产品的出现也会减弱原有资源的价值;三是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出现,会削弱原有资源的价值;四是技术变革会改变对不同资源要素的需求,那些为原来的生产技术所需要的资源要素,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变得不再需要。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企业想通过人为垄断资源优势获得经济租金变得不可能。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就不能只满足于某一次创新的成功,停留于已有的资源优势。在现实企业中,那些能在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企业,并不是依赖某一次技术创新成功来维护其竞争地位的;而是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获得创造性突破,不断进化其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 1 ] Fu Jiaji technology innovation [M ]. http://www.51lunwen.co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1998 - 11
[ 2 ]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
本文编号:8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