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医学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选取用于定量分析评价期刊质量的8项指标,运用综合评估法分别计算出每项指标的权重,提出可以用其中的4项指标代替8项指标来构建期刊学术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医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数进行计算、分类及结果的合理性效验。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学术质量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医学期刊
【分类号】:G237.5
【正文快照】: 由于期刊评价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领域广,学科差异大,因此单一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目前许多情报工作者和期刊工作者针对社会需要,一般通过采用多指标来进行期刊的综合指标评价。1评价指标的选取要进行期刊的综合指标评价,首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明寿,马峥,潘云涛,张立元,王子斌;学术类科技期刊影响力归一化法评判定量模型的构建[J];编辑学报;2004年06期
2 刘明寿;周晓明;戴国俊;佟建国;李卓青;;用归一化法评价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与常规评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J];编辑学报;2006年06期
3 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编辑学报;2002年04期
4 姜联合;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的动态优化[J];编辑学报;2001年05期
5 刘贤龙,胡国亮,刘碧波;《SCI》收录期刊的综合评价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1998年02期
6 胡国亮,刘贤龙,,周安宁,邱均平,蒋开有;科技期刊综合定量评价分类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95年05期
7 李英,陈景武;医学高校学报学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J];现代情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编辑学报;2002年04期
2 李玉进;遏制学术期刊无效信息的膨胀[J];编辑学报;2003年02期
3 王小唯,杨波,潘启树;科技期刊质量评估的二次相对评价方法[J];编辑学报;2003年03期
4 何学锋,彭超群,张曾荣;科技期刊7项重要计量指标间的相互关系[J];编辑学报;2003年06期
5 潘伟;5种妇产科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研究[J];编辑学报;2003年06期
6 李莉;完善我国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4年04期
7 刘明寿,马峥,潘云涛,张立元,王子斌;学术类科技期刊影响力归一化法评判定量模型的构建[J];编辑学报;2004年06期
8 刘明寿;周晓明;戴国俊;佟建国;李卓青;;用归一化法评价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与常规评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J];编辑学报;2006年06期
9 刘明寿;采用德尔菲法评价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任楚威;湖南省学术类科技期刊第三次等级评定情况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翁志辉;;福建省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估与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科技期刊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2 李彦;;《科学引文索引》的非科学引伸[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C];2002年
3 李彦;;《科学引文索引》的非科学引伸[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雅琢;;《山东医药》被引文献分布特征的分析及其意义[A];第四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宇;基于ArcGIS的危险品城市运输线路选择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鹏飞;军队核化医学救援队保障能力评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3 杜志波;影响因子及累计影响因子标准化指标的设计及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4 曾文军;医学期刊学术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倪素云;网络计量学在生物医学期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徐本燕;基于测井信息提取的煤成气储层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7 吴家桂;SCI功能评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惠祥,曲俊延,张全福;论我国科技期刊评估的现状与发展[J];编辑学报;2000年02期
2 姜联合,姜丹;科技期刊动态评价指标——趋势指数[J];编辑学报;2001年02期
3 姜联合;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的动态优化[J];编辑学报;2001年05期
4 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编辑学报;2002年04期
5 何学锋,彭超群,张曾荣;科技期刊7项重要计量指标间的相互关系[J];编辑学报;2003年06期
6 刘明寿,马峥,潘云涛,张立元,王子斌;学术类科技期刊影响力归一化法评判定量模型的构建[J];编辑学报;2004年06期
7 史红,包务业,游苏宁;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探讨[J];编辑学报;2005年05期
8 郭玉;赵新力;潘云涛;张玉华;朱晓东;张保明;宋培元;刘吉哲;;中国科技期刊评估专家数据库的构建及数据分析[J];编辑学报;2005年06期
9 郭玉;赵新力;潘云涛;张玉华;朱晓东;宋培元;;我国科技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6年01期
10 贺德方;宋培元;曾建勋;陈通宝;燕鸣;颜帅;;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管理体系研究[J];编辑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宏;张晓冬;张琳琳;游苏宁;;从源头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02期
2 邓航军;金瑞琴;王琳;;锐意进取 与时俱进——《半导体学报》办刊实践与体会[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5期
3 高慧;;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年04期
4 程晓芝;王爱君;;试论高校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J];学报编辑论丛;2003年00期
5 刘志新;;理工高校文科学报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朱晓红;王丽生;;办出学术期刊特色 提升期刊整体水平——《应用声学》的办刊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04期
7 龙怀中;彭超群;何学锋;王海东;;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办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办刊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06期
8 王雅雯;;加强组稿是提高医药综合类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5期
9 马苹;马英;戴祥麒;;以质量求生存 以改革求发展——《中华骨科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年04期
10 翟建华;龙达云;汤太祥;;提升高职院校学报质量的途径——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荣星;;论成高学报学术质量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苟宗泽;;论高校学报学术质量评估[A];学报编辑文集[C];1991年
3 苏剑;;学报编排质量评述[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4 全仁和;;编辑如何注重来稿的学术质量[A];学报编辑论丛(第六集)[C];1996年
5 徐红星;;科技期刊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思考[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慧;蔚莹;;以职称评定为动力、加强学报建设[A];学报编辑论丛(第五集)[C];1994年
7 陆炳新;;提高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一点思考[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8 邓雯;;激励机制对科技期刊主要构建者的作用[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9 张元芬;俞军;杨志明;;文后参考文献在鉴审科技文稿学术质量中的作用[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10 邓玲;兰俊思;;高校学报的管理创新探讨[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增刚 《制度经济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学术质量:集刊生存之本[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宋鸥 《史学集刊》编辑部;《史学集刊》小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李廷杰;为知识创新工程护航[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4 程郁缀 《北京大学学报》主编;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王庭科(四川大学);献给共和国60周年的一份厚礼[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6 高至喜;纳百家之言 览文博之美[N];中国文物报;2010年
7 记者张微;2008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评选揭晓[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记者 宋广玉;《南京社会科学》江苏排名第一[N];南京日报;2010年
9 特约评论员 谢勇;“论文产业”的恶性循环[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刘宇 袁曦临 叶继元;中国期刊分层现状及局限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爱玲;我国体育核心期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2 于媛;期刊国际化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3 王福军;影响科技期刊审稿人审稿质量因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朱秀霞;我国新闻专业期刊的可持续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林丽萍;中国大陆学术期刊“麦当劳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巨若星;《伯灵顿杂志》[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7 杨淑珍;基于感知质量的高校科技期刊质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8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arkj/101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