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与老化分析
本文关键词:临床医学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与老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临床医学4种核心期刊2012年论文发表时滞进行分析,以论文发表时滞的平均值和全距来分析临床医学文献的时效性。采用莫蒂列夫修正式来计算文献的半衰期,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临床医学文献的半衰期为4.515年,比肿瘤学、妇产科学与儿科学、口腔科学等学科半衰期短,说明临床医学发展较快。根据文献半衰期,估计临床医学期刊文献的剔除年限为19.51年,对图书情报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后勤部;
【关键词】: 临床医学 发表时滞 文献老化 文献半衰期 文献剔除
【基金】:教育部项目“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YJC630343)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情报检索系统用户相关性的定量化研究”(项目编号:L13DTQ019)成果之一
【分类号】:G232
【正文快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文献的老化情况有所不同。确定论文发表时滞和文献老化测度指标,对于改进图书情报服务工作,指导读者选用文献,估计剔除年限,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CNKI引文数据库和图书馆现有的期刊,选择《中华护理杂志》《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莉,张凤莲;缩短发表时滞 提高论文的时效性[J];编辑学报;2003年05期
2 刘雪立;;医学论文发表时滞与医学期刊出版周期的控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02期
3 戴丽琼;毛文明;姜美萍;;医学期刊被引半衰期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12期
4 欧阳少华;;中文生物学期刊文献老化的分析[J];情报科学;1987年01期
5 屈清慧;张晓峰;方宇;张馨洋;刘晶;;中药学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统计分析[J];中国药业;2011年2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作者队伍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 桂秀梅;;我国玉米病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3 张娟;;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水稻稻瘟病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4 张志转;施倩倩;朱永和;;我国农业领域各专题的发文量与被引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5 张凤巧;王元立;曹克强;;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6 刘萍;桂秀梅;张俊立;;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7 李和娟;惠青;桂秀梅;;中国小麦条锈病核心期刊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8 张志转;施倩倩;朱永和;;我国18个省级农业科学期刊的发文时滞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9 张俊立;李和娟;刘萍;;我国小麦白粉病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10 王树桐;张凤巧;曹克强;;我国苹果树腐烂病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松波;刘学民;王曙明;胡竹萍;龚雪;李丽萍;杨爱丽;;《暖通空调》稿件处理系统的应用与维护[A];第11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科技期刊立体化出版模式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何俊凤;姚登福;王德丰;倪启超;徐水珠;;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5~2010年期间发表科技论文的统计分析[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栾春娟;侯海燕;;世界创新地图——SSCI创新主题文献计量与信息可视化[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传夫;吴钢;唐琼;;信息化环境下学术优先权的挑战与对策[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姜春明;洪鸥;陈海清;;科技期刊在线优先出版现状及发展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萍;甄志勇;徐状;;中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与建设[A];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沈芸;;科技期刊的读者定位[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科技期刊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8 赵惠样;;我国科技期刊评估现状刍议[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9 翁贞林;;对我国“核心期刊”研究的思考[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10 张秋娟;杨伯源;郭立锦;闫杏丽;张淑艳;;时效性是影响高校学报发展的重要因素[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睿;美国《物理评论》的创办和发展[D];西北大学;2011年
2 叶征;中国软科学的发展(1978-2010)[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任枫;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科研绩效相关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王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水清;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及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庞杰;知识流动理论框架下的科学前沿与技术前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郝峰;消化性溃疡近15年中医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李景;本体理论及在农业文献检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花卉学本体建模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10 侯海燕;基于知识图谱的科学计量学进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国强;2000-2008年美国、英国体育教学研究状况及趋势[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金华;俄罗斯2004-2008年体育科研动态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高森;1999-2008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载文数量及质量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许建萍;闽东地区旧方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慧;2000-2010年我国IT价值研究的文献计量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康红芹;我国大陆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青;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高被引论文的内容与形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谷悦;1980年以来我国档案服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9 蔡璐;基于引文分析法的学科关联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叶济蓉;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伟海,汪良才,于晓庆,汪光年;农业科技期刊论文的出版时滞规律探讨[J];编辑学报;1994年03期
2 宋忠生;期刊出版时滞的计算方法[J];编辑学报;1996年02期
3 郝拉娣,肖向阳,朱诚;数学期刊论文出版时滞的探讨[J];编辑学报;1998年03期
4 张莉,张凤莲;缩短发表时滞 提高论文的时效性[J];编辑学报;2003年05期
5 杜利民;出版时滞的内涵研究[J];编辑学报;2004年01期
6 刘岩;影响科技论文发表周期的原因分析与探讨[J];编辑之友;2004年S1期
7 吕赛英;试论科技论文发表时滞的调控[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毛善锋;科技期刊出版时滞的数学描述[J];东南大学学报;1995年S1期
9 匡兴华;;科学文献老化的研究[J];情报学刊;1983年04期
10 玉崇德;;期刊引文分析评价中的几个指标[J];情报学刊;198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林,刘文,杜文惠,,杨清兰;科学文献半衰期计算的Pauline公式质疑[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2 唐鸿;我国预防医学文献的信息流研究 Ⅲ.文献老化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5年02期
3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三) 第三讲 文献信息老化规律与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年03期
4 韦秀先,李正吾;关于科技文献老化B-K方程的多项式回归分析[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5 罗式胜;;关于文献老化概念的讨论[J];情报科学;1991年06期
6 鲜于丹,李红翼,郝巧玉;科技文献老化与期刊剔除[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年01期
7 王宏鑫;文献老化及其GM模型的公理化结构[J];情报杂志;2000年05期
8 王宏鑫,周九常,李秀兰,张在照;对Burton-Kebler文献老化测度方法的否定要审慎——与俞培果同志商榷[J];图书情报工作;1999年01期
9 陈京莲;;B-K方程的莫德列夫修正式系数的约束条件[J];现代情报;2009年09期
10 张贤澳;;关于巴尔顿-凯普勒文献老化解析式之再辨[J];情报科学;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智成;;如何利用网络技术缩短科技论文的发表时滞[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平;;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时效性的探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二集)[C];2004年
3 李哲;;国际化是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关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发展设想[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学会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英华;李江涛;;期刊发表时滞研究[A];第四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姜梅;张桂弘;王艳秀;;学术期刊发表周期分析[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八集)[C];2005年
6 黄秀菁;;《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评析[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7 罗全安;杨晶;袁锦文;饶华松;;五种文章的影响力及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3年
8 潘伟;游苏宁;;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刍议[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李玉亭;康丽君;;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意识[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张X ;刘霞;;略论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转引现象[A];学报编辑论丛(第六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 刘传标;擦亮城市文化名片[N];福建日报;2009年
2 杜淑英;从学术期刊编辑的视角看“评价工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山西焦煤公司西山煤电技工学校 凌云萍;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大力发挥图书馆作用[N];山西科技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U
本文编号:377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arkj/37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