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的适应性
本文关键词:管理科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一、管理科学的适应性
管理科学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有巨大差异。
在自然科学方面,无论是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还是爱因斯坦开创的现代物理,全世界都是一样的,都是可以直接学习和应用的,其他自然科学也一样。但是管理科学不同,国外形形色色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虽然可以广泛借鉴,但不可以照搬。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运用时必须考虑实际情况。美国的成功突出个人主义、个人奋斗的企业管理模式,德国的有高品质产品美誉、被郝夫史台德喻为上了油的企业管理模式,日本的成功突出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企业管理模式。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学习了西方“民主管理制度”,但是没有照搬。他们发扬了东方管理历来重视人的传统,并结合自己的一系列国情,创造了一套以“家族主义”等为特征的日本管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再如全面质量管理,本是美国首创,日本在五十年代聘请美国专家戴明讲学才开始推广,但是日本把它与职工合理化建议及其奖励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现在西方管理学家们反过来考察和学习日本管理方式和方法了。这表明,国外一些行之有效的先进管理方法固然应该学习,但是我国管理科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研究这些先进管理方法与中国管理实践相合。深刻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我国的传统主导儒家文化。把我国的儒家文化,思变思想,中庸思想,以及现代的“面子理论”,家族观念与现代的竞争环境对接起来,形成适合我国文化的企业经营理念,创造出具有柔韧性、活力性、团结精神、风险忍耐力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
管理科学所研究考察的问题,从来不是单因素的,也不是少量因素的,而总是有巨多的因素在起作用。
管理与人密切相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具有显著差异。
1)管理科学在不同管理层次上的差异显著。现代企业一般将管理者分为基层、中层、高层。基层是贯彻执行管理命令,直接调动和组织人财物等管理内容的。中层是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来实现经营方针的。高层是经营层,是确定该管理系统的大方针的,一家企业经营成什么样子取决于此。三个层次的使命不同,必然有不同的管理职能,从而也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将军们需要战略理论,连长们需要战术知识,在班长这一层级则是要找到适合本班的管理方法。
2)最适合的管理方法要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管理与人需求的匹配,特别是优势需要相匹配。针对下级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2-“社会人”与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表现为追求归属感,希望与别人有感情交流,被别人所接纳,并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追求一定的社会地位感。人基本上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的工作动机的,而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人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找意义。员工的社会需求的满足与否决定了其生产率的高低。管理者对人的管理中应采用启发和诱导、民主参与式的管理方式,通过群体的激励,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自我实现人”与人本管理理论。人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能力。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人是勤奋的,人们从事体力和脑力工作如同游戏和休息一样;人的追求与组织需要没有矛盾,只要管理适当,人们就会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外在的控制很可能会对工人构成一种威胁,从而造成不良适应;他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从“自我实现人”的特点,人本管理理论最合适。管理者应该采用授权式的管理方式进行结果管理,通过工作的扩大化与丰富化,使工作更有意义和挑战性,有助于人潜能的发挥,通过弹性工作时间制使员工实现自我管理。
由于区域和文化的不同、影响管理科学因素的复杂性、管理者不同层级的职责差异性、人的需求多样性等等,使得管理科学有其适应性的特征。
管理科学的适应性原则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启发和意义
只有当人已经实现了经济物质需求,不再是“经济人”时,泰勒制才会失去其适用性。而在中国物价房价飞涨而工资相对不涨的今天,大部分人还都在拼命挣钱养家糊口,他们可以被称作“经济人”,可见在今天泰勒制仍不过时。为了更好的激励和管理以上人群,企业可以给予较高的直接报酬同时加以约束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绩效薪酬体系的设计对员工有着非常高的导向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必须加以重视。一家创业型的公司,不可以看到一家成熟型的公司有着稳健型的薪资结构、高的薪资水平就直接效仿,直接照搬,必定失败。
当员工的主导需求在于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这时可以通过对其职业的提或、培训专业职能、让其进一步参与管理等方式,使员工从情感上得到满足和被尊重,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可以赋予员工更多的工作自主权,给予期权,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其工作,使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长期激励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招募或选拔、培训、薪酬、绩效、员工关系或企业文化,无不受到管理科学的适应性原则的影响。
总结: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更要求管理者在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认识自己企业的特殊性,不要一味的追求管理“时髦”,不迷信,,不盲从,充分认识到管理科学的适应性,挖掘每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特别是管理方法的适应性条件,只有适合自己的才可能是最好的。
本文关键词:管理科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csscind/31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