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科研论文 >

四川乐山沙湾访郭沫若故居

发布时间:2017-01-04 08:04

  本文关键词:郭沫若故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二十世纪中国有两大文豪,不管你对他们是怎样的一种评价,你的学识,乃至你的心灵、品格,总是绕不开这两个人,那就是鲁迅与郭沫若。

  上世纪90年代,笔者去了一趟绍兴,参观“鲁迅故居”的时候,就想什么时候能到乐山沙湾的“郭沫若故居”去看一看。

  十多年过去了,终于因某件事去了一趟重庆。事情办完后,说走就走,约了一位友人到沙湾去。早晨6点钟在市内上车,经内环高速,出大学城,进入渝遂高速,再转成渝高速,至成都,到乐山。然后马不停蹄,转车去沙湾……

  沙湾是一个千年古镇,同车许多沙湾人,说起自己的故乡无不感到自豪,而最乐意谈论的就是沙湾出了个大文豪郭沫若!

  沙湾在大渡河的下游,乐山市东35公里。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改拓林镇兵为南陵镇算起,至今已是一个具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古镇。但是名冠“沙湾”,却是南宋以后的事。据说这是因南宋诗人、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灵山秀山水,沙岸湾环处”的诗句而来。

  沙湾背靠峨眉第二峰,在二峨山美女峰的南麓,面临大渡河。大渡河古称沫水,与大渡河交汇的青衣江,古时名若水,这就是“沫若”名字的缘由。

  到了沙湾,正是高秋清凉天气,虽是中午,街上仍有许多行人,悠哉游哉地走着。趟过天市街、神女街,沫若广场……沿街小吃店大都敞开着,内外都挤满食客;店家甚至将桌子摆到街面,三个人、四个人围着一张小方桌,一边吃着辣香喷喷的食物,一边大摆“龙门阵”。年纪大的老人,边上往往有一小壶酒,据说有向店家买的,也有自家带来的。往餐桌上一瞟,只见一位老者正在小酌,吸了一口,又呵了一声,道:

  “当年唐朝有郭子仪,今天,我们沙湾有郭沫若……”

  

  郭沫若故居北面的绥山,是著名的峨眉山第二峰。南面正对大渡河。我同友人买了两个包子,一边吃,一边就踱到大渡河边。急急东去的河水,在秋日的阳光下,金波闪亮。近处一看,仍能感受到水面之急流和河水激荡发出的哗哗的声音。一阵秋风吹刮,令人有一种萧瑟之感。正在这时,左边河岸上飘来了年轻人的歌声: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扬的歌声,抵御了秋气秋寒,驱散了心中的萧瑟。很快,年轻人走到了我们身边,随意打了一下招呼就说:“大渡河要黄昏、晚上时间,才好看呢!”

  与年轻歌者聊了一会,我们离开大渡河往北,反正“有路就走”……也不知过了几条什么路,就到了文豪路与文豹街交汇之“郭沫若故居”。

  友人说:“郭沫若小名文豹,这街名就是为了纪念‘小郭’而取的。”

  “是呀,沙湾的地名大多同郭老有联系,‘天市街’,不就是《天上的街市》的诗吗;‘女神街’自然是郭老的《女神》诗集了。至于‘文豪路’,更是称颂郭沫若是中国的大文豪了……”

  

  “郭沫若故居”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但没有碑文。门侧挂着一块陈旧的黑漆木牌,金色的“郭沫若故居”五个字,是1982年9月邓颖超题写的。

  故居是一座古式建筑,四进,砖木结构。

  穿过“贞寿之门”,便进入了郭家大院,迎面是一个“汾阳世第”的匾额,友人“啊”了一声说:“郭老还是汾阳侯郭子仪的后裔呢。”

  我是闽省人,知道郭老的祖籍在汀州府宁化县,其先祖确实是唐代的汾阳王郭子仪。我说:“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大约昭宗年间,黄巢造反,朱温篡唐,中原鼎沸,郭家有一支南迁福建汀州宁化。明朝末年,张献忠造反,‘杀人八百万,血流三千里’。清初所谓“湖广填四川”时,下令湖南、广东、江西、福建四省居民迁徙入川。郭沫若家乡,整个村子从汀州宁化迁到乐山沙湾。

  “郭老1924年在日本写的《芭蕉花》,就说到这件事,我居然还能背出一小段:‘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人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天后圣母就是今日闽台还在信仰的妈祖。”

  第一进的左侧,是郭沫若诞生的房间。朝里一看,十分简陋:一张床铺,挂着一条蚊帐,质地像是粗糙的麻布;一条青蓝色的土布印花被单。床头一张椅子,还有一个陈旧的,油漆已经剥落的柜子。如此而已。

  中院右侧则是郭沫若同张琼华结婚时的房子。据当地人介绍:“郭沫若于1912年与张琼华在父母包办下结婚,五天后郭就离家到日本,但两人没有离婚。张琼华比郭沫若大两岁,1980年去世。68年间,张琼华一直守在郭家。大约是1939年,郭沫若还乡时,向张琼华鞠了一躬,表示歉意。”

  这守寡68年,只换得一个鞠躬!心中不禁有些感触。我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朱理学的迂腐之论,毒害了千万中国妇女。”

  友人回答道:“张琼华只是旧社会千千万万妇女中的一个。”

  “郭沫若是新型知识分子,虽然没法促使她改嫁,毕竟还能还她一个鞠躬!”

  


  本文关键词:郭沫若故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xjt/233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