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献研究在方剂学科研中的方法、内容与意义
本文关键词:浅论文献研究在方剂学科研中的方法、内容与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方剂学科研中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 ,其内容包括整理编写资料性方书 ,考证方源、方剂的组成和方剂主治的变迁 ,用以法类方和以病类方两种方法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方剂与方剂学的历史、研究方剂学的理论问题等。做好这一基础性的科研工作 ,既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自身需要 ,又关系到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的中药复方研究能否遵循中医药学发展的固有规律。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
【关键词】: 文献研究 方剂学 科研
【分类号】:R289
【正文快照】: 研究中药复方是当代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前沿 ,“方剂的化学、药理及其相关性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1〕然而 ,方剂和方剂学的科研工作在相当多的专业人员的观念中似乎即是开展实验和临床研究。诚然 ,开展方剂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十分必要 ,但是采用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进行方剂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历闻;温胆汤类方的源流、方证及加减规律探讨[J];江苏中医;2001年01期
2 韩笑,胡一冰,邱德文;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年08期
3 姜良铎,秦英,杨君,王成祥;试论“环境毒”[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红,刘苏中,王咏梅;模糊数学方法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年02期
2 谢鸣,白晶,卞一明,路雪雅;古方地黄饮子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3 戴慎;薛建国;;强身丹对蝌蚪变形与小白鼠耐寒时间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4 樊巧玲,李飞;关于方剂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戴慎,薛建国,童元元,卞慧敏;正交设计在强身丹处方确定中的运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6 薛建国,戴慎;强身丹对果蝇寿命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张茂林;中医学衰老理论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09期
8 姜惟;肾虚痰瘀与衰老的关系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03期
9 戴慎;;延年益寿方发展史述要[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周立峰;推拿与排毒[J];按摩与导引;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仓良;;强直性脊柱炎“毒邪”致病探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王殿华;陈金亮;;肝豆状核变性为毒邪入络之病[A];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2)——第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天宇;肺痹汤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戴水平;中医活血化瘀方数据库及其数据挖掘[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张京春;解毒活血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综合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郑丰杰;从Toll样受体通路探讨加味桔梗汤治疗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陈颖;夏膝口服液对SHR儿茶酚胺、粘附分子及RAS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李亚东;人循环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及中药药理血清的干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金春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肝细胞VTG及HSP-70诱导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董美仙;龟鹿二仙膏补肾抗衰的实验研究及“气助阴生阳长”的理论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周素娟;我国保健食品原料数据库的建立及中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10 常富业;脑宁康防治中风病先兆证的研究及对脑缺血预适应相关因素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景洲;毒消肝清颗粒治疗肝性脑病作用机理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谢颖光;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及免疫调节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邓媛;解毒方对雄黄致小鼠砷中毒解毒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季传婷;生血增白汤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重建作用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张引强;《伤寒杂病论》用药四性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姜俊杰;施沛组方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王海彤;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调查和中药干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吴海良;菟丝子延缓衰老作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冯冬兰;补肾活血化痰法对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SOD、MDA、E_2作用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10 王雪飞;肌萎灵注射液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立玮,金万勤,彭国平;21世纪的植物药深加工现代化技术——膜分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罗国安,王义明,饶毅;中药中成药现代化进程[J];中成药;2000年01期
3 高晓山;中药配伍理论研究问题瞻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年06期
4 陈建萍,吴伟康,张敏生,唐铁军,韩峰;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远根;《内经》方剂学理论初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2 陶国鼎;;方剂学教学体会点滴——谈以法统方的教学方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3 何伦;;怎样学习方剂学[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4 左言富;;历代方剂资料述要[J];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07期
5 魏康伯;;漫谈学习《方剂学》[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82年06期
6 何伦;;方剂学教学体会[J];现代中医药;1982年02期
7 李福海;;第五期中医函授《方剂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J];中医药学刊;1982年01期
8 马骥;;浅谈学习方剂的门径[J];中医药学刊;1982年06期
9 张浩良;方剂课教学的点滴体会[J];广西中医药;1983年06期
10 张志华;顿宝生;;试谈方剂学考试的命题与答卷[J];现代中医药;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佐;谢震宇;;浅论藏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2 琪格其图;斯琴其木格;;从各家学说角度谈蒙医发展史[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3 黎建;;浅谈对危亦林学术思想的认识和体会[A];全国危亦林学术思想及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袁冰;袁惠;;宋代新儒学对方剂学的影响[A];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黄开福;李智敏;刘尽德;;浅述抑郁症研究进展[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林丹红;钟伶;;Ontology对中医药领域概念表达研究的启示[A];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唐仕欢;赵亚丽;杨洪军;黄璐琦;刘艳骄;西广成;吕冬梅;;中风病方剂中常用药对的研究[A];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何庆勇;史强;;针灸推拿七年制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王静;崔蒙;;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方剂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三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敬华;崔蒙;;方剂“基本方”现象及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探讨[A];第三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静娴;论方剂学的科研选题[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2 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 张志国 邓桂明;细辛用量为何也过钱[N];大众卫生报;2002年
3 裴妙荣;方剂化学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胥晓琦;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各显千秋”[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翟双庆 王智瑜;论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范畴[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黄泽水;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功用辨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雍履平;临证处方话方歌[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袁晓红;如何学好《方剂学》课程[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胡永进;杏林圣手 中医脊梁[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10 李鹏宁;全州天然药业发展亮点频现[N];楚雄日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斌;方剂处方法的宏观量化分析方法研究与实践[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郑全雄;《伤寒论》方族的文献及组方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窦迎春;《伤寒论》方剂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马艳春;麻黄汤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初杰;方剂学分类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李胜志;析因实验设计分析肾气丸防治骨质疏松作用配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雍小嘉;采用知识发现技术判断方剂功效的方法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旺建伟;疏解少阳法与祛风止痛法治疗头风病的配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隋峰;逍遥散药量加减变化治疗肝郁血虚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张蕾;经方医案研究——经方医案的沿革[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李洪雷;《外台秘要方》文献研究与数字化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高新颜;控涎丹方义探微与临床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戴水平;方剂配伍理论及其数据库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7 吴贵娥;小柴胡汤古代运用考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李少华;阿拉伯香药的输入史及其对中医药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薛友轸;韩医学高等教育及方剂学课程的发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范春香;《伤寒杂病论》心悸证治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浅论文献研究在方剂学科研中的方法、内容与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gxjt/433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