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北部河口人工经济植物湿地对低污染水的净化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1 21:46
随着“十一五”各项工程的建设实施,洱海流域污染控制的重点已经从集中的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转移到负荷较大而浓度较低的入湖河流与低污染水的综合治理。河流入湖河口是入湖河流污染物进入湖泊前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河口地带,河流流速放慢,水深较浅。河口地带较为宽广,具有适合于水生植物生长和建设较大面积河口湿地的良好条件。本研究首先对洱海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其后根据生态服务的调查研究结果,对洱海主要污染源,即“洱海北部农田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在理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洱海北部入湖河口的污染产生机制,在河口处建立起人工经济植物湿地,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净化效果跟踪研究。河口湿地占地面积约30亩,其中种植高效水生经济植物,从总氮、总磷、有机物去除率等方面探讨了其对低污染水“罗时江”水质的处理效果;最后,本研究还针对污水中磷处理所存在的问题,探讨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对水中磷的去除与回收。洱海的生态服务功能调查与评价表明,洱海具有很高的生态服务价值,维护洱海的水质良好对大理市的经济,社会,生态都有很高的价值。但近年来,洱海水质不断受到威胁,整体生态服务功能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其污染主要是来自...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洱海流域概况
1.2 洱海水质及生态环境概况
1.3 洱海北部农田面源污染
1.3.1 面源污染的定义和特点
1.4 河口湿地的生态修复技术
1.4.1 低污染水
1.4.2 河口低污染水处理技术现状
1.4.3 河口人工经济植物湿地处理技术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2.1 洱海生态服务功能调查与评价
2.2.2 洱海北部区域农田污染产生机制及治理探讨
2.2.3 罗时江人工经济植物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研究
2.2.4 活性氧化铝对水中磷的去除与回收研究
2.3 实验材料和方法
2.3.1 实验药剂与仪器
2.3.2 实验方法
第三章 洱海服务功能调查与评价
3.1 前言
3.2 调查内容
3.2.1 饮用水源地服务功能
3.2.2 水产品供给服务功能
3.2.3 旅游与休闲娱乐服务功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洱海北部区域农田污染产生机制及治理探讨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思路
4.2.2 调查及分析项目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洱海北部农田氮输入通量
4.3.2 洱海北部农田氮输出通量
4.3.3 洱海北部农田氮污染负荷的净排放量
4.3.4 各通量的构成特征
4.3.5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水循环库时的水质影响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罗时江人工生态经济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研究
5.1 前言
5.2 试验材料及方法
5.2.1 工程概况
5.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总氮处理效果
5.3.2 总磷处理效果
5.3.3 氨氮处理效果
5.3.4 硝态氮处理效果
5.3.5 高锰酸钾指数处理效果
5.4 不同植物的处理效果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活性氧化铝对水中磷的去除与回收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活性氧化铝对磷酸盐的等温吸附
6.3.2 电解质对活性氧化铝除磷的影响
6.3.3 p H对活性氧化铝除磷的影响
6.3.4 投加量对活性氧化铝除磷的影响
6.4 活性氧化铝的再生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18953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洱海流域概况
1.2 洱海水质及生态环境概况
1.3 洱海北部农田面源污染
1.3.1 面源污染的定义和特点
1.4 河口湿地的生态修复技术
1.4.1 低污染水
1.4.2 河口低污染水处理技术现状
1.4.3 河口人工经济植物湿地处理技术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2.1 洱海生态服务功能调查与评价
2.2.2 洱海北部区域农田污染产生机制及治理探讨
2.2.3 罗时江人工经济植物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研究
2.2.4 活性氧化铝对水中磷的去除与回收研究
2.3 实验材料和方法
2.3.1 实验药剂与仪器
2.3.2 实验方法
第三章 洱海服务功能调查与评价
3.1 前言
3.2 调查内容
3.2.1 饮用水源地服务功能
3.2.2 水产品供给服务功能
3.2.3 旅游与休闲娱乐服务功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洱海北部区域农田污染产生机制及治理探讨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思路
4.2.2 调查及分析项目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洱海北部农田氮输入通量
4.3.2 洱海北部农田氮输出通量
4.3.3 洱海北部农田氮污染负荷的净排放量
4.3.4 各通量的构成特征
4.3.5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水循环库时的水质影响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罗时江人工生态经济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研究
5.1 前言
5.2 试验材料及方法
5.2.1 工程概况
5.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总氮处理效果
5.3.2 总磷处理效果
5.3.3 氨氮处理效果
5.3.4 硝态氮处理效果
5.3.5 高锰酸钾指数处理效果
5.4 不同植物的处理效果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活性氧化铝对水中磷的去除与回收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活性氧化铝对磷酸盐的等温吸附
6.3.2 电解质对活性氧化铝除磷的影响
6.3.3 p H对活性氧化铝除磷的影响
6.3.4 投加量对活性氧化铝除磷的影响
6.4 活性氧化铝的再生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18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401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