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氧水解酸化工艺处理污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14 23:2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污水厂污泥的产量越来越大,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泥没有正确的出路,大量污泥的任意堆放不但成为污水厂的沉重负担,而且又会成为新的环境污染因素,这不仅使得环境治理徒劳无功,并且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污泥水解酸化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处理处置污泥,同时其发酵产物还可以作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有效碳源,这样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的同时也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实验课题选用山西省晋中市正阳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在微氧条件(DO<1.0mg/L)下,研究了曝气量、HRT、pH值对污泥微氧水解酸化过程中SCOD、VFAs、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VS去除率等指标的影响,并且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溶出氨氮、正磷酸盐的变化规律,得到结论如下:(1)在温度为21±1℃,pH值为6.5-7.0,HRT6d条件下,研究结果表明:当曝气量分别为0.0.2、0.4、0.6L/min时,SCOD、VFAs、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VS去除率的最高值均出现在曝气量为0.4L/min,分别为1717mg/L、1278 mg/L、40.6mg/L、47.2m...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必要性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2 污泥水解发酵的研究意义
1.1.3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2 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课题创新点
第二章 综述
2.1 污泥的主要特性及分类
2.1.1 污泥的主要特性
2.1.2 污泥分类
2.2 常用污泥的基本处理方法与最终处置方式
2.2.1 污泥基本处理方法
2.2.2 常用污泥处置方式
2.2.3 比较新型的污泥处置方式
2.3 污泥水解酸化技术
2.3.1 污泥水解酸化的机理
2.3.2 微生物产酸发酵类型
2.3.3 影响污泥水解酸化的因素
2.3.4 污泥发酵产酸的微生物学基础
2.3.5 水解酸化控制技术
2.4 提高污泥发酵产酸的方法
2.4.1 机械法预处理污泥
2.4.2 加热法预处理污泥
2.4.3 投加表面活性剂提高产酸
2.4.4 碱性条件促进污泥产酸
2.4.5 SRB促进污泥发酵产乙酸
2.4.6 投加甲烷菌抑制剂促进污泥发酵产酸
2.5 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2.5.1 污泥脱水的基本原理
2.5.2 影响污泥脱水的因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工作
3.1 实验装置
3.2 污泥微氧水解酸化实验的启动
3.2.1 水解酸化菌的培养与驯化
3.2.2 进料污泥
3.2.3 进料污泥的投加
3.3 测定项目及测试方法(仪器)
3.3.1 重铬酸钾滴定法测SCOD
3.3.2 气相色谱法测定VFAs
3.4 衡量指标及相关公式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曝气量对污泥微氧水解酸化的影响
4.1.1 实验方法
4.1.2 曝气量对发酵液中SCOD的影响
4.1.3 曝气量对发酵液中VFAs的影响
4.1.4 曝气量对发酵液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4.1.5 曝气量对溶出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影响
4.1.6 曝气量对VS去除率的影响
4.1.7 小结
4.2 HRT对污泥微氧水解酸化的影响
4.2.1 实验方法
4.2.2 HRT对发酵液中SCOD的影响
4.2.3 HRT对发酵液中VFAs的影响
4.2.4 HRT对发酵液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4.2.5 HRT对溶出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影响
4.2.6 HRT对VS去除率的影响
4.2.7 小结
4.3 pH值对微氧水解发酵过程的影响
4.3.1 实验方法
4.3.2 pH值对发酵液中SCOD的影响
4.3.3 pH值对发酵液中VFAs的影响
4.3.4 pH值对发酵液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4.3.5 pH值对溶出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影响
4.3.6 pH值对VS去除率的影响
4.3.7 小结
4.4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的微生物分析
4.4.1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的产酸菌计数
4.4.2 最佳工况下的优势产酸菌的初步分离及鉴定
4.4.3 小结
4.5 不同曝气量下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4.5.1 实验方法
4.5.2 曝气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39710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必要性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2 污泥水解发酵的研究意义
1.1.3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2 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课题创新点
第二章 综述
2.1 污泥的主要特性及分类
2.1.1 污泥的主要特性
2.1.2 污泥分类
2.2 常用污泥的基本处理方法与最终处置方式
2.2.1 污泥基本处理方法
2.2.2 常用污泥处置方式
2.2.3 比较新型的污泥处置方式
2.3 污泥水解酸化技术
2.3.1 污泥水解酸化的机理
2.3.2 微生物产酸发酵类型
2.3.3 影响污泥水解酸化的因素
2.3.4 污泥发酵产酸的微生物学基础
2.3.5 水解酸化控制技术
2.4 提高污泥发酵产酸的方法
2.4.1 机械法预处理污泥
2.4.2 加热法预处理污泥
2.4.3 投加表面活性剂提高产酸
2.4.4 碱性条件促进污泥产酸
2.4.5 SRB促进污泥发酵产乙酸
2.4.6 投加甲烷菌抑制剂促进污泥发酵产酸
2.5 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2.5.1 污泥脱水的基本原理
2.5.2 影响污泥脱水的因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工作
3.1 实验装置
3.2 污泥微氧水解酸化实验的启动
3.2.1 水解酸化菌的培养与驯化
3.2.2 进料污泥
3.2.3 进料污泥的投加
3.3 测定项目及测试方法(仪器)
3.3.1 重铬酸钾滴定法测SCOD
3.3.2 气相色谱法测定VFAs
3.4 衡量指标及相关公式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曝气量对污泥微氧水解酸化的影响
4.1.1 实验方法
4.1.2 曝气量对发酵液中SCOD的影响
4.1.3 曝气量对发酵液中VFAs的影响
4.1.4 曝气量对发酵液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4.1.5 曝气量对溶出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影响
4.1.6 曝气量对VS去除率的影响
4.1.7 小结
4.2 HRT对污泥微氧水解酸化的影响
4.2.1 实验方法
4.2.2 HRT对发酵液中SCOD的影响
4.2.3 HRT对发酵液中VFAs的影响
4.2.4 HRT对发酵液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4.2.5 HRT对溶出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影响
4.2.6 HRT对VS去除率的影响
4.2.7 小结
4.3 pH值对微氧水解发酵过程的影响
4.3.1 实验方法
4.3.2 pH值对发酵液中SCOD的影响
4.3.3 pH值对发酵液中VFAs的影响
4.3.4 pH值对发酵液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4.3.5 pH值对溶出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影响
4.3.6 pH值对VS去除率的影响
4.3.7 小结
4.4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的微生物分析
4.4.1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的产酸菌计数
4.4.2 最佳工况下的优势产酸菌的初步分离及鉴定
4.4.3 小结
4.5 不同曝气量下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4.5.1 实验方法
4.5.2 曝气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39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403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