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的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的特征分析 出处:《科技与出版》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2012年12月26日发布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数据为依据,从学科、出版者、文种、SCI源刊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特征。结果表明:考虑期刊数量、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综合因素,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贡献比较大的学科是数理科学与化学,其中Nano Research进入JCR前3.2%。综合科学与技术期刊中数量最多的是"高校学报",中国医学期刊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中、英文期刊数量占比分别为69%、31%,但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仍具有绝对的实力;top5%的科技期刊基本达到了国际中等期刊水平,top5%~top10%的科技期刊已经迈进了国际影响力期刊的门槛。
[Abstract]:The data were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s most influential academic Journals of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China's excellent academic Journals of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published on December 26th 20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s are further revealed from the aspects of subject, publisher, language type and sci sour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journal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itation frequency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major subjects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sci-tech journals are mathematical science and chemistry. Among them, Nano Research entered JCR 3.2 times before. The largest number of comprehens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is the university journal, and 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international counterparts. The proportion of the number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eriodicals is 69 / 31 respectively, but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English periodicals still has absolute strength; Top5%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have reached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intermediate periodicals. 10%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have entered the threshold of international influential journal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分类号】:G237.5
【正文快照】: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科技期刊出版的重要任务,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的现状,特别是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如何?一直未见报道,为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苗凌;葛赵青;赵大良;荆树蓉;杜秀杰;;中文科技期刊国外影响力的统计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万东升;陈于后;;学术期刊传播力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付晓霞;游苏宁;李贵存;;从2000—2009年我国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据看SCI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J];编辑学报;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实现长足发展[J];硅谷;2011年07期
2 ;1996年中国科技期刊排行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3 ;中国科技期刊排行表[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8年08期
4 任火;中国科技期刊:现状与前瞻[J];中国出版;2000年05期
5 木本;中国科技期刊,你们上网吗?[J];中国科技信息;1997年21期
6 薛鲍;首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会议在宁举行[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7 ;“提高中国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科学基金;1999年04期
8 ;中国科技期刊展香港博览会[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5期
9 ;中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加快[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年08期
10 ;中国科技期刊香港博览会举行[J];学会;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兰;;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科技期刊出版新特点及竞争策略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崔保国;肖志军;;中国科技期刊经营模式的转型[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袁桂清;游苏宁;苏清;;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分析[A];第六届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出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4 温泽宇;徐状;甄志勇;;中国科技期刊在出版业变革中创新[A];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姚鲁烽;何书金;赵歆;;提高中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张利;;提高核科技期刊质量 增强核科技期刊的影响力[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
7 许昌泰;黄良田;王睿;潘伯荣;;中国科技期刊如何走出低谷迈向WTO[A];第二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魏丽萍;;加入WTO后的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9 ;祝贺“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在沈阳成功举办[A];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6年
10 冯长根;;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在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的报告[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旭芬 记者 王春;《细胞研究》连续5年中国科技期刊排名第一[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陈怡;《细胞研究》成中国科技期刊楷模[N];上海科技报;2010年
3 商报实习记者 和岳;中国科技期刊出版面临数字化转型[N];北京商报;2011年
4 潘云涛;中国科技期刊越办越好[N];科技日报;2001年
5 ;中国科技期刊水准有待提升[N];科技日报;2002年
6 彭斌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科技期刊的集团化发展[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杨雅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骨干企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8 《环球科学》杂志社;中国科技期刊的未来[N];光明日报;2011年
9 记者 薛冬 通讯员马丁;中国科技期刊加快走向世界步伐[N];光明日报;2002年
10 张伯海(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瞻望中国科技期刊[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于媛;期刊国际化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2 陈向瑾;信息技术专业出版社的市场前景与对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3 胡美佳;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贾向春;中国生物医学期刊进入MEDLINE的对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谢博识;新时期我国科普期刊编辑特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石瑞珍;高校学报办刊效果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本文编号:1418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1418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