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产生初探——中国科技期刊史纲之一
本文关键词:中国科技期刊产生初探——中国科技期刊史纲之一
更多相关文章: 辛亥革命前 新文化运动 近代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 向西方学习 廿世纪 维新运动 中国科技期刊史 西方近代 先进科学技术
【摘要】:正 科技期刊作为运载和传播科学技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科学思想的首报,新创造新发明技术的推广,都往往得力于当时的科技期刊。而新科学思想的产生,新创造新技术的发明,又都大大促进了新的科技期刊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科技期刊也正如此,是在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从萌芽到诞生,并伴随着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建构成其早期的最基本体系。
【关键词】: 辛亥革命前 新文化运动 近代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 向西方学习 廿世纪 维新运动 中国科技期刊史 西方近代 先进科学技术
【正文快照】: 科技期刊作为运载和传播科学技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朱发展到斗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粗互促一进,共同发展的‘新科学思想的首报,新创橇新发时伎术的推广,都往往)得力于当时的科技期科。’而新种学思想的产生,新仓暖新方技术的发明,又都大大泥进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宝畏;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的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侯玉臣;论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文化政策[J];甘肃社会科学;1984年03期
3 曹前有;;论李鸿章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8期
4 涂鸣皋;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J];贵州文史丛刊;1996年02期
5 文海;;戊戌维新派如何看待洋务运动[J];历史教学;1983年10期
6 威秦;史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7 郭墨兰;;洋务运动与近代文化[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8 刘彬!文史学院,辽宁大连116622;洋务运动的文化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金素端;;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日向西方学习探析[J];探求;2010年04期
10 郭世佑;评李时岳先生《近代史新论》[J];近代史研究;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赓唐;赵承中;;辛亥革命前无锡社会的变迁[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2 李蒲星;;当代油画 繁荣假象后的末落[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齐国华;;半截子的“维新派”——评张之洞的《劝学篇》[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4 刘静;;与时俱进的文物定级工作——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文物定级工作有感[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2010年
5 吴凤鸣;;丁文江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科学派的主将——为纪念他诞辰120周年而作[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陈利;周谊;;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失败的原因探析——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刘丽;;辛亥革命前贵州的党派和知识分子[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8 范鹏;;辛亥革命与中体西用[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9 崔勇;郑建敏;;关于洋务运动评价标准的哲学思考[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10 赵海涛;冷志强;;浅议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文化使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成琦;红楼精神照千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楚天舒;逼上梁山[N];光明日报;2006年
3 张绪山;国人的“大师”情结[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田弃臣;另眼相看韩石山[N];文艺报;2005年
5 侯;网吧新文化运动启动[N];计算机世界;2006年
6 杨鹏;从新文化运动到新人文运动[N];南方周末;2006年
7 姜汝祥 李岷 项兵;中国企业的新洋务运动[N];江苏经济报;2004年
8 马勇(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文化的根本在政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巨文辉;“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山西[N];山西政协报;2010年
10 欧阳宗书;清代外债与洋务运动[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树生;薛福成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董贵成;近代科学与戊戌维新[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3 潘建华;洋务运动时期(1860-1894)企业融资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冯志杰;中国近代科技出版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雪明;制衡·融合·阻抗[D];复旦大学;2008年
6 姜昱子;中国近代权利义务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孙成华;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包羽;洋务运动时期的电报技术[D];东北大学;2006年
9 郑丽丽;“病”与“药”——清末新小说中的“救国”想象[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李青;综论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维英;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的深化及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2 周丽飞;早期儒家思想价值的重新发现[D];外交学院;2006年
3 王宜凯;洋务派科技引进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宋红霞;洋务运动时期西方自然科学的输入及其影响[D];郑州大学;2007年
5 郭坤杰;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湖北民变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瑜;梁启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考辨[D];河北大学;2006年
7 黄志斌;论林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郝涛;研究系与五四运动[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小奖;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浪;新国文·新文学·新国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65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96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