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文艺期刊 >

调查报告要写落款麽_低碳生活论文2000字_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8篇

发布时间:2016-09-07 13:08

  本文关键词:低碳经济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8篇

2014-02-19 11:33 来源:低碳经济论文 有人参与

第一篇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

美国在1990年颁布实施了《清洁空气法》,在2005年制定通过了《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又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公布了创建低碳经济的10步计划。此外,巴西、丹麦、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主流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要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二)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而传统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燃气等都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但目前处在工业化阶段,再加上人口众多,大量的消耗很可能会导致能源的枯竭,从而制约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气候活动的异常便是一个现实的例子。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节能减排的技术落后

低碳经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因此要实现在生产过程中的低能耗以及生产后排污中的低污染、低排放,就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低碳技术主要是指那些有助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的碳中性的技术。例如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某些现在未知的技术。科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是掌握低碳技术核心的关键。然而,我国由于工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又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节能减排方面并未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科研水平较低、技术落后,制约了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能源结构单一

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据了大量的份额。中国原煤产量占能源总量的81%,原油产量占能源总量的10%左右,天燃气占4%以上,核电、水电及其他能源发电占4%。中国能源这种多煤、少油、少气的生产结构,导致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煤炭占消费总量的72%,石油占20%,天燃气占4%,核电、水电及其他发电不到4%。虽然在现阶段已经开发、利用了许多新能源,但是这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煤炭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讲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能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并不能被完全替代。但是,煤炭燃烧的碳排放量又是这几种能源中最高的,这必然会影响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影响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中国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减少,,第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特别是第二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包括钢铁工业、能源工业、电力工业等,这些都是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产业,特别是煤炭、石油这些会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能源。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低,因此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必然会选择继续发展这些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工业,所以这必定会严重阻碍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一)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开发新能源

针对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技术方面的不足,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低碳技术的科学研究,同时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但是对这些技术不但要进行吸收、消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创新,要把这些技术变为自己的战略力量。此外,还应该加大对新能源的勘探、研究工作。因为传统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枯竭则无法恢复。而且这些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所以必须尽快找到更加实用、方便、清洁的新能源。

(二)调整中国能源的消费结构

在能源的消费使用中,可以采用其他的能源或者一些新能源来替代煤、石油,以减少碳排放量。例如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燃料,用液化气替代柴油等,这些减排的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同时,还可以在生产、生活中推广使用太阳能、核能、水电等新能源替代这些化石燃料。

(三)优化产业结构

在很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中国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与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不同,它并不是以能源的高消耗来取得发展,也不是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而是在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因而,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还能够促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要大力地发展低碳经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低碳技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作者:谢芳芳 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一、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重工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任重道远

重工业城市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从而导致整体结构偏重,这也是重工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先天性不足,特别是在思想认识上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首先,有些地方和企业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不足,没有把发展低碳经济工作看重、看大、看急。其次,没有摆正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力度不够。第三,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领悟不深,以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观,行使着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行为。在这种发展观的影响下,虽然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资源环境的巨大代价。

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现实矛盾较为突出

对地方政府来讲,发展低碳经济,可能暂时导致放缓经济增长速度、GDP下滑,对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容易出现看的重而做的虚的现象;对于企业来讲,改造升级需要加大投入,淘汰落后就会失去既得利益,感觉资源和环境离自己太遥远。在处理这对矛盾过程中,一些企业思想上存在顾虑,行动上迟缓乏力,特别是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阻力很大。

3.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机制有待完善

企业是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而企业自身缺乏加大投入、创造社会效益的内在动力。因此,政府主导,加大成本,完善推进机制尤为重要。一是加大对《节约能源法》的贯彻落实力度;二是研究制定政策,包括制定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融资担保等措施,调动企业自觉跟进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各单位齐抓共管,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协调推进。

4.大众消费方式仍处于高能耗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靠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改变高耗能的大众消费模式,倡导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势在必行。

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思考

1.发展低碳经济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发展低碳经济涉及方方面面,关键在于“政府主导”的力度和效果,这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和考验。一是认识决定执政方略。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趋突出,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认识与实际工作的落差”,摆不正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固守“GDP是硬道理”的观念,有待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修正完善执政方略,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二是战略性思维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关键。

目前我国已步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学习研究至关重要。应当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对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和研究,科学判断经济社会形势和走向,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摈弃拼资源、拼环境、竭泽而渔的思维定式,把调结构转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资源型重工业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来抓。三是创新执政方式是应对复杂局面、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积极创新和变革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发展低碳经济工作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应当坚持“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积极应对,大胆决策,特别是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要化解矛盾,排除阻力,执行到位。

2.把发展低碳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研究制订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坚持调整现有产业结构与低碳产业结构布局并重,加快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的节能改造和技术推广,培育壮大低碳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建立完善低碳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订相关扶持政策和工作推进机制,列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叫响抓实。

3.制订发展低碳经济的扶持政策

在国家和省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重工业城市应当制订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对节能和技改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和低碳产业项目,应当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设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以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技改和低碳项目建设;建立融资平台,优先为低碳项目授信;减缓免地方税收;引进高级人才优惠政策等。

4.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建立完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年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和淘汰时限,同时,坚持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相结合,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

5.营造全民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和节能节约,发展大公交,开展“无车日活动”和“低碳机关、低碳家庭、低碳企业、低碳社区”创建活动,营造全民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

作者:刘素文 单位: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基建部

第三篇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

1.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20~50年间,我国需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进行平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建设就势在必行。

2.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减轻环境污染,改变市民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文明的水平。

二、重化工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

1.以观念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创新观念,了解当前的经济发展,掌握低碳经济的发展动向,把提高能效、低碳环保纳入生态城市建设的框架,从战略、创新、宣传等方面入手,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推广清洁能源和促进低碳经济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2.加速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2.1推进资源型企业转型。随着市场经济以及资源产业的发展,资源型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枯竭、污染环境以及技术和经营机制落后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势在必行。企业转型的路径主要有两种:(1)产业结构转型。即对企业发展所依赖的资源近于枯竭的企业来说,应该考虑逐步脱离矿产资源采掘和加工,从纵向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接续产业。(2)选择替代产业。依靠科技力量发展资源的精细化生产和初级产品的深度加工,升级换代。

2.2发展静脉产业。静脉产业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产业。(1)要坚持清洁生产,制定完善的环保生产规范标准,实现生产过程零排放。(2)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加新的产品。(3)加强技术创新,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开发新的产品。(4)废物再利用,科学降成本。

3.大力发展替代资源和可再生能源

3.1氢能源及其他能源开发。氢能源及其他能源开发着重解决的是传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问题。通过开发利用氢能源及风能、太阳能、地热、海洋潮汐能等其他新型能源,达到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2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外的第四大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目前,生物质能源的应用主要有两种:(1)秸秆炭化技术。用此工艺技术生产出来的生物质炭、生物质焦油、木酸液具有很高的工业利用价值。(2)秸秆气化技术。就是将农作物秸秆以及稻壳、玉米芯、花生皮等废弃物通过密闭的秸秆气化炉燃烧,产生的沼气可以供农户做饭烧水,热量供农户取暖,热能还可以发电储存起来用于生产生活。

4.推进节能减排,全民打造低碳生活模式

4.1排污权交易模式。排污权交易是一种“总量控制”的污染控制策略。其优势表现在既能降低污染控制的总成本,又能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因此,环保部门可以通过逐年压缩发放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份额来达到“减排”目标。此外,一些公众环保组织还可以用筹集来的资金买下若干份额排污权使其不进入市场交易,也能起到良好的“减排”效果。

4.2超低能耗建筑模式。引进德国技术,发展零电能耗的建筑,新建筑不用把外面的电接入室内,整个建筑照明、取暖用能完全靠太阳能、地热能源运转。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4.3节约交通能耗模式。节约交通能源,首先要提高道路机动交通工具的出行效率和控制汽车的尾气排放;其次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这是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方便居民出行的重要途径。

4.4积极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倡导低碳经济有助于强化居民的社会责任理念。(1)少开车,多走路,少骑摩托,多骑自行车和电瓶车,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污染。(2)少吃肉,多吃素,减少牲畜饲养中的碳排放量。(3)少砍树开荒,多植树绿化,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多吸收大气中的气态碳,减少空气中的CO2含量,扼制因气候变暖引发的多重灾难。

三、重化工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体系

重化工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要立足于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广泛开展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抓起,采取展出宣传牌、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咨询台、举办知识讲座、悬挂大幅标语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节约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低碳经济知识,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发展低碳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消费观。

2.以点带面,搞好试点经济发展

在全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实施新型墙材、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低碳经济项目,示范带动重化工业城市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

3.构建一个创新平台

建设能够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工程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基地;重点研究建筑节能、新能源利用、低碳交通工具研发及控污减排等关键技术,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罗小明 单位:唐山广播电视大学

第四篇

一、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中国过渡到低碳经济的长期过程。中国低碳经济自开展以来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以下种种原因限制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遭遇瓶颈。

(一)“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结构。中国能源消费中,清洁能源天然气只占3.8%,石油占18%,而煤炭比重高达69.5%,比发达国家多了将近百分之五十。煤炭消费比重大,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十分有限,经济发展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二氧化碳这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中国电力生产中煤炭所占比例从1990年的71%升到了2007年的81%,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并且越来越高。中国大规模的火力发电严重阻碍低碳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二)工业化城市化大力发展,能源需求加速增长。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关乎国计民生的各项基础建设根本停不下来。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都要依赖高耗能的工业部门,这就必然形成了对重化工产品的巨大需求,从而导致中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如何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又要减少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且能源利用率低。中国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重大概是“1:5:4”。经济增长过分依赖第二产业尤其是以煤炭消费为主的重化工业。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大部分,其中高耗能的工业行业更是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大约五分之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核能”都是污染小的清洁能源,且中国新能源资源丰富,但是存在利用率低,开发技术强度低的问题。煤炭、石油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技术也不成熟。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另一挑战。

(四)低碳研发技术落后。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为了促进科技资源全球共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但是实际上,很多技术涉及知识产权、市场份额的问题,发达国家拒绝向中国提供先进的低碳技术。中国不得不主要斥巨资买进核心的必要技术。但是中国现阶段难以承受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沉重经济负担。研发门槛高、投入费用少,研发强度低、研发能力有限,使中国低碳技术的研发止步不前。

二、中国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如此多的挑战激发了我们的危机意识,首先要建立一个低碳的发展理念,认真考虑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怎么走,从哪里着手。在中国,低碳经济可以有多种发展途径。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城市、节能减排、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减排都在选择范围内。但是结合中国现有的物质等各方面条件,笔者认为发展低碳农业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最明智的路径选择。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这种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农业诞生了。它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农业现代化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中国正在走一条新型低碳农业经济之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会成为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里程碑。中国长期发展不可持续的高碳农业使农业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水资源质量下降且数量短缺,环境严重恶化。人们要求发展低碳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对于高碳农业,低碳农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饱不再是人们的首要要求,吃得好、吃得健康逐渐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新要求,传统的高碳农业多使用有污染的化学试剂,残留在食物上的有毒物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低碳农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让健康无毒害的有机食品走入千万百姓家。

(二)保护生态环境。相对农产品对人体的损害而言,化学试剂的残留物进入大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水资源将蒙受难以估计的损失。而发展低碳农业,通过减少有毒的化肥、农药、难降解的塑料薄膜的使用,增加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加自然界碳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三)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只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付出了很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如若不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会陷入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的窘境。而低碳农业依靠能源技术创新与开发新能源,减少投入成本,改善“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恶性循环。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生产模式。

(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长期以来,高碳农业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造成了农村及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焚烧秸秆带来了大气污染,养殖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形成了水污染。而低碳农业以污染低、排放低、效率高的农业经营模式,在发展乡村新能源的同时,确保农村使用能源结构多样化,既满足农民生活需要又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低碳农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更能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现阶段中国只是在慢慢尝试发展低碳农业,漫漫长路,只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方法才能保证低碳农业快速无误地开展。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树立绿色理念,形成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公众及社会的观念,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节能减排不空求排场。于国家,可加强宣传,扭转公众的错误认识,将社会大众和企业引导到低碳道路上来;于企业可实施绿色经营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建立一个低碳的概念。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机遇和利益;于个人,可改变原有消费习惯,多利用公共交通、尽量少依赖私人汽车,少甚至不使用一次性用具,家庭用水时尽量重复多次使用等等。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产业结构应升级为由农业、工业、服务业共同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替代传统的主要依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提倡稳固发展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规模,优先发展低污染高效益的第三产业,提高使用清洁能源的技术水平,同时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让低碳农业的概念深入民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介或者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等方式,深入宣传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及国家的政策扶持制度。要想调动农业生产的主体投入到低碳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就得通过大力宣传低碳农业巨大的优势,让农民深切感受到低碳农业能为他们带来的利益。

(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农村的精英骨干和青壮年劳动力占留守农村人口的少数,但他们却是有效落实低碳农业发展计划的主力军。所以,国家要想发展,必须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因此应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步伐和力度,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以繁荣发展的农村产业留住劳动力。建立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如:金融部门可以对表现优秀者提供信贷支持。

(五)提高低碳农业技术水平,形成低碳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推广喷灌、滴灌高效节水技术,种植节水型农作物,提高水资源(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行“一料四用”:一秸秆可做肥料(秸秆还田),二秸秆可做原料,三秸秆可做饲料,四秸秆可做燃料。推广土壤固碳技术,免耕、垄耕、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均可增加土壤的碳含量,改善土壤性状。广大农民只有切实掌握低碳农业得以顺利进行的各项技术,才能使低碳农业在中国真正意义上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可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政策,资金,技术,法律等各方面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加快落实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为了引导广大农民、工薪阶层、企业家和社会上有环保意识的人参与低碳农业发展,政府可通过政策优惠、财政补贴、税费减免、提供金融贷款等方式实现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政府也可与交好国家协商,拿我们有优势的方面和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交换。要进一步发展低碳农业,中国还需要在已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的基础上,出台更多具体的有关低碳农业的法律。

作者:吴茜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第五篇

一、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

(一)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分析

1.丰富的其他能源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之一就是要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而降低碳排放量。河北省自然资源丰富,系全国主要能源供应基地之一,素有"燕赵煤仓"之称。在2010年之前,全省原煤产量将保持在7000万吨左右。境内华北、冀东、大港三大油田,累积探明储量27亿吨,天然气储量1800亿立方。原油年产量近千万吨,天然气近10亿立方米。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矿种151种,排在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34种,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005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439处。根据国家的减排任务,即便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丰富的其他能源也能支持河北的经济发展,不仅能完成国家即将分配的减排任务,也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2.良好的政法环境保障低碳经济发展

2007年前后,我国成立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机构的的专门化和独立性。最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实施。它标志着我国将实行统一的低碳产品目录,统一的标准、认证技术规范和认证规则,有利于引导低碳生产和消费。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十一五”以来,河北省可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政策法律先后出台了《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河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河北省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方案》、《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河北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和《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规章,为促进全省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法规保障。

(二)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大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2012年,河北省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约为13∶52∶35,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双重压力下,发展缓慢。就河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两大传统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比重较低。第一业人口比重偏大,城市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还不高;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密集型农业与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更大。概言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粗放的增长模式是河北低碳经济转型的现实基础,不可忽视,河北低碳经济发展体制设计必须置于现有产业结构弊端的约束下。

2.能源结构不合理降低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

受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全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一段时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任务十分艰巨。河北省除陆上风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形成一定规模外,光伏发电刚刚起步,核电、海上风电等开发尚属空白,生物质能利用率不到20%。由于电网建设周期长、进度较慢,滞后于风电场建设,造成风电“入网难”,风电产业发展收到严重制约。河北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下,主要环境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烟尘、粉尘、炉渣、粉煤灰等。同时,燃煤产物还包含有砷、铅、汞、放射性物质、多环芳烃类及醛类等有毒、有害的痕量元素的污染物,煤中的氯化物亦在烟气中排出。河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可持续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的压力日益加大。

(三)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分析

1.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河北具有独一无二的毗邻京津区的位优势,为服务京津、借力发展创造了机会。改善生态环境,是当前首都北京最重要、最紧迫的发展需求。提高其环境承载力,就要求环京津发展带必须以低碳经济作为新主题。为谋划深层合作,2010年5月,河北省与北京市的主要领导联合召开了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冀津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合作座谈会。初步实现了冀津区域能源合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商贸对接、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规划衔接、人力资源协作等众多领域的对接。

2.先期低碳试点单位经验为全省推行低碳提供了借鉴

2010年7月,河北省保定入选国家发改委启动的第一批低碳城市。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河北省的石家庄市和秦皇岛市作为试点城市入选,这些城市加快建立了以低碳、绿色、环保、循环为特征的低碳产业体系。目前,保定市是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50个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之一,建有“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据测算到2050年,保定新能源行业产值占全市经济比例将达到40%左右。凭借其先发优势和比较优势,试点单位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和发展模式,为低碳经济在全省铺开提供了借鉴。

(四)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威胁分析

1.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对河北省来说,完成国务院决定的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是困难的。据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单位GDP能耗已由2006年的1.89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1.727吨标准煤/万元,累积降幅达到8.87%,但绝对值仍然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02吨标准煤/万元)。究其原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六大行业的碳排放接近工业排放总量的90%。

2.能源供给与能源安全面临威胁

河北虽然有较丰富的能源,但进口量仍然较大,2012年前1-4月份,河北省共进口煤炭601.7万吨,同比增幅62.98%。2011年1-12月份河北原油进口量1466.8万吨,同比增长67.9%,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同比增长比例仅次于广西的194.2%,位居第二,进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五。可见,未来河北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能源供给安全的威胁,只有发展低碳经济,降低能源消耗,才能防患于未然。

3.锁定效应加大了未来节能减排的难度

“锁定效应”是指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年限都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在使用年限内技术与投资都会被“锁定”。2008年,河北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4.9%,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足;全省83.7%的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开展科技活动,92.4%的企业没有R&D活动,88.4%的企业没有开发新产品的活动,89.7%的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高科技产业总量规模偏小、自主创新偏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这一经济增长方式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严重限定了低碳减排的潜力。

二、河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选择

1.抢抓历史机遇,创建低碳发展环境

首先,在国家和本省现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细化相关政策,使之具有本土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向低碳经济转型。如运用税收优惠、融资优先等政策,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制定和实行低碳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制度,引导社会消费低碳产品,以需求拉动转型。其次,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鼓励基础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创新园区,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组织实施重大科学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突破一批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一批资源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

2.发展新能源产业,优化能源结构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这种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观念更新、产业支持等手段,全面大规模推广生产、使用可再生能源,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引导新能源产业向高端发展。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化解能源供给风险。同时,适当提高石油、天然气等相对“低碳”能源的利用力度,并尝试发展高效、清洁的核电,积极建构多元化能源消费结构。另外,积极鼓励开展煤矿高效集约开采、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高效清洁发电、海上风电、太阳能热发电、先进油气储运、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输电等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3.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构建适应低碳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促其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坚定有序地淘汰钢铁、煤炭、水泥、玻璃、造纸、制革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二要加快推进保定国家新能源、邢台光伏发电、张承风力发电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廊坊、秦皇岛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邯郸新材料、承德钒钛新材料、唐山钛材料、邢台碳材料等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卢萌 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第六篇

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低碳经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关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始终没有收获令人瞩目的成绩。多数农村群众对于低碳经济了解较少,缺乏基本的认知,一想到“低碳”似乎就与城市相关。然而,农村地区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同样会对当前的环境造成损害,如果农村地区低碳经济建设的问题无法解决,那么就无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目前在农村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低碳经济的理念在农村群众中认识匮乏

农民群众对于低碳经济认识不足,农村地区的多数农民群众对于低碳经济的相关内容缺少了解,对于低碳经济的内涵认识肤浅,在实际的生产与生活中,不能有效地运用低碳理念进行实践指导。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资源紧张的局势,观念都还停留在“地大物博”的认识上,缺少建设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感。还有的群众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大事”,要由政府全权管理,与自己并没有较大关联,特别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由于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因此在低碳经济的宣传与实践方面十分被动。

(二)低碳经济的政策在农村还不够健全

农村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政策作为必要的保障,然而当前与之相关的国家政策还并不够完善,在土地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完善,缺少有力的政策保障也是限制农村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低碳经济的管理在一些领导干部当中没有形成机制

在农村,低碳经济的管理方式方法严重滞后,一些乡镇基层干部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对于低碳经济内容考虑较少,没有运用节能降耗等手段来实现环保与增效,甚至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来获取经济效益,特别是在资源节约管理方面十分松散,低碳经济发展的成绩未能纳入评价体系。这些因素都造成低碳经济在农村中的发展严重滞后。

(四)“低碳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不足

在低碳经济的推广上缺少必要的科技支持。技术是推动农村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当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可经常听到“农业技术”,却鲜少听闻“低碳技术”,相关科研工作可以说是严重滞后,技术研究者只关心城市的发展,却忽略了农村地区低碳经济技术的推广,对于农村地区的实际特点缺少了解,低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清洁能源、废物处理以及环境工程技术等十分匮乏,致使农村群众无法有的放矢地参与低碳经济建设。

二、加强我国农村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低碳经济理念的宣传

根据2009年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摩托车56.6辆、汽车2.1辆。每年要消耗20%的柴油和85%的汽油。”由此可见,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观念的更新。因此,各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低碳经济理念的宣传,使人们进一步树立低碳环保思想,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使“绿色”生产与生活观念深入人心,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平台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基层干部要率先加强低碳理念与技术的学习,从而发挥出榜样带头作用,使农村群众深刻地了解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制度建设,予以必要的政策保障

农村地区的低碳经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的制度与政策作为基本的保障。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制度与法规建设,可以尝试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项目适当减免税收,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企业的产品结构。同时要尽快加强新农村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立法,对于现行的那些对于农村低碳经济发展造成限制的法律法规要第一时间进行复核与修订。完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以及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及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生态补偿机制,从而运用制度与政策的力量,推动农村地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并不富足,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社会发展的后续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其对于我国的和平崛起以及整体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农村地区低碳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力度推进节能工业的发展,变废为宝,要下决心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设备与模式,深入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条件与特点,进行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工作的科学安排。我国在2009年出台了新型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充分运用新能源促进我国农村传统农业的转型与升级,因此,必须要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能源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研究与资金投入,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四)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为了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并在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能够顾忌到后代人的生存环境,“当务之急是积极寻求低碳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我国本身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能够有效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要全面控制、限制化肥与农药的运用,将农林剩余物回收、加工、再利用,变废为宝制成肥料、饲料、工业原料以及发电原料,降低对生态的破坏和污染,另外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广阔地域优势,加快风能、太阳能的推广普及,有效增加农村能源供应。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理念倡导下,加强我国农村地区低碳经济的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其不仅关系到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实现。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农村地区的低碳经济建设问题,政府要进一步予以必要的政策倾斜,鼓励和引导人们加强低碳经济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农村群众掌握更多的低碳环保生产技术,转变生活方式,使农村低碳经济的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全民行动,进一步将先进的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加以传播、推广与创新,从而实现我国农村地区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者:张静 王迪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七篇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建设环保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建设环保环境是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质要求,而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应付气候变化现象。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结构框架下,实现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等目标。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仍然保持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即为具有大规模与高速度发展特点的工业城市化中期阶段,目前的工业城市建设发展对于未来阶段的自然能源消耗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根据长远的角度分析,低碳减排的发展模式应当作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路线,将建设环保环境提升到国家的战略发展层次,同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体系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低碳排放标准的发展政策中。

2.社会提出发展新型经济模式的观点

在金融危机的后续时代中,占领新阶段的发展制高点成为全球各个国家所重视的焦点,提倡低碳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开发新型生产技术、发展绿色产业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经路线。低碳经济属于一次社会产业革命,其存在的里程碑发展作用是无法估计的,隐藏着社会经济的各种发展机遇,同时作为社会前进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应当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发展,构建环保型的社会环境,在新兴的社会产业革命中发现满足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需求的实用模式,开创新型的社会经济产业化结构体系,这将对我国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作用。

二、建设环保环境的发展对策

1.设置有效适宜的社会整体发展规划

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设置有效适宜的社会整体发展规划。首先在设置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低碳经济的各方面因素,在整体规划过程中需要进行统一部署。

2.改善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化结构体系

增大调整产业格局的发展脚步,逐步增加第三产业在各个区域经济中的比例,鼓励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措施,提升能源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发展水平,有利于达到减排目标。另外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下,大力开发运用新型能源,研究并推广新型清洁能源,降低对石油、等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引导社会企业转向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在开发推广新型能源的过程中,落实工业生产技术、包装工艺、运输设备、仓储管理、消费过程等一系列完善措施,提升现阶段生产和消费环节中能源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

3.研究开发低碳技术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体系中重要环节是需要掌握高端的低碳技术。低碳技术的充分引入与实践创新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即使世界各个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然而有相当部分的低碳技术已经在社会企业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而且已经获得一定的效果,并促进了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提高。在光伏太阳能产业中,我国和其它发达国家处于同步的研究阶段,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太阳能工业产业体系,在产能和经济效益方面获得一定程度的成果。另外,应当积极提倡国外高端低碳技术以及相应产品在我国大力地推广应用。促进各个国家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引入一部分高端有效的低碳技术产品,鼓励社会组织团体与科学研究院所与国外的通力合作,重视高端低碳技术引入推广的成本与效益关系。

三、结语

分析低碳经济的发展导向,不但能够满足目前全球低碳化经济的发展态势,而且同时是深入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转型经济增长模式、改善产业化的能源体系结构、提高社会环境生活质量与环保形象的战略性意义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保环境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同时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在社会有效范围内、以城市生态文明景观与社会人文景观建设作为衬托、将低碳经济视为发展内涵的一种文明社会的发展模式,这应当是社会生态化与社会低碳经济有机形式的结合体。

作者:海兰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第八篇

一、低碳经济,是生态环保,亦是绿色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欧美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重污染、对煤及石油等生物化石能源有着很大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大多数已经抛给了发展中国家。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主要是进口低附加值、对石油、煤炭等依赖较高的工业产品,主要进口对石油、煤炭等依赖较低的高科技产品。他们在低碳、新能源技术上面已经远远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并且设计好了“低碳时代”的各种游戏规则,这也是个套索,等待着发展中国家往里钻。“碳关税”和“碳减排”将会成为发达国家打击发展中国家的两个最有力武器。“碳关税”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发展中国家引起轩然大波,而中国政府尤甚。近些年,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行业几乎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一旦美国实施“碳关税”,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按照碳排放的计算法,中国大量产品将无法保持现有的对美价格优势,届时必然出现骤降的局面。而欧盟各国很可能迅速跟上,因此中国对外出口市场必将一片萧条。

虽然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作为第三世界代言人的身份,争取自身的利益,维护国家利益,保持发展优势,避免碳关税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一道枷锁。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必须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加大可再生资源的研究。低碳经济不仅能让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很大程度地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能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争取主动,力争成为下次科技革命的领先者。低碳经济是指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双重作用下,一个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方式的革命。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涵盖很广,从最上游的新能源,到中游的工业电力的节能减排,再到最下游的低碳服务、低碳金融等。

二、从低碳走向我们期待的未来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点:

第一,改变能源结构,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我国的现有能源结构为“富煤、贫油、少气”。从温室气体排放量来看,煤最大、油次之、天然气最少。受资源禀赋的约束,目前我国工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主要是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通过减少使用量及进行适当的末端处理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是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的措施是治标不治本的。我国当务之急是改变能源结构,建立低碳能源体系。首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能源基础。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其次,发展清洁替代能源。例如风能和太阳能。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X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再者,进行区域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中西部地区相对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之前我们一味开发煤炭、有色等资源,给西部经济造成了大量的污染,而带来的收益却是远小于使用这些资源的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丰富的风能水能等,为东部输送能源。还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碳排放额,转售给东部的工业企业等。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能源消费处于“高碳消耗”状态,而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典型代表。虽然目前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只有美国的1/4,但碳排放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还在不断上升。我国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才能避免碳排放总量的过快增长,从而最终达到低碳经济。

一是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带动为主转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带动为主,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传统高耗能产业,淘汰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高能耗行业落后产能,加快推行清洁能源,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同时,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城市服务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

二是优化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改变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的格局,优化投资结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优化出口结构,减少货物产品出口比重,尤其是降低高碳产品出口,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发展服务贸易。要及早应对碳关税可能对中国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从全球角度和长远视野布局、优化产业体系结构,改善中国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把高能耗产业向国外转移。

三是优化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机制,改变经济增长过多依靠资源能源消耗状况,转向更多依靠技术投入、高素质人才投入和提高管理效率。理顺资源能源价格体系,通过价格杠杠和税收工具,促使全社会节约使用资源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教育投入,创新教育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稳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是将原有的低技术、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行业转为高技术、能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目前成熟的制造业也具有较大的潜力市场。

第三,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低碳产业一般包括:(l)可再生能源领域,包括水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海洋温差发电以及氢燃料电池等;(2)化石燃料的低碳化,包括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清洁煤与煤气混合发电、煤气液化燃料以及煤炭甲烷;(3)能源的效率化与低碳化消费领域,包括能源的传输与储存,能源的低碳化消费;(4)低碳型服务领域,包括能源合同管理、碳排放交易服务、CDM咨询服务、绿色金融服务、企业碳管理咨询服务、碳足迹和碳抵消服务等。一是以产业低碳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逐步提高“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研究设计高碳能源、高碳工业、高碳产品的税收政策,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和产品,运用行政、财税、金融和法律等综合手段鼓励发展低碳工业,扶持低碳产业和产品发展,使低碳工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新兴工业。二是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三是鼓励培育以低碳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建设低碳产业工业园区,并加速企业间知识外溢效应和技术创新步伐。

第四,强化公众节能和低碳意识,全民参与。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二是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奢侈消费”的嗜好;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低碳经济带着我们走向期待的未来。

作者:陈亚萍 单位: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阅读:

延伸阅读:

  • 网站首页
  • 频道首页
  • 最新期刊阅读全部

    最新论文阅读全部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本文关键词:低碳经济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1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111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b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