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文艺期刊 >

旅游经济学_经济实惠的旅游地方_试论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6-09-09 09:12

  本文关键词:旅游经济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试论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12-6-10 12:05:47

摘 要: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既是对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在分析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总结和阐述了中国特色旅游经济本质理论、旅游经济发展理论、旅游经济改革理论、旅游经济开放理论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特点。

关键词: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既是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因此,在回顾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旅游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时,也要重视对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总结研究,为促进我国旅游经济在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指导。
  一、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产生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间,是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产生阶段。在这一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文件中,主要围绕旅游经济的性质和功能、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旅游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对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1978~1979年两年间,邓小平同志围绕我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旅游经济思想,明确指出:“旅游这个行业,要变成综合性行业”。1978年12月,陈云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的发言中指出:“要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收入,比外贸出口收入要来得快,来得多。
  1979年11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旅游总局《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事业若干问题的报告》,并指出:“各地要加强对旅游事业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及时解决旅游工作中的问题,为加速发展旅游事业而共同努力”。198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旅游工作会议汇报后,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旅游事业的方针是:“积极发展,量力而行,稳步前进”,1985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旅游事业发展规划(1986年至2000年)》,决定把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一项事业列入国家的“七五”计划。1987年,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尚清主持了《中国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重大课题,提出了中国旅游业要“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并对加快我国国际旅游发展、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及旅游业管理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在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国家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导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研究。
  二、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10年间,是中国特色旅游经济思想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旅游业被作为新兴产业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而且对旅游经济理论的研究也进入高潮,使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逐渐形成,为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发达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加快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发展。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强调要通过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凝聚力,拓宽消费渠道,扩大就业门路,带动相关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996年,国家“九五”发展计划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加快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在党和国家有关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各级政府相继把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许多省市自治区明确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优先培育和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也为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与此同时,学术界对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研究高度重视,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一批专著和教材,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
  三、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发展阶段
  跨进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旅游经济发展迈进了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新阶段。旅游经济发展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促进了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001年1月,朱镕基同志在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中国进入了小康社会,旅游作为一种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走进千家万户;旅游作为一个充满生机的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3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世界旅游组织第十五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时期。我们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合理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努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和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指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和创新的原则,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支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经济带动作用日益突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功能全面发挥,已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推动改革开放的先导产业,增加社会就业的新兴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促进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

上一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究   下一篇:成本控制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章


  本文关键词:旅游经济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2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112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b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