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困难_学者: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2】
本文关键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原标题: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欧亚丝绸之路上的竞争与合作
丝绸之路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各国纷纷提出自己的战略设想,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及“北南走廊”计划。这些计划为我们认识新丝绸之路设想提供了参照系。
日本提出“丝绸之路外交”的初衷是保障能源来源的多元化。日本早期并不重视中亚外交,直到1997年桥本内阁首次提出“丝绸之路外交”设想,才开始加强与中亚的交往。日本政府认为:中亚各国远离国际市场,需要加强彼此间的经济合作,才能更有效地进入国际市场,日本应该帮助中亚各国实现一体化,在此过程中,日本可以强化在这一地区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日本执行丝绸之路外交的主要方式是:由日本政府提供开发援助,帮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完善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推动丝绸之路外交,日本自2004年起推动设立“中亚⑤+日本”机制,通过五国外长的定期会晤来促进政治对话、经贸合作、文化交流。
日本政府的开发援助,为日本在这一地区赢得了好名声。但日本“丝绸之路外交”进展并不理想。首先,这可能与日本自身实力的相对衰退有关。由于日本经济增长长期停滞,日本模式在中亚渐渐失去了市场。“中亚+日本”机制越来越难以与上合组织等合作框架的影响力相媲美。其次,日本对中亚地区能源的重要性及相关安全议题的认识逐渐成熟,渐渐失去了对丝绸之路外交的兴趣。再次,日本不具备开展中亚外交的地缘条件,同时本地区与日本的宗教文化差异较为明显,“丝绸之路外交”进展缓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日本外交缺乏自主权,例如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爆发安集延事件后,美乌关系恶化,“中亚+日本”五国外长会议竟然因此而推迟。为了配合美国的意识形态外交,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也染上了鲜明的政治干涉色彩,这侵蚀了与本地区各国互信的基础。
美国异常重视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价值。早在1999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丝绸之路战略法案”。该法案计划通过支持中亚和南高加索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独立来复兴连接这些国家及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为此,美国致力于推动中亚国家建立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⑥2005年美国提出“大中亚”计划,强调要以阿富汗为立足点,在中亚地区建立政治、经济与安全的多边机制,以促进地区发展与民主改造。2011年美国国务卿进一步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通过援助中亚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⑦推动实现“能源南下”与“商品北上”的战略目标。2012年7月,在东京召开了关于“新丝绸之路”计划的部长级会议,美国希望将日本拉入该计划,可见其对这一计划的重视程度。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带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与中俄两国展开地缘政治争夺的态势明显。然而政治干涉为己方树立了对手,如伊朗;军事干涉给本国背上了沉重的经济与安全包袱,如阿富汗;战略争夺迫使本地区国家不得不选边站,实际上违背了促进地区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同时,美国自身的安全问题也并没有因介入本地区而得到根本改善。未来,较难期待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在本地区大有作为。
“北南走廊”计划最早由俄罗斯、印度、伊朗三国发起,计划修建一条从南亚途经中亚、高加索、俄罗斯到达欧洲的货运通道,一旦项目完成,将大大降低从印度到欧洲的货运成本。然而自2000年提出以后,这项计划一直进展缓慢,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政治分歧久难弥合,特别是由于处在计划核心位置的伊朗态度日渐消极,项目几乎陷入瘫痪。随着印度实力的提升,2011年印度的态度转为积极,甚至表态愿意承担在伊朗境内的铁路与公路建设,这项计划方得以再度获得生机。
“北南走廊”的前景同样并不明朗。首先,“北南走廊”计划的提出仍然是地区大国在中亚抗衡其他国家影响力的尝试,当主导大国兴趣降低后,计划往往迅速沉寂,甚至难以维系。其次,连接南北并不具备贯穿东西所能产生的巨大战略效益。再次,北南通路上障碍重重,,例如,印巴之间存在巨大的战略分歧,伊朗存在较突出的不稳定性。因此,北南通路即便建成,也随时可能因突发性政治事件而再度被阻断。
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与前述三个计划进行比对,在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坐标体系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特性:
首先,我国目前正处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佳历史机遇期。当前,东西方之间存在通联的巨大战略需求,而中国又处在绝佳的地缘位置上。过去30年经济高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对中亚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我国当是复兴丝绸之路的最佳推手。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包括中俄在内,大都面临着类似的发展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对合作的期盼远高于利益的分歧。此时推动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恰到好处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构想,准确地抓住了历史机遇,既能满足我国自身发展的需求,又可为世界经济发展、文明融合作出巨大的贡献。
其次,我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体现了鲜明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通过坚持不干涉国家内政原则,中国与本地区国家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建立起普遍的政治互信。我国提出的构想,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不搞排他性制度设计,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的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这些举措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排除政治阻力。同时,肯定、接纳其他国家在本地区内的存在,有助于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强化地区的一体化趋势,充分体现了大国政治的胸襟。
再次,我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在制度设计上更为合理。由点及面、从线到片的布局规划符合扩散效应原理。在构想中,软件(政策沟通)建设与硬件(道路联通)建设相辅相成,消除贸易壁垒与加强金融制度建设相得益彰,经济交往与民心交流并行不悖。这些都是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超越既有建设计划的出彩之处。
最后,我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建立在文明融合而非文明冲突的立场上的。新构想不仅强调政治协调、经济交流、促进安全、制度建设,更突出民心相通,人民外交的思想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与社会基础。这表明,中国外交正在走出权力政治的窠臼,为各国开展合作提供了典范,也是对全球经济繁荣与和平安全的重大贡献。
本文关键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7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18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