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对鲁迅的阐释——以四川文学期刊为例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对鲁迅的阐释——以四川文学期刊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抗战时期的四川文学期刊中鲁迅受到高度重视,这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追溯抗战时期四川文学期刊中有关鲁迅的阐释,会发现鲁迅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鲁迅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了超越时空的精神资源。从当时特定环境入手,探究到诸多有关鲁迅阐释文章的特性,从而,可以显现出中国社会和中国知识分子与鲁迅的精神关联,鲁迅的精神烛照现实的社会和人生,鲁迅的精神品质激励着国人,鲁迅的文学特质成为了作家们的典范。抗战时期的四川文学期刊文章对鲁迅的深情缅怀和深入阐释,使鲁迅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再次起到精神导师的作用,并产生了深广的时空效应。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关键词】: 抗战 四川文学期刊 鲁迅 阐释
【分类号】:I210
【正文快照】: 抗战时期四川文学期刊中的有关鲁迅的阐释的文章,体现出对鲁迅的深切怀念和对鲁迅精神价值的重估,使鲁迅在抗战特定的时期绽放出夺人的光芒。梳理抗战时期四川文学期刊中有关鲁迅的阐释文章,会发现一个鲜活的事实:文学界一直缅怀鲁迅的人格和精神,更为重要的是,抗战时期文学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中杰;鲁迅的不朽[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11期
2 罗良平;再论对鲁迅的评价问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王景山;鲁迅心目中的改革和开放[J];炎黄春秋;2000年04期
4 史纪辛;再谈鲁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一则史实[J];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07期
5 苏陂;我看《鲁迅先生》——普及好得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5期
6 萧君和;科学理性地看待鲁迅[J];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7 鄢烈山;鲁迅被神化过吗[J];唯实;2001年04期
8 白盾;伟大,也得有人懂——我的鲁迅观[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9 申中华;我心目中的鲁迅精神[J];今日浙江;2001年17期
10 王建柱;不忘鲁迅[J];党建与人才;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辛;;评“还原鲁迅”说[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陈至立;;学习鲁迅,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在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词[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3 秦建君;;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4 张梦阳;;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蔡正发;;鲁迅与孔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6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应争;;想象与反思:多副面孔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袁盛勇;;不可回避的历史之重——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现象”研究之一[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孙郁;;冲绳的鲁迅语境[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q;真实鲁迅存在于认识的历史过程中[N];文艺报;2006年
2 鲁锡堂;吃“鲁迅饭”三思[N];绍兴日报;2007年
3 周海婴 周令飞;鲁迅姓什么[N];广州日报;2007年
4 孙伟科;鲁迅的多样化阐释与政治解读[N];文艺报;2008年
5 汪涓;周令飞: 想呈现360度的鲁迅[N];深圳商报;2010年
6 记者 庄建;鲁迅的传统弥足珍贵[N];光明日报;2010年
7 孙郁;鲁迅留给今天的遗产[N];北京日报;2011年
8 张福贵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首席记者 李菲;弘扬鲁迅精神 繁荣鲁迅文化[N];绍兴日报;2011年
10 白峰;鲁迅精神过时了吗?[N];闽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宁;民俗学视阈下的鲁迅与传统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丹;在知识阶级里的鲁迅[D];复旦大学;2004年
3 姚诚;鲁迅与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5年
4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5 毕绪龙;无法完成的自我:鲁迅自我形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肖国栋;死亡视域下的鲁迅[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敏;鲁迅与浙东民间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苏懿;鲁迅现代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严冰;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朋朋;“我”与“我们”:鲁迅个人主义命运考论[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玲;鲁迅形象的演变[D];青岛大学;2006年
2 冀卫霞;鲁迅与延安文艺[D];延安大学;2011年
3 咸泽峰;网络文化中鲁迅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陆飞杉;网络时代对鲁迅形象的重塑[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施波;从厦门到广州:鲁迅的转变及其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6 雅妮(YANI SINLAPAKHONG);泰国知识者对鲁迅形象的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李进;鲁迅的意识管窥[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天蔚;鲁迅的日本阐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杨丽;鲁迅散文的人学内涵[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高金鹏;《人民日报》中的鲁迅(1949-1976)[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对鲁迅的阐释——以四川文学期刊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34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