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期刊与左翼文学创作
发布时间:2017-05-09 18:04
本文关键词:左联期刊与左翼文学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左联”从成立之初便承担着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历史使命。“左联”旗下的文艺期刊,是“左联”组织拢集人才,着力发声的文化阵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意识形态传播的使命。本文从左联期刊入手,通过对原始资料的阅读与整理,探讨左联刊物对左翼文学创作特色的形成以及左翼文学发展进程的影响。 全文共分三章。在《绪论》中,本文划分了文章的研究对象——左联期刊的范围,对左联期刊这一概念做了明确阐述。同时,解释了从期刊角度研究左翼文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论述了左联期刊的创办情况。太阳社、创造社作家群同鲁迅从争论到联合,“革命文学”口号从深入讨论到被广泛接受,为左联期刊的诞生提供了必要基础。左联刊物在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的氛围下,经历“旋生即灭”、“灭而不绝”的发展过程,受到读者和市场的青睐。左联期刊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即宣传性、指导规约性和内部紧张性。 第二章主要研究左联期刊影响下左翼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左联刊物的繁盛促成了文坛的重组,为左翼文学准备了创作队伍·。文学创作题材的选择呈规模化,并形成两大创作母题。左翼文学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这些特点让“革命”理念具备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第三章探讨了左联期刊影响下左翼文学创作的书写方式。通过对“文学大众化”活动的回顾,发现通俗化写作、集体言既方式、各种文体的渗透,都成为左翼文学书写的显著特征。新闻化写作也是左联期刊影响左翼文学为达成宣传目的而采用的特殊书写方式,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繁盛的报告文学创作,成为左翼文学最重要的成绩之一。 结语回顾了论文的写作思路,呈现了文章的主要观点,点明左联期刊与左翼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并揭示了这一文学事实为我们提供的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左联期刊 左翼文学 宣传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9
- 第一章 左联期刊的创办情况9-17
- 第一节 左联期刊创办的背景9-10
- 第二节 左联期刊的生存状况10-14
- 第三节 左联期刊的显著特点14-17
- 第二章 左联期刊影响下左翼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17-29
- 第一节 左联期刊与创作者的构成17-20
- 第二节 左联期刊与左翼文学创作主题20-25
- 第三节 左联期刊与左翼文学审美风格25-29
- 第三章 左联期刊影响下左翼文学创作的书写方式29-36
- 第一节 文学大众化的尝试29-32
- 第二节 新闻化写作与报告文学的发展32-36
- 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1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1-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增人;试论现代人文期刊的历史及特征[J];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02期
2 牛志文;三十年代报告文学的价值定位和多维运作[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陈红旗;;“文学是宣传”:左翼文学的本质界定与意识形态泛化[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朱晓进;;政治文化语境与三十年代左翼文学批评[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5 郭武群;;现代传媒与文学的完美结合——论民国报纸文艺副刊[J];江淮论坛;2007年04期
6 朱晓进;;政治文化语境与20世纪30年代特殊文学文体的盛行[J];江海学刊;2007年01期
7 朱寿桐;论作为文学社团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朱晓进;论三十年代文学杂志[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陈漱渝;关于左联评价的几个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4期
10 刘骋;;宣传学视野中的左翼文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平原;[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左联期刊与左翼文学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35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