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文艺期刊 >

目前,世界各国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25%和65%左右,我国分别

发布时间:2016-05-25 10:01

  本文关键词:世界各国投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36分)爆发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受此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
材料一 我国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情况表


年 份
经济增长率
投资率
消费率
出口率


2005年
10.2%
44.8%
50.7%
17.9%


2006年
10.5%
44.5%
50.1%
20.4%


2007年
10.5%
44.7%
50.8%
23.7%


2008年(截至10月)
9.9%
44%
55%
21.5%


注:①世界各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0%,我国的投资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
②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应在80%左右。(2008年10月6日易富网),我国的消费率则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
③我国的出口依存度高达60%左右。受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减缓的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增速回落4.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比上年同期减少1.2个百分点。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材料二: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贷款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情况表


次数
调整时间
调整内容


1
2008年10月9日
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
2008年10月30日
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3
2008年11月26日
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


4
2008年12月23日
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5
2008年12月25日
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请运用银行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上述措施的原因(10分)

材料三: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 在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居于主导地位,而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率仍比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民消费水平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不能更好地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我们要继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3)用经济常识知识,简要说明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率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用生产与消费辨证关系的原理,简要分析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理由(6分)。

(4)结合材料三,从经济常识的角度,为我国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出谋划策(10分)

查看答案

目前,世界各国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25%和65%左右,我国分别是43%和53%左右,因而,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改变消费率偏低的状况,扩大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因为    (    )
①生产决定消费,投资增长是扩大消费的前提 ②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对投资需求的持续 增长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③消费与生产相互决定 ④消费是生产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生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世界各国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0%和70%。据统计,我国2004年-2007年的投资率分别为43.2%、44.8%、45.9%和44.7%,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4.1%、48.6%、52.5%和55.6%;从2004年至2007年,我国的消费率依次为54.3%、50.7%、51.1%和50.8%,消费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7.2%、36.8%、36.5%和36%。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材料二:新华网2008年8月21日电,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3%,为12年来单月最高增速。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与投资、出口相比,消费增幅明显扩大。专家分析认为,除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效应显现、物价涨幅逐月回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等原因外,居民收入增长出现的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拉动“消费马车”稳步快跑的强大动力。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意义。
(3) 联系材料二,运用积累和消费的有关知识,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对策措施。

查看答案


  本文关键词:世界各国投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49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