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文艺期刊 >

新时期文学期刊《人民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17:20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期刊《人民文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文学》 新时期文学 文学与政治 文艺思潮


【摘要】:20世纪的80年代,也被誉之为“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革命理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逐步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不仅意味着彻底告别了十年噩梦的“文革”,更是意味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走向民主富强的年代。 摆脱了十年的禁锢,万马齐喑的岁月一去不复返,“80年代”化身成了文学黄金年代的象征。那时文学成为了时代的“乳母”——时代是沉重的,文学是轻灵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却前所未有的高涨;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时间长河边回望,逝去的80年代是遥远的和清贫的,但有关它的记忆却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有了文学的介入。文学在那个年代如深山中一眼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展示着它的纯洁、激情和源源不断的能量。让多少人现在也仍为之魂牵梦萦,常常“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在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复刊归来的《人民文学》记录下了作为大型国家期刊的反应:作为文学生产者,既是新时期伊始国家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亲历并记载着整个社会的变化。“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在新时期都是从《人民文学》开始的,此时的《人民文学》作为文学期刊的引领者和先锋,构筑起了属于它自己的气势宏大的“文学长城”,将最新的文学运动、文学流派、文学创作介绍给对文学如饥似渴的广大读者,并且推出了一大批的新生代作者和作家,很多都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 因此,本文以文学期刊《人民文学》为研究对象。《人民文学》在新时期作为期刊中的最“大牌”者,新时期同样也是属于《人民文学》辉煌的时代,它见证着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走向,对于《人民文学》的阐述和研究,可以作为新时期文学最有力的注解。
【关键词】:《人民文学》 新时期文学 文学与政治 文艺思潮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7
【目录】:
  • 内容提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20
  • 第一章 归来的《人民文学》20-27
  • 第一节 归来的《人民文学》20-23
  • 第二节 无奈的《机电局长的一天》23-27
  • 第二章 新时期的文学的发端27-46
  • 第一节 《人民文学》“两会”的召开28-31
  • 第二节 《人民文学》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31-37
  • 第三节 文艺争鸣37-40
  • 第四节 “改革文学”的兴起40-46
  • 第三章 身份的异端——《人民文学》与“小说革命”46-60
  • 第一节 “寻根文学”的兴起47-50
  • 第二节 关于“现代派”小说、“先锋文学”的探讨50-53
  • 第三节 推进中的昂扬53-60
  • 第四章 世纪之交的《人民文学》60-65
  • 第一节 危机后的退守61-62
  • 第二节 90 年代至今的《人民文学》概览62-65
  • 结语65-68
  • 参考文献68-71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71-72
  • 后记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兰;;《人民文学》: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J];传媒;2009年10期

2 王干;费振钟;;一九八五:《人民文学》[J];读书;1986年04期

3 吴俊;《人民文学》的创刊和复刊[J];南方文坛;2004年06期

4 蒋子龙;李云;王_g;;现实主义正等待着一次突破[J];上海文化;2009年04期

5 胡锦涛;;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J];求是;2008年01期

6 ;致读者[J];人民文学;1976年01期

7 茅盾;;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同志的讲话[J];人民文学;1978年01期

8 本刊记者;;第三个丰收年——记一九八○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活动[J];人民文学;1981年04期

9 本刊编辑部;;不仅仅是为了文学——告读者[J];人民文学;1983年08期

10 陈恭敏;;“伤痕”文学小议[J];上海文艺;197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纳新;新时期(1976-1989)的《人民文学》与“人民文学”[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龙利群;“人民”的文学[D];暨南大学;2006年

2 常品;传播学视野下的《人民文学》(1978年-1998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46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646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4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