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文艺期刊 >

中国农业政策对农业的_1990中国农业政策_评论:中国农业政策新目标的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6-08-05 12:15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政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把保护和增强农业可持续性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核心目标之一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行动纲领,同时它也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第一,进一步明确宣示农业政策新目标,尤其是强化农业生产主体意识。第二,在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引导农业生产者采取环境友好行为。第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农业生产发展的服务支撑。第四,启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去除不利于农业可持续性目标实现的产能及生产方式。

  ■专家解读

  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足够的粮食产量一直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核心。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目标的两大主题,并且在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实现了连续十一年增产增收。近年来,随着农业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显现,保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农业政策的第三大目标。政策目标的转变,也符合了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进而向生态农业的演进脉络。

  中国农业新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承载主体

  尽管国家政策频出,,但农业各项政策目标的达成仍有赖于农业生产主体,因为他们是农业生产的资源占有者和使用者。

  目前,除传统的小规模农户以外,我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它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微观基础。中国未来的农业生产主体应该是坚持家庭经营的家庭农场或者专业大户形式,换言之,一定还是要以农民为主体。家庭农场作为多元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一,顺应了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的新变革,既坚持了农业家庭生产经营的传统优势,又有助于破解保持中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将成为引领中国现代农业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并且,当前,家庭农场也正在成为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供给的重要主体,正在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正在成为推进科教兴农的有效途径,正在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手段。家庭农场所具有的实现多元化目标的工具价值,使其日益成为符合中国农业发展新政策目标的“合意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家庭农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营的重要力量,且潜力巨大。到2014年11月底,全国已有平均种植规模200亩的家庭农场87.7万家,并且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家庭农场的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例如,湖北省截止到2014年11月底的家庭农场总量达到48370家,增幅达到112.8%。浙江全省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15763家,比2013年底增长了71.5%。从政策的导向来看,家庭农场可能成为我国农业经营的最主要主体。例如农业部于2014年2月25日下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生产经营劳动力主体、经营范围和经营能力、土地规模与生产效率等方面明确了家庭农场区别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强调了家庭农场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从土地流转、政策扶持、社会化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支撑和保障条件。《意见》对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二,家庭农场主从业经历丰富,年轻且受教育程度高,对于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意愿和能力更强,且相当一部分是具有生态自觉的“新农人”。根据2014年全国家庭农场监测调查系统对全国2826个家庭农场的监测结果显示,53%的家庭农场主曾经是专业大户;22%的家庭农场主曾经是合作社主要负责人;5%的家庭农场主有企业管理层的工作经历;15%的家庭农场主曾经是村干部(含大学生村官);26%的家庭农场是个体从业者;15%的家庭农场主曾经是农机手。

  第三,家庭农场经营目标与农业发展政策新目标具有一致性。家庭农场主与土地有着天然的依存关系。家庭农场主基本上来源于本土的自然人,2014年中国家庭农场监测调查结果显示,81.78%的家庭农场主户籍为本村,户籍为本乡的占到近92%。家庭农场主的行为除了受经济法则的约束之外还受到基于地缘血缘关系、生命共同体的道德约束。这些是家庭农场区别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工商资本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四,许多家庭农场主的实践表明,在采取可持续农业行为的同时,是能够实现增收的。许多家庭农场开始选择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既提高了产出效益,也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例如,湖北省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中不乏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型。该省潜江市、监利县等地的家庭农场,利用自然禀赋优势,采用稻、虾联作模式,每亩除单产600—700斤有机稻外,还能产200斤左右的小龙虾,每亩纯利润都在3000元以上,效益极为可观。

  综上判断,家庭农场将成为承载农业发展政策新目标的主体。但是要使家庭农场真正成为“合意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主体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合作社、土地托管服务等农业生产服务主体在确保中国现代农业第三目标实现上的主体责任。山东供销社系统开展的土地全托管和半托管服务,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建构新的农业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链条关系,从而促使保持农业可持续性增强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也使得农业服务主体在保持农业可持续性方面的功能凸显。

  中国农业政策新目标的实现路径

  把保护和增强农业可持续性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核心目标之一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行动纲领,同时它也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第一,进一步明确宣示农业政策新目标,尤其是强化农业生产主体意识。相比规划而言,中央1号文件在农业生产者中更具有熟识度。但是从过去的一号文件来看,其主题几乎覆盖“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唯独缺乏专门针对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文件。建议近年内以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体,着重突出保持农业可持续性的政策目标,使之深入人心。从长期来看,要强化保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国家意志,未来择机修订 《农业法》、《环境保护法》等基本法时,将保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作为基本原则。还应着手研究出台《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农业发展政策新目标保驾护航。

  第二,在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引导农业生产者采取环境友好行为。应当立即调整和新设一批农业环境经济政策,包括:调整农业补贴方向,将已有的农资综合直补重点向有机肥、缓释肥、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领域倾斜,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力度;在西北、新疆等缺水地区率先启动农膜以旧换新补贴示范,在东北、中部等粮食主产区启动秸秆还田补助试点;继续加大和完善对规模养殖场沼气建设、有机肥的补贴,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养殖小区粪污的第三方集中处理;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基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一部分比例用于土壤质量保护工作。

  第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农业生产发展的服务支撑。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和集约经营的水平受制于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农机作业、抗旱排涝、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各项生产性服务,满足家庭农场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家庭农场组建农业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其成为家庭农场连接市场的纽带。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家庭农场提供良种、农机、植保,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一体化服务。

  第四,启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去除不利于农业可持续性目标实现的产能及生产方式。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要退出25度以上坡耕地的农业用途以及退出部分严重依赖生态透支为支撑的农业生产产能。同时,要加速农业生产方式转化,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生产方式。通过上述这一系列调结构、去产能、转方式的措施,确保农业可持续性增强的第三政策目标得到实现。

  (作者:杜志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金书秦,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政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5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jyglkx/85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4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