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原线虫对蛴螬致病力的测定
发布时间:2021-11-11 10:57
选用2种昆虫病原线虫的4个品系[斯氏线虫Steinernema krussei(0657L,0622L),S.affine(0664YM);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megidis(0627M)]测定蛴螬老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线虫的侵染剂量为60条/头时,0627M品系对蛴螬的致死率为34.4%,与0664YM品系差异显著(P<0.05);0657L品系对蛴螬的侵染能力最差,侵染96 h后,致病力仅为5.7%。从总体看,0627M品系对蛴螬的致死率高于0664YM品系,而且致死作用持续时间长。说明0627M品系对蛴螬的致死作用优于其他三个品系。
【文章来源】:农业灾害研究. 2020,10(08)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在蛴螬体内发现大量繁殖小线虫
试验结果表明:侵染剂量为60条/头时,4个品系线虫对蛴螬均有不同程度的侵染力,但效果差异显著,致死速度也不同。0664YM品系则在96 h后不再死亡;而0627M品系致死时间一直持续到120 h,比前者致死时间延长24 h。由死亡高峰看,2个品系线虫基本相同,0627M、0664YM品系在侵染48 h后蛴螬就出现死亡,0627M品系对蛴螬的致死率为34.4%,与0664YM品系差异显著(P<0.05)。0657L品系对蛴螬的侵染能力最差,侵染96 h后,致病力仅为5.7%。从总体看,0627M品系对蛴螬的致死率高于0664YM品系,而且致死作用持续时间长。说明0627M品系对蛴螬的致死作用优于其他3个品系[7-8]。3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效防治蛴螬的昆虫病原线虫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李而涛,李克斌,张帅,曹雅忠,陆俊姣,尹姣. 植物保护学报. 2020(05)
[2]昆虫病原线虫对甘肃省草地蛴螬的致病力研究[J]. 钱秀娟,刘长仲,阮艳娥. 草地学报. 2015(02)
[3]昆虫病原线虫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J]. 李俊秀,孙春梅,康宇静,马骥. 农药. 2007(01)
[4]昆虫病原线虫斯氏线虫和异小杆线虫对长角血蜱雌蜱的致病力[J]. 高志华,杨小龙,刘敬泽,简恒. 昆虫学报. 2004(01)
[5]昆虫病原线虫在害虫防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谢钦铭,张选辉. 江西科学. 2002(04)
[6]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J]. 贾春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5)
[7]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甜菜地蛴螬的初步研究[J]. 李晓巍,梅树林,武鸿燕,霍云波,宋金柱,席景会,许少甫,赵奎军,李国勋. 植物保护. 1995(04)
硕士论文
[1]昆虫病原线虫的筛选鉴定及其对蛴螬的致病性研究[D]. 刘树森.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488736
【文章来源】:农业灾害研究. 2020,10(08)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在蛴螬体内发现大量繁殖小线虫
试验结果表明:侵染剂量为60条/头时,4个品系线虫对蛴螬均有不同程度的侵染力,但效果差异显著,致死速度也不同。0664YM品系则在96 h后不再死亡;而0627M品系致死时间一直持续到120 h,比前者致死时间延长24 h。由死亡高峰看,2个品系线虫基本相同,0627M、0664YM品系在侵染48 h后蛴螬就出现死亡,0627M品系对蛴螬的致死率为34.4%,与0664YM品系差异显著(P<0.05)。0657L品系对蛴螬的侵染能力最差,侵染96 h后,致病力仅为5.7%。从总体看,0627M品系对蛴螬的致死率高于0664YM品系,而且致死作用持续时间长。说明0627M品系对蛴螬的致死作用优于其他3个品系[7-8]。3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效防治蛴螬的昆虫病原线虫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李而涛,李克斌,张帅,曹雅忠,陆俊姣,尹姣. 植物保护学报. 2020(05)
[2]昆虫病原线虫对甘肃省草地蛴螬的致病力研究[J]. 钱秀娟,刘长仲,阮艳娥. 草地学报. 2015(02)
[3]昆虫病原线虫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J]. 李俊秀,孙春梅,康宇静,马骥. 农药. 2007(01)
[4]昆虫病原线虫斯氏线虫和异小杆线虫对长角血蜱雌蜱的致病力[J]. 高志华,杨小龙,刘敬泽,简恒. 昆虫学报. 2004(01)
[5]昆虫病原线虫在害虫防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谢钦铭,张选辉. 江西科学. 2002(04)
[6]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J]. 贾春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5)
[7]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甜菜地蛴螬的初步研究[J]. 李晓巍,梅树林,武鸿燕,霍云波,宋金柱,席景会,许少甫,赵奎军,李国勋. 植物保护. 1995(04)
硕士论文
[1]昆虫病原线虫的筛选鉴定及其对蛴螬的致病性研究[D]. 刘树森.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488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aixinbaike/348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