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砂梨急性花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发布时间:2021-11-14 06:58
【目的】明确近年在福建砂梨产区新发生的梨急性花枯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从产区采集显现急性花枯症状的‘翠冠’梨病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和致病性验证。【结果】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菌落形态特征从福建砂梨急性花枯病样品中获得31个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菌株。选取其中的14个代表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ITS、ACT、TUB、CHS-1及GAPDH)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显示,它们均为松针刺盘孢(C. fioriniae)。在一周花龄的砂梨(品种‘丰水梨’)、西洋梨(品种‘三季梨’)和秋子梨(品种‘南果梨’)的离体花序上喷雾接种代表菌株(CFZH1、CFZH6、CFZH15)分生孢子悬浮液的结果显示,均产生有急性花枯症状,平均发病率分别95.8%、63.9%和81.3%。【结论】福建砂梨产区导致梨急性花枯病的病原菌为松针刺盘孢(C. fioriniae)。本研究是福建砂梨产区松针刺盘孢引起梨花枯死的首次报道。
【文章来源】:果树学报. 2020,37(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砂梨急性花枯病的田间症状表现
对从病花序样品中分离获得的31个刺盘孢(Colletotrichum)菌株中的14个菌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ITS、ACT、GAPDH、TUB2和CHS-1序列的PCR扩增,得到大小为579~583 bp、238~247 bp、250~256 bp、740~760 bp和275~291 bp的特异性片段。根据在福建建宁从砂梨品种‘翠冠’上采集的14个菌株各5个基因的测序结果(表2),在Gen Bank(http://www.ncbi.nlm.nih.gov)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后,选取17个刺盘孢属真菌的相应基因区域序列作为参考序列,其中以C.orchidophilum CBS 632.80作为外群,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14个菌株与C.fioriniae聚在同一分支(图3)。由此,可进一步证实本研究所分离获得的菌株均为松针刺盘孢(C.fioriniae)。图3 本研究获得的代表菌株与参考菌株的多基因(ACT、TUB2、CHS-1、GAPDH和ITS)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根据报道,松针刺盘孢(C.fioriniae)的不同菌株可聚集成两个亚分支(subcladeⅠ和subcladeⅡ),二者的序列之间存在差异[17]。本研究从显现急性花枯症状的花序中所分离获得的松针刺盘孢菌株均聚集在subcladeⅡ,而本实验室从显现灰色病斑症状的梨叶中分离获得的松针刺盘孢菌株,则聚集在subcladeⅠ和subcladeⅡ[12]。从本研究可看出,由松针刺盘孢(C.fioriniae)引起的砂梨急性花枯,其症状表现与由梨火疫病菌(E.amylovora)和丁香假单胞杆菌丁香致病型(P.syringae pv.syringae)两种细菌引起的梨花枯死存在明显的差异,后两种在湿度较高时病斑处会溢出菌脓,镜检均可见喷菌现象,而松针刺盘孢(C.fioriniae)引起的砂梨急性花枯在田间没有这种现象,但其病情变化又与这两种细菌病害十分相似,在气温和湿度适宜情况下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梨花迅速枯死。因此,对松针刺盘孢的侵染菌源、途经、寄主范围及其致病性分化也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温室接种条件下,松针刺盘孢使砂梨、秋子梨和西洋梨均可产生急性花枯症状,这就暗示在我国秋子梨和西洋梨产区也存在与砂梨产区相同的由松针刺盘孢引起急性花枯的可能,因此,进一步研究明确松针刺盘孢在福建省不同梨产区的地理分布及致病力分化状况,可为梨产区有效防治急性花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梨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 董冉,魏树伟,冉昆,王宏伟,张勇,王少敏. 中国果树. 2017(S1)
[2]引起梨花枯和芽枯的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病原细菌鉴定[J]. 邱文,徐福寿,谢关林,徐丽慧,怀雁,李斌,余山红,钱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9)
[3]梨树黑胫病研究[J]. 梁志宏,李 生,沈崇尧. 中国果树. 1995(02)
本文编号:3494171
【文章来源】:果树学报. 2020,37(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砂梨急性花枯病的田间症状表现
对从病花序样品中分离获得的31个刺盘孢(Colletotrichum)菌株中的14个菌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ITS、ACT、GAPDH、TUB2和CHS-1序列的PCR扩增,得到大小为579~583 bp、238~247 bp、250~256 bp、740~760 bp和275~291 bp的特异性片段。根据在福建建宁从砂梨品种‘翠冠’上采集的14个菌株各5个基因的测序结果(表2),在Gen Bank(http://www.ncbi.nlm.nih.gov)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后,选取17个刺盘孢属真菌的相应基因区域序列作为参考序列,其中以C.orchidophilum CBS 632.80作为外群,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14个菌株与C.fioriniae聚在同一分支(图3)。由此,可进一步证实本研究所分离获得的菌株均为松针刺盘孢(C.fioriniae)。图3 本研究获得的代表菌株与参考菌株的多基因(ACT、TUB2、CHS-1、GAPDH和ITS)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根据报道,松针刺盘孢(C.fioriniae)的不同菌株可聚集成两个亚分支(subcladeⅠ和subcladeⅡ),二者的序列之间存在差异[17]。本研究从显现急性花枯症状的花序中所分离获得的松针刺盘孢菌株均聚集在subcladeⅡ,而本实验室从显现灰色病斑症状的梨叶中分离获得的松针刺盘孢菌株,则聚集在subcladeⅠ和subcladeⅡ[12]。从本研究可看出,由松针刺盘孢(C.fioriniae)引起的砂梨急性花枯,其症状表现与由梨火疫病菌(E.amylovora)和丁香假单胞杆菌丁香致病型(P.syringae pv.syringae)两种细菌引起的梨花枯死存在明显的差异,后两种在湿度较高时病斑处会溢出菌脓,镜检均可见喷菌现象,而松针刺盘孢(C.fioriniae)引起的砂梨急性花枯在田间没有这种现象,但其病情变化又与这两种细菌病害十分相似,在气温和湿度适宜情况下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梨花迅速枯死。因此,对松针刺盘孢的侵染菌源、途经、寄主范围及其致病性分化也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温室接种条件下,松针刺盘孢使砂梨、秋子梨和西洋梨均可产生急性花枯症状,这就暗示在我国秋子梨和西洋梨产区也存在与砂梨产区相同的由松针刺盘孢引起急性花枯的可能,因此,进一步研究明确松针刺盘孢在福建省不同梨产区的地理分布及致病力分化状况,可为梨产区有效防治急性花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梨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 董冉,魏树伟,冉昆,王宏伟,张勇,王少敏. 中国果树. 2017(S1)
[2]引起梨花枯和芽枯的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病原细菌鉴定[J]. 邱文,徐福寿,谢关林,徐丽慧,怀雁,李斌,余山红,钱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9)
[3]梨树黑胫病研究[J]. 梁志宏,李 生,沈崇尧. 中国果树. 1995(02)
本文编号:349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aixinbaike/349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