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蛉科天敌昆虫及其生防应用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1-17 01:05
草蛉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蚜虫、介壳虫、粉虱、蓟马和螨类等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虽然利用草蛉进行生物防治在我国已有近50年的历史,但针对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及不同害虫物种,有关草蛉优势天敌物种的精准开发利用仍受到分类鉴定、生物学习性和捕食潜能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不足的制约。本文总结了草蛉科的基础生物学习性、地区优势物种与栖境选择、捕食潜能、草蛉与猎物及植物的互作关系和田间应用现状,提出了改善草蛉生防应用成效中的关键问题,对我国具有生防应用前景的草蛉种质资源发掘进行了评述,以期为推动我国草蛉天敌物种的发掘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2020,4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草蛉幼虫整体照(赖艳摄)
草蛉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表1)主要集中于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的3龄幼虫,研究结果显示草蛉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捕食量增加速度减缓,呈负加速曲线(张安盛等,2012;李姝等,2019),符合Holling II模型(Holling,1959)。但大草蛉的3龄幼虫对烟粉虱卵、若虫、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同时符合Holling II模型和Holling III模型(S型)(全仁哲和陈道富,2011;孙丽娟等,2013;李姝等,2019)。如表1所示,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大草蛉3龄幼虫和成虫对绣线菊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526.3头和384.6头)均大于叶色草蛉3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476.2头和333.3头),即理论上大草蛉对绣线菊蚜的捕食能力强于叶色草蛉,但田间实际捕食效率还受植物种类、环境气候和其它可替代猎物等的限制。徐洪富等(1997)、孙丽娟等(2013)和全仁哲和陈道富(2011)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试验条件下,同一发育期的大草蛉对于绣线菊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存在较大差异,无法与叶色草蛉的捕食能力进行比较。4 草蛉与猎物及植物的互作关系
草蛉、猎物及植物三者间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植物为了抵御植食性害虫的取食而在结构上形成毛、刺等物理阻碍或产生有毒的化学物质,但同时对天敌昆虫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反之,则可能对天敌昆虫有引诱作用。如棉花叶片上的毛会对红通草蛉幼虫移动产生机械障碍(Treacy et al.,1987);普通草蛉在叶面光滑的甘蓝上对小菜蛾的捕食效率相对于在叶面粗糙的甘蓝上要高(Daane,2001)。草蛉为满足自身营养需求或受植物挥发物的诱导而对植物种类产生偏好性。Herrera et al.(2019)研究发现,植物花的形态和花粉的产量显著影响草蛉成虫对植物的偏好性,如地中海地区的普通草蛉偏好菊科的毛叶还阳参、具伞形花序的蝇子草和琉璃苣等植物,或是具外露蜜腺的黑种草。汪晓光等(2007)和Qureshi et al.(2010)研究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和紫花扁豆可能通过自身的化学挥发物增加草蛉的物种多样性;陈荣和冯军利(2014)认为被蚜虫为害后,赤松、板栗、麻栎、栾树和荆条所释放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对丽草蛉有诱集作用。此外,水杨酸甲酯、乙酸和2-苯乙醇的混合物、三元花饵和角鲨烯的结合物等植物源物质均有诱集草蛉的作用(Lucchi et al.,2017;Koczor et al.,20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J]. 李萍,李玉艳,向梅,王孟卿,毛建军,陈红印,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04)
[2]田间中华草蛉2、3龄幼虫捕食4种蚜虫功能反应初步研究[J]. 徐秀平. 天津农业科学. 2020(05)
[3]害虫生物防控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J]. 刘玉升. 农业工程技术. 2020(01)
[4]黄玛草蛉对两种蚜虫的捕食效能[J]. 周娟,生惠宇,李子园,关迎雪,陈科伟. 环境昆虫学报. 2020(01)
[5]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捕食潜能研究[J]. 徐庆宣,王松,田仁斌,王甦,张帆,马娇,李姝,邸宁. 环境昆虫学报. 2019(04)
[6]草蛉滞育的研究进展[J]. 王曼姿,李玉艳,高飞,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3)
[7]丽草蛉和异色瓢虫对美国白蛾的捕食作用研究[J]. 南俊科,宋丽文,左彤彤,杨丽元,王悦,孙守慧.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8]天敌昆虫大草蛉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李姝,王杰,郭晓军,田仁斌,王甦,张帆. 环境昆虫学报. 2019(02)
[9]中华草蛉对月季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J]. 杨慧,何香,何恒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10]玉米螟优势捕食性天敌控害效益评价[J]. 尹鹏,丁新华,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2018(04)
博士论文
[1]黄玛草蛉幼虫人工饲料及种内竞争规律研究[D]. 叶静文.华南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黄玛草蛉人工饲料筛选及其捕食功能研究[D]. 周娟.华南农业大学 2018
[2]不同农业景观对旋幽夜蛾和草蛉种群的影响[D]. 徐养诚.新疆农业大学 2013
[3]丽草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捕食效能研究[D]. 严珍.海南大学 2012
[4]白面叉草蛉的生物学特性和捕食效能研究[D]. 安岭.海南大学 2011
[5]农林复合环境草蛉产卵场所选择及越冬对策研究[D]. 吕琪.北京林业大学 2008
[6]中华通草蛉成虫越冬与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D]. 郭海波.山东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3748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2020,4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草蛉幼虫整体照(赖艳摄)
草蛉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表1)主要集中于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的3龄幼虫,研究结果显示草蛉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捕食量增加速度减缓,呈负加速曲线(张安盛等,2012;李姝等,2019),符合Holling II模型(Holling,1959)。但大草蛉的3龄幼虫对烟粉虱卵、若虫、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同时符合Holling II模型和Holling III模型(S型)(全仁哲和陈道富,2011;孙丽娟等,2013;李姝等,2019)。如表1所示,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大草蛉3龄幼虫和成虫对绣线菊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526.3头和384.6头)均大于叶色草蛉3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476.2头和333.3头),即理论上大草蛉对绣线菊蚜的捕食能力强于叶色草蛉,但田间实际捕食效率还受植物种类、环境气候和其它可替代猎物等的限制。徐洪富等(1997)、孙丽娟等(2013)和全仁哲和陈道富(2011)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试验条件下,同一发育期的大草蛉对于绣线菊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存在较大差异,无法与叶色草蛉的捕食能力进行比较。4 草蛉与猎物及植物的互作关系
草蛉、猎物及植物三者间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植物为了抵御植食性害虫的取食而在结构上形成毛、刺等物理阻碍或产生有毒的化学物质,但同时对天敌昆虫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反之,则可能对天敌昆虫有引诱作用。如棉花叶片上的毛会对红通草蛉幼虫移动产生机械障碍(Treacy et al.,1987);普通草蛉在叶面光滑的甘蓝上对小菜蛾的捕食效率相对于在叶面粗糙的甘蓝上要高(Daane,2001)。草蛉为满足自身营养需求或受植物挥发物的诱导而对植物种类产生偏好性。Herrera et al.(2019)研究发现,植物花的形态和花粉的产量显著影响草蛉成虫对植物的偏好性,如地中海地区的普通草蛉偏好菊科的毛叶还阳参、具伞形花序的蝇子草和琉璃苣等植物,或是具外露蜜腺的黑种草。汪晓光等(2007)和Qureshi et al.(2010)研究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和紫花扁豆可能通过自身的化学挥发物增加草蛉的物种多样性;陈荣和冯军利(2014)认为被蚜虫为害后,赤松、板栗、麻栎、栾树和荆条所释放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对丽草蛉有诱集作用。此外,水杨酸甲酯、乙酸和2-苯乙醇的混合物、三元花饵和角鲨烯的结合物等植物源物质均有诱集草蛉的作用(Lucchi et al.,2017;Koczor et al.,20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J]. 李萍,李玉艳,向梅,王孟卿,毛建军,陈红印,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04)
[2]田间中华草蛉2、3龄幼虫捕食4种蚜虫功能反应初步研究[J]. 徐秀平. 天津农业科学. 2020(05)
[3]害虫生物防控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进展[J]. 刘玉升. 农业工程技术. 2020(01)
[4]黄玛草蛉对两种蚜虫的捕食效能[J]. 周娟,生惠宇,李子园,关迎雪,陈科伟. 环境昆虫学报. 2020(01)
[5]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捕食潜能研究[J]. 徐庆宣,王松,田仁斌,王甦,张帆,马娇,李姝,邸宁. 环境昆虫学报. 2019(04)
[6]草蛉滞育的研究进展[J]. 王曼姿,李玉艳,高飞,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3)
[7]丽草蛉和异色瓢虫对美国白蛾的捕食作用研究[J]. 南俊科,宋丽文,左彤彤,杨丽元,王悦,孙守慧.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8]天敌昆虫大草蛉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李姝,王杰,郭晓军,田仁斌,王甦,张帆. 环境昆虫学报. 2019(02)
[9]中华草蛉对月季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J]. 杨慧,何香,何恒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10]玉米螟优势捕食性天敌控害效益评价[J]. 尹鹏,丁新华,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2018(04)
博士论文
[1]黄玛草蛉幼虫人工饲料及种内竞争规律研究[D]. 叶静文.华南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黄玛草蛉人工饲料筛选及其捕食功能研究[D]. 周娟.华南农业大学 2018
[2]不同农业景观对旋幽夜蛾和草蛉种群的影响[D]. 徐养诚.新疆农业大学 2013
[3]丽草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捕食效能研究[D]. 严珍.海南大学 2012
[4]白面叉草蛉的生物学特性和捕食效能研究[D]. 安岭.海南大学 2011
[5]农林复合环境草蛉产卵场所选择及越冬对策研究[D]. 吕琪.北京林业大学 2008
[6]中华通草蛉成虫越冬与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D]. 郭海波.山东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3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aixinbaike/359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