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果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发布时间:2024-11-02 01:27
为探究桑椹果腐病的发病原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桑椹果腐病病果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可产生白色气生菌丝和紫色色素。根据显微观察结果,大型分生孢子较少,呈纺锤型或镰刀型,稍弯曲,向两端逐渐变尖,具有2~5个隔膜,大小(154~407)μm×(14~31)μm;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一端尖细、一端钝圆,大小(33~95)μm×(20~38)μm,无隔膜或有1个隔膜。通过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利用真菌EF-1α基因和rDNA 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进一步确认桑椹果腐病的病原菌是层出镰刀菌。根据柯赫氏法则鉴定病原菌,发现层出镰刀菌对桑椹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088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病原菌Z4在PDA培养基上的形态图3病原菌Z4在SNA培养基上的形态
图5基于EF-1α基因和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3讨论
图3病原菌Z4在SNA培养基上的形态图5基于EF-1α基因和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田间采集的病果样品呈现白色,或者出现枯黄、萎蔫的症状,同时果柄部位干枯(图6-A)。人工接种结果表明,待测菌株接种桑椹发病率为100%,接种5d后桑椹整个或部分面积由红色变为白色,同时周围未被接种的桑椹也被感染发病(图6-B)。7d后,染病的白色桑果变为暗黄色,果柄部位也发生....
本文编号:4008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aixinbaike/400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