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治蛴螬的昆虫病原线虫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发布时间:2025-03-20 02:11
为筛选出对华北地区蛴螬具有较强致病力的昆虫病原线虫,从河北省采集的30份土样中分离线虫,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测定线虫对该地区3种蛴螬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经鉴定所分离的昆虫病原线虫为樱桃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的1个品系,将其命名为LF品系;该线虫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38℃水浴12 h后存活率达28.4%;具有较好的耐干燥能力,相对湿度50.5%处理9 h后存活率可达80.0%,在此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强的侵染能力,可使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在72 h内全部死亡;具有较强的水平运动能力,30℃处理24 h后有42.2%的个体迁移到3.6 cm外培养皿圆孔处。该线虫对蛴螬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室内试验中,在200 IJs/头剂量下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处理7 d后,3种幼虫1龄末期幼虫死亡率均可达70.0%以上;室外盆栽试验中,5 000 IJs/盆剂量下处理7 ...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7218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图1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待鉴定线虫雄虫不同部位的形态学特征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雄虫被热杀死后,身体呈C形,体表光滑(图1-A);头部几乎透明,口腔呈漏斗状开放,食道基部球呈梨形,神经环在峡瓣区,排泄孔在基部球处或稍靠后(图1-B),头至排泄孔距离为158μm,头至神经环距离为117μm;单个睾丸并向前弯曲,精巢和输精管清晰可见,交合....
图2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待鉴定线虫侵染期幼虫不同部位的形态学特征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热杀死的侵染期幼虫虫体修长、僵直(图2-A),平均长度为620μm;食道基部球呈梨形,排泄孔位于神经环后部、咽基部前面(图2-B),头至排泄孔距离为70μm;尾部细长尖锐(图2-C),带鞘尾长为77μm,不带鞘尾长为43μm。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侵染....
图5 待鉴定线虫与其它6种异小杆属线虫28S(D2~D3片段)区核苷酸序列比较
室外盆栽试验中樱桃异小杆线虫LF品系对3种幼虫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在3000IJs/mL剂量下,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了83.0%,显著高于华北大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61.7%和76.6%(P<0.05);在5000IJs/mL剂量下,暗黑鳃金龟....
图6 樱桃异小杆线虫LF品系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耐受性
图5待鉴定线虫与其它6种异小杆属线虫28S(D2~D3片段)区核苷酸序列比较3讨论
本文编号:4037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aixinbaike/4037218.html
上一篇:杨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