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民族身份与跨文化的民族认同——关小云、王再祥《中国鄂伦春族》的书评
本文关键词:鄂伦春族的民族身份与跨文化的民族认同——关小云、王再祥《中国鄂伦春族》的书评
【摘要】:《中国鄂伦春族》突破"他者"文化研究视角,运用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方法,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及现代文化展开系统的、创新的研究,阐述了鄂伦春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本书内容翔实、架构清晰、语言叙述有条理,渗透着本民族的文化情感与跨文化的民族认同。
【作者单位】: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关键词】: 鄂伦春族 文化认同 民族学 人类学 民俗学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文化全球化视域中,种族和性别成为身份建构更为显著的支撑,由此,个人的民族身份与文化认同得到了强调,尤其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语境中,这是明确民族身份,解决民族问题,使少数民族成为权力主体,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力的先决条件。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到当下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嵩克;;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J];满语研究;2006年01期
2 本刊编辑部;;第16届人类学和民族学世界大会“移民与可持续发展”专题会议将于2008年7月在昆明举行[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郝苏民;;真诚做人·执著做学———谷苞先生90华诞学术研讨会献言[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4 周用宜;;民族学园地的一朵奇葩——喜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现状与发展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5 周泓;民族学、人类学相关理论与民国新疆社会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何群;关于鄂伦春族教育事业的调查与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2年01期
7 廉克训;鄂伦春族工作的新开端——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工作会议纪要[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01期
8 于学斌;;北方民族的桦树皮文化: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的会通[J];满语研究;2006年01期
9 吴楚克;;试论中国边疆政治学与边政学、民族学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邸永君;;《环境与小民族生存——鄂伦春文化的变迁》读后[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淑娉;;发展我国的民族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2 王欣;;马长寿先生的康藏研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3 李绍明;;再谈民族走廊[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4 吴曙华;;《徐霞客游记》的民族学价值[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5 刘大可;;族群认同与族群符号——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的田野调查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陈启新;;试论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与现代化[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7 卢范植;;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子玉;温辉;;改革开放30年鄂伦春族发展成就[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伯孳;;菲律宾华人文化认同与菲华社团[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何群;;仍然需要在世界小民族生存问题研究上下功夫——中国鄂伦春族等个案分析[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建民;云南为何引来国际学术盛会[N];云南政协报;2009年
2 记者 陈湘;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总结表彰会在昆召开[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记者 谢炜;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组委会成立[N];云南日报;2009年
4 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教授、民俗学人类学系主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 何群 鄂伦春族,,黑龙江省大若安岭行署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研究会副会长 关金芳;怎样保护鄂伦春文化,促进民族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姜德顺;新时期人类学民族学译介特点(上)[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社会政法学部主任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郝时远;“中国田野”中的人类学民族学[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孙亮;黑龙江59个项目解急需[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宋长江 本报副总编辑;浅谈民族文化传播在文化认同中的引导作用[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9 本报记者 柴克俭;一步跨越几千年[N];中国民族报;2003年
10 严梦春;全球化背景下同样需要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彦凤;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臣玲;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董印红;西双版纳傣族女性观念及其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罗俊
本文编号:1045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045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