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岩溶研究的新方向
本文关键词:书评:岩溶研究的新方向
更多相关文章: 岩溶区 新方向 书评 岩溶水文学 岩溶学 洞穴沉积物 比利时 约克郡 英国 岩溶地球化学方法
【摘要】:正 由K·Paterson和M·M·Sweeting主编的新书《岩溶研究的新方向》,已于1986年由英国Geo Books出版社出版,该书为1983年9月英法两国联合召开的岩溶学术会议的论文集,参加会议的共55人,除33人来自英国外,还有来自法国、爱尔兰、比利时、美国、意大利、西德,多哥、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奥地利和新西兰的代表,中国的陈治平和宋林华也出席了会议。会议采取地质旅行和宣读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9月19日在牛津
【关键词】: 岩溶区 新方向 书评 岩溶水文学 岩溶学 洞穴沉积物 比利时 约克郡 英国 岩溶地球化学方法
【正文快照】: 英国Geo B。ohs出版社出版 由K·Paterson和M·M·Swectins主编的新书《岩溶研究的新方向》,已于1986年由英国 Geo Books出版社出版,该书为1983年9月英法两国联合召开的岩溶学术会议的论文集,参加会议的共55人,除33人来自英国外,还有来自法国、爱尔兰、比利时、美国、意大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加桂;河谷斜坡带泥灰质岩石区地貌对岩溶的控制机理——以三峡地区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朱学稳;古巴岩溶简况——兼论古巴的岩溶峰林[J];中国岩溶;1990年02期
3 朱德浩,李慧芳;世界岩溶地貌和洞穴考察研究的先驱——徐霞客[J];中国岩溶;1991年03期
4 王壬林,周兆东,汤孙健;广西壮族地区部份地名及地貌形态命名的岩溶含义[J];中国岩溶;1983年02期
5 梅正星;贵州发现一处巨大的岩溶地下湖——“龙宫”[J];中国岩溶;1983年02期
6 杨萼吟;发挥博物馆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略论岩溶地质馆的性质和任务[J];中国岩溶;1989年01期
7 何红;岩溶博物馆——贵州岩溶景观一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年Z1期
8 朱学稳;澳大利亚岩溶以及几个有关岩溶问题的思考[J];中国岩溶;1992年04期
9 王家骏;三江口坝基岩溶与阶地、新构造运动的关系[J];中国岩溶;1987年04期
10 林新红;1991年度IGCP 299项国际研讨会在我国举行[J];中国岩溶;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德浩;陈伟海;黄保健;;重庆武隆岩溶天生桥群及其价值评价[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2 戴景春;;天下闻名的岩溶龙宫景源[A];工程地质勘察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1994年
3 吴熙纯;范晓;杨俊义;郭建强;;岩冲和地坑[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4 谢文辉;李亿红;苏诚;;C#实现上海海洋功能区划二维、三维地理信息系统[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汉魁;广西凤山岩溶“天窗”树叶钓鱼成奇观[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陆汉魁;广西发现串珠式岩溶地下河天窗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特约记者 刘国荣;湖南湄江省级岩溶地质公园开园[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李军;扶贫二十载 探索致富路[N];中国矿业报;2001年
5 广西记者站 韦丽红;广西又发现洞穴奇观[N];中国旅游报;2001年
6 刘如春;4年创收6000万[N];广东科技报;2002年
7 ;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多类典型的地质遗迹[N];本溪日报;2007年
8 地科;岩溶水开发造福湘西[N];中国矿业报;2001年
9 郭吕;广西发现世界级旅游探险极品景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10 范先文邋本报记者 田明霞;江油发现一天坑面积3.5平方公里[N];绵阳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匡鸿海;锦屏岩溶地区遥感图象处理系统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侯建筠;重庆市典型岩溶区的土壤肥力特征[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92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09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