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英语学术书评的人际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7:00

  本文关键词:英语学术书评的人际意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际意义 学术书评 语气 情态 人称代词 评价


【摘要】: 语言的人际意义研究来自功能语法中对语言元功能的划分。前人研究的语料大多为人际意义较为明显的语类。而英语学术书评作为论文一种重要的形式,却在人际意义的研究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在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中,也很少有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与探索,多为客观描写。其实,学术书评的人际意义十分丰富。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结合马丁的评价理论,以30篇英语学术书评为语料,分析和探讨英语学术书评的人际意义实现方式。相信该研究会为解读英语学术书评的人际意义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定性分析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马丁的评价理论对情态表达、语气、人称代词、评价词汇等语言资源在书评中人际意义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定量分析统计了以上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资源在书评中的运用频率和分布。 研究发现:人际意义在英语学术书评中主要通过情态表达(情态动词、情态附加成分、情态隐喻)、语气(陈述句、祈使句)、人称代词以及具有评价意义的词汇资源等来实现,其中情态表达是最主要的实现形式。通过研究发现,书评作者须坚持自己在该学术团体的权威性,又要使读者接受自己在书评中传递的信息。书评作者运用陈述句向读者传递信息;利用祈使句来突显自己的权威同时又不失礼貌。书评作者有时运用情态表达等来表明自己对命题的不确定性,降低其话语的过分绝对和武断,从而使读者更好的接受自己;同时又极力避免对其话语负直接责任。书评作者常常通过人称代词we,将读者包括在内,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参与到整个话语场景当中,留下了自己愿意与其协商的空间;然而,we也可以将读者排除在外从而保持书评作者话语的权威性。在书评中,作者还利用第二人称you,来突显其权威地位,给读者施加一定的压力,拒绝与其协商。此外,书评中运用大量的评价词汇和情态隐喻等手段旨在实现其复杂的人际意义。 本研究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方面,本研究分析了语言的人际功能及其实现手段,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另一方面,本研究有助于英语阅读教学,通过书评语类特征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识别语篇体裁,正确欣赏和理解语篇,领会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态度,进而提高其阅读水平。
【关键词】:人际意义 学术书评 语气 情态 人称代词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319
【目录】:
  • Abstract8-10
  • 中文摘要10-12
  • Introduction12-14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4-21
  • 1.1 Previous Researches on Interpersonal Meaning14-17
  • 1.1.1 Previous Researches on Interpersonal Meaning Abroad14-16
  • 1.1.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China16-17
  • 1.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English Academic Book Review17-19
  • 1.2.1 Previous Researches on English Academic Book Review Abroad18-19
  • 1.2.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English Academic Book Review in China19
  •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Study19-21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oundation21-32
  • 2.1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 Three Metafunctions21
  • 2.2 Halliday’s Interpersonal Model21-27
  • 2.2.1 Mood22-23
  • 2.2.2 Modality23-26
  • 2.2.3 Person26-27
  • 2.3 Martin’s Appraisal Theory27-30
  • 2.3.1 Affect: Construing Emotions28-29
  • 2.3.2 Judgement: Assessing Behavior29-30
  • 2.3.3 Appreciation: Evaluating Entity30
  • 2.4 Summary30-32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32-35
  • 3.1 Objectives32
  • 3.2 Procedure32-33
  • 3.3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Analysis33-35
  • Chapter Fou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35-53
  • 4.1 Features of English Academic Book Review35-36
  • 4.1.1 Definition of Academic Book Review35
  • 4.1.2 Structure of Academic Book Review35
  • 4.1.3 Nature of Academic Book Review35-36
  • 4.2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Mood36-39
  • 4.2.1 Declaratives36-37
  • 4.2.2 Imperatives37-39
  • 4.2.3 Summary39
  • 4.3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Modality39-44
  • 4.3.1 Modal verbs40-41
  • 4.3.2 Modal adjuncts41-43
  • 4.3.3 Metaphors of modality43-44
  • 4.3.4 Summary44
  • 4.4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Evaluation44-48
  • 4.4.1 Attitude as Affect44-46
  • 4.4.2 Attitude as Judgement46-47
  • 4.4.3 Attitude as Appreciation47-48
  • 4.4.4 Summary48
  • 4.5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Person System48-52
  • 4.5.1 Interpersonal Meanings of First Person Pronouns48-50
  • 4.5.1.1 The first person pronoun I49
  • 4.5.1.2 The first person pronoun we49-50
  • 4.5.2 Interpersonal Meanings of Second Person Pronouns50-51
  • 4.5.3 Interpersonal Meanings of Third Person Pronouns51
  • 4.5.4 Summary51-52
  • 4.6 Summary52-53
  • Chapter Five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53-61
  • 5.1 Findings53-58
  • 5.1.1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Mood53
  • 5.1.2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Modality53-56
  • 5.1.3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Other IP Meaning Expressions56-58
  • 5.1.4 Summary58
  • 5.2 Implications58-61
  • 5.2.1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58-59
  • 5.2.2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59-61
  • Conclusion61-63
  • Bibliography63-67
  • Appendix I: An Exemplified Analysis of Sample67-73
  • Acknowledgements73-74
  • 论文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_g;胡芳;;英语学术书评中人际意义的对话性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2 罗锋;易满秀;;学术书评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10年05期

3 徐志敏;王瑛;胡晔;;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J];文教资料;2006年23期

4 张向萌;;浅析《如梦令》宋词英译文的人际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7期

5 姚艳梅;;试探自传话语中的人际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3期

6 李湘;彭华;;公益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7 贵超红;;新闻语篇与批评性话语分析——以美国《时代》周刊一篇新闻为语料[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3期

8 张允;高存;;论英语写作中的人际意义表达——以校长致辞中的人称指示语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李健民;;商务英语信函的人际意义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李艳华;;商务谈判英语的人际功能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鹏鹏;;探究称呼语的人际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石春煦;;学科教学大纲的人际意义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司显柱;;论语境的层次性对翻译的张力关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裴振霞;;奥巴马获胜演讲的功能文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蓝越群;;论英语的情态附加语及其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方言清;;英语环保类新闻的语篇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宋晓舟;;《纽约时报》对华经济新闻报道的评价资源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蒲珊珊;;语域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艺娜;;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情态表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志强;学术书评的三重视野[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中央党校教授 王海光;我们需要严肃的学术书评[N];北京日报;2011年

3 范仄(书评人);步履蹒跚的中国“学术书评”[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刘悠扬;杨奎松:研究历史的乐趣就像“破案”[N];深圳商报;2009年

5 顾关元;为健康的书评鼓呼[N];人民日报;2002年

6 顾关元;为健康的书评鼓与呼[N];西藏日报;2002年

7 顾关元;让书评回到本义上来[N];光明日报;2002年

8 雷天(媒体人生);书评与大众阅读[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9 ;书评呼唤客观公正[N];文汇报;2001年

10 ;理想的书评有待于理想的书评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淑英;《都柏林人》人际意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辛志英;人际投射小句的语篇行为特征[D];厦门大学;2009年

3 肖唐金;英语情态卫星副词与语篇中的情态补充[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李诗芳;法庭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颖;从评价体系看商业评论中态度意义的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娄琦;功能性言语的意义生成—认知符号视角下心理空间双重整合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才英;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张俊;包装名词在语篇中的态度意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_g;英语学术书评中的人际意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磊;广告语篇中人际意义在情态系统的表达[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李秀丽;中英文网上招聘广告的人际意义实现的对比分析[D];汕头大学;2010年

4 王果;对巴拉克·奥巴马政治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淑娟;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电影《末路狂花》中女性话语变化与女性意识觉醒的人际意义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黄婷婷;奥巴马公开演说的人际意义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丽娜;性别语言差异的人际意义[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杨娜芝;奥巴马就职演说的人际意义[D];汕头大学;2010年

9 贺艳君;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的人际意义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原金凤;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语篇中人际意义的解读[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9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099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