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书评六十年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书评六十年
更多相关文章: 书评家 图书评论 学术评论 书评学 批判 红楼梦 新中国 文章 人民日报 共产党员
【摘要】:十月,在寰球瞩目之中,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六十华诞。回望六十年,我国的图书评论事业,作为"整个国家的文化出版科学事业体系的一部分",作为"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队伍,有阵地,政策性很强,意识形态很浓,可以为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重要工作",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建设,直至改革开放大业,特别是全行业的体制改革创新休戚与共,始终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始终前进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的发展道路上。本刊特约撰稿人伍杰同志,作为共和国图书出版、图书评论战线的"老兵",作为中国书评史、书评理论、书评学领域的权威研究专家,以丰富厚重的史料,细腻客观的笔触,再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和国图书评论事业所走过的道路,读后令人慨叹。吾辈当以此共勉,奋然前行!谨以此文,向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致以最深切的祝福!
【关键词】: 书评家 图书评论 学术评论 书评学 批判 红楼梦 新中国 文章 人民日报 共产党员
【分类号】:G236
【正文快照】: 书评是图书的影子,是出版的灵魂,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书评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时代精神的特点和风貌。有书评,精神领域才会充满活力,思想才会不断前进和发展。书评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无形地影响着人们,发挥着一种特殊的作用。所以,,书评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道弘;;编辑与书评——“书评例话”之一[J];中国出版;1987年04期
2 伍杰;;新中国书评六十年[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10期
3 梁启东;;图书的广告书评化与书评广告化[J];图书馆杂志;2010年02期
4 毛鹏;;“书评文化”大有可为——吴道弘新著《书评例话新编》评介[J];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04期
5 华然;;话说书评[J];编辑之友;1987年04期
6 孔摩云;;书评的对话、理解和认识[J];出版史料;2007年02期
7 董鼎山;;书评编辑怎样工作[J];读书;1982年08期
8 王开彬;;试论书评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编辑之友;1993年03期
9 董鼎山;;美国的书评编辑怎样工作[J];编辑之友;1983年01期
10 董鼎山;;书评与书评家[J];读书;198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止庵;;书评业现状二人谈[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2 刘婷婷;;中外图书评论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3 康宏;;论当代出版生态环境中的书评失语现象[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冯先洁;;重视书籍的整体设计[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5 任崇信;肖放;;以“审”为核心,确保科技图书质量[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6 杨敏珊;;在编辑规程若干条款中增强引进版图书规范的建议[A];中国编辑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高斯;;理顺监督机制提高图书编审工作质量[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8 吴晓丽;陈广仁;苏青;;提升科技图书评介质量 强化学术期刊科普效能[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9 吴晓丽;陈广仁;苏青;;提升科技图书评介质量 强化学术期刊科普效能[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蔡学俭;;关于《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修改[A];图书编辑规程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波;厌读书评[N];文学报;2010年
2 周天意;让书评站起来[N];人民日报;2011年
3 托比亚斯·福斯(Tobias Voss);德国的图书评论和出版社营销[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刘逸;从书评可以窥探的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丁莉;山东版协研讨图书评论话说编辑如何做贡献[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姜小玲 施晨露;书评被“招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辜晓进;大众兴趣的挖掘与指引[N];深圳商报;2003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浦清莲;周维强:书评家不是文化霸主[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紫藤;媒体的阅读主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记者 孙海悦;宁夏人民社征集书评庆自治区成立50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武娜;《光明日报》书评版(2005~2009)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孟玉静;新时期中国图书评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翟娜;面向图书评论的观点分析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欧慧敏;纽约时报《书评》副刊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9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109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