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书评
本文关键词:《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书评
更多相关文章: 关键层理论 岩层控制 采矿科学 书评 地表沉陷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 世纪 岩层移动 “砌体梁” 长壁开采
【摘要】: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关键层理论 岩层控制 采矿科学 书评 地表沉陷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 世纪 岩层移动 “砌体梁” 长壁开采
【分类号】:TD325-5
【正文快照】: 岩层控制与控制理论是采矿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采矿科学的基础。上一世纪二次大战后,煤矿长壁开采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实践推动了煤矿岩层控制理论形成和发展,各国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矿山压力的理论或假设,指导和推动长壁开采的科学发展。我国解放后学习长壁开采方法,各个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华;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研究的理论新平台——评《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田如成;龙傲雪;;岩层控制理论在煤矿瓦斯灾害治理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09年08期
3 李庶林,桑玉发;有岩爆倾向的岩层控制与巷道支护问题[J];湖南有色金属;1998年02期
4 曹小平;;宝山铅锌银矿深部开采特殊安全问题的思考与研究[J];采矿技术;2005年04期
5 陈晓祥;张盛;韦四江;;数值模拟技术在《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年26期
6 孙光中;于红;;数值模拟技术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0年33期
7 许家林,钱鸣高;岩层控制关键层理论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中国矿业;2001年06期
8 阎昌金;朱秀社;;建筑物下条带开采断层保护煤柱留设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02期
9 孙晓光;周华强;王光伟;;固体废物膏体充填岩层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矿业;2007年03期
10 曹哓平;;湖南某矿山井下深部开采特殊安全技术问题分析[J];湖南有色金属;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及其应用[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郑文华;李继林;;煤矿条带开采中关键层减沉效果分析[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3 缪协兴;茅献彪;许家林;钱鸣高;;用关键层理论确定离层注浆的合理层位[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4 缪协兴;钱鸣高;;采动覆岩中的灰色结构[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5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实践[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6 许家林;钱鸣高;;层状岩体移动与控制的关键层理论研究与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许家林;鲍杰;李乃钊;谭志祥;张体镇;周鸣;张秀琨;;县城密集建筑物下条带采煤试验研究与应用[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8 沈光寒;;山东煤矿岩石力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发展与展望[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9 李效甫;李化敏;;煤矿深井地压显现特征与岩层控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10 王在泉;华安增;王兴泉;;煤炭地下气化高温煤岩性质及岩层控制研究[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立勋;《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出版[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盛道洪;书评文化不可削弱[N];安徽日报;2001年
3 王国华;有多少书评为读者负责[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子余;书评是一种烹调的艺术[N];中国邮政报;2004年
5 王国华;书评该对谁负责[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舒建华;纽约时报的书评[N];深圳商报;2002年
7 蔡鸿君(旅德学者、翻译家);接近丰富的几种可能[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文/甘阳;书评的皮里阳秋[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胡春春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当代德语文学博士;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书评[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书评呼唤客观公正[N];文汇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卫兵;浅埋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关键层结构失稳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于保华;高水压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关键层复合破断致灾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3 张吉雄;矸石直接充填综采岩层移动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李兴尚;建筑物下条带开采冒落区注浆充填减沉技术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5 林海飞;综放开采覆岩裂隙演化与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及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6 伊茂森;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关键层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刘玉成;开采沉陷的动态过程及基于关键层理论的沉陷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9 王磊;固体密实充填开采岩层移动机理及变形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涂敏;煤层气卸压开采的采动岩体力学分析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培培;露井联采矿山边界参数优化及覆岩关键层破断特征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2 郭爱国;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3 谢大平;浅埋煤层长壁开采顶板结构稳定性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海龙;采煤沉陷中突变现象分析及预测[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5 杜文龙;基于关键层理论的岩层破断数值模拟[D];兰州大学;2013年
6 何兴巧;浅埋煤层开采对潜水的损害与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7 李琰庆;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研究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晓科;榆神矿区榆树湾煤矿覆岩破坏规律与支护阻力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田坤;枣泉煤矿近浅埋煤层首采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志刚;覆岩主关键层对导水裂隙演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13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11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