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书评的风格
本文关键词:鲁迅书评的风格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 红楼梦 人情小说 思想文化 思想性 作品 悲喜 评论 儒林外史 贾宝玉
【摘要】:正 鲁迅是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代宗师,他的思想、言论、文章总是焕发着特有的光彩。他的书评著作也不例外,同样具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一、治文严谨,既重视作品的思想性,也重视作品的艺术性。鲁迅对《红楼梦》客观而公允的评论就是一例。他说:“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了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关键词】: 鲁迅 红楼梦 人情小说 思想文化 思想性 作品 悲喜 评论 儒林外史 贾宝玉
【正文快照】: 鲁迅是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代宗师,他的思想、言论、文章总是焕发着特有的光彩。他的书评著作也不例外,同样具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一、治文严谨,既重视作品的思想性,也重视作品的艺术性。鲁迅对《红楼梦》客观而公允的评论就是一例。他说:“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军;;与鲁迅唱唱反调——小议鲁迅关于《红楼梦》的两则评论[J];书屋;2007年11期
2 梁归智;;诗性、情极之毒与坟前放花圈——“红楼梦与鲁迅”论笔·之四[J];名作欣赏;2011年16期
3 王高旺;;鲁迅的《红楼梦》研究体系再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2期
4 梁归智;;从“家亡人散”到“逃异地”及其他——“《红楼梦》与鲁迅”论笔·之三[J];名作欣赏;2011年04期
5 黄惠民;;比较《红楼梦》与《狂人日记》的“荒唐之言”[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周冉;;鲁迅另一面:曾身陷“剽窃门”,与兄弟因钱失和[J];纪实;2010年12期
7 宋亚林;吕俊杰;;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Categorizing Kinfolk[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2期
8 吕启祥;绍兴会馆里的学术拓荒人——鲁迅与“小说史略”及《红楼梦》[J];红楼梦学刊;2002年04期
9 祝勇;;鲁迅[J];散文百家;2003年02期
10 韩进廉;;红学史话(八) 鲁迅对《红楼梦》的科学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挥戈;吴腾凰;;严谨的文风 科学的论证——重读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鲁迅与烟[A];全国烟草系统纪检监察专卖管理财务审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黄轶;;言文之分与身份之别——以鲁迅语言观为中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曾镇南;;鲁迅是谁?——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铁仙;;关于科学评价鲁迅的若干思考——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6 卓恺返;;鲁迅的历史教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谢清风;;鲁迅审稿思想浅探[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8 崔银河;;鲁迅与蒙古族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苏挺;;苏南新四军的鲁迅文艺社[A];老兵话当年(第三辑)[C];2002年
10 徐涛;;从对小说史稿的修订看鲁迅评价《水浒》的得失[A];水浒争鸣(第二辑)[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红;精神的饱满与思维的深邃[N];安阳日报;2010年
2 汪涌豪;日常的鲁迅[N];文汇报;2002年
3 何满子;重读鲁迅《写于深夜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董阳;《鲁迅的艺术世界》看到不同的鲁迅[N];西部时报;2009年
5 奉少廷;先生不厌百回读[N];人民日报;2010年
6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张梦阳;鲁迅文艺理论批评的现实启悟[N];文艺报;2011年
7 父舟;张广天要发掘个性的鲁迅[N];北京日报;2001年
8 李钧(教师);“不打折扣”的鲁迅[N];中国邮政报;2003年
9 ;今天我们怎么关注鲁迅[N];解放日报;2005年
10 孙伟科;鲁迅身后不寂寞[N];文艺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杰祥;“道”与“路”[D];复旦大学;2003年
2 曹禧修;抵达深度的叙述[D];河南大学;2002年
3 姚诚;鲁迅与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5年
4 靳新来;“人”与“兽”的纠葛[D];复旦大学;2004年
5 方Q趾,
本文编号:1120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12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