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工程隔震概论》
本文关键词:书评:《工程隔震概论》
更多相关文章: 橡胶隔震器 隔震装置 建筑隔震技术 结构控制 书评 隔震结构 土木工程 新技术 隔震系统 建筑结构
【摘要】:正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60年代出现的一项新技术。30多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对此项技术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使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成为当今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一项热点研究内容,而且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今年8月在美国帕桑迪那市召开的第一届结构控制国际会议和在该会上成立的国际结构控制协会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但是与这项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有关这项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仍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其大多仍分散在各种刊物或会议论文集中,因此
【关键词】: 橡胶隔震器 隔震装置 建筑隔震技术 结构控制 书评 隔震结构 土木工程 新技术 隔震系统 建筑结构
【分类号】:G236
【正文快照】: 书名:《工程隔震概论》 (An Introductbn to Seismic Isolation)作者:R.I.史金楠 (R.I.skinner) w.H.鲁宾逊 (w.H.R(~binson) G.H.麦建.,0莱 (G.H.McVerry)出版社:英国约翰维莱和森司出版社。(John W~ley and s011s,uK)出版时间:1993年 建筑结构禹震技术是60年代出现的一项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延军;书评八症[J];编辑学刊;2001年05期
2 刘英;书评与选书[J];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12期
3 周新华;大学生书评的心理障碍[J];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05期
4 陈之珩,,陈福季;馆员应该重视书评[J];图书馆建设;1995年01期
5 王廷佐;书评与图书馆建设[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说说“书评”[J];比较法研究;1995年03期
7 马晓声;书评学三题[J];津图学刊;1996年03期
8 尹波全;论书评与图书馆工作[J];德州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9 西溪;《中国书评精选评析》一书问世[J];出版参考;1998年11期
10 段云章;书评应扬善揭短[J];近代史研究;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正昆;王成;;夹层橡胶垫隔震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2 远方;王成;刁可;;隔震设计应用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3 庄鹏;薛素铎;曹资;李彬双;;新型SMA-橡胶支座的研制及在网壳结构中的隔震分析[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艾合买提;刘清;富荣昌;;抗振消能支座的研制[A];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甘明;雷晓东;王铁鹰;张胜;;空间结构的减震控制[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富有;刘汉龙;高玉峰;;串连组合基础隔震体系的简化计算方法[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钧;;岩石动力学研究的若干问题[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薛素铎;庄鹏;曹资;李彬双;;设置SMA-橡胶支座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理论分析与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焕定;赵桂峰;王伟;马玉宏;张永山;孙锋;;结构变刚度隔震、耗能控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10 董存景;于光江;;浅谈结构抗震控制技术[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道洪;书评文化不可削弱[N];安徽日报;2001年
2 王国华;有多少书评为读者负责[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子余;书评是一种烹调的艺术[N];中国邮政报;2004年
4 王国华;书评该对谁负责[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舒建华;纽约时报的书评[N];深圳商报;2002年
6 胡春春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当代德语文学博士;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书评[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晓善;红包书评何以由耻态变为常态[N];工人日报;2006年
8 广州日报新闻研究所 张穗华;媒体书评如何定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蔡鸿君(旅德学者、翻译家);接近丰富的几种可能[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10 文/甘阳;书评的皮里阳秋[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力;地下爆炸波冲击下地面结构动力响应及滑移隔震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杨迪雄;隔震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数值方法中的混沌[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吴高峰;大跨度箱形梁结构剪力滞效应及非线性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4 李延涛;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础隔震与结构控制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忠;坝库相互作用及抗震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6 徐建国;大型渡槽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徐鹏;列车—轨道—路基耦合振动及地震条件下行车安全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吴彬;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及其在桥梁工程中减、隔震应用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9 高大峰;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文光;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梅;基础磨擦滑移隔震结构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华明;砼叠合面滑移减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于泳波;多层框架结构的隔、减震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4 姜灏;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橡胶复合支座的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5 周乾;SMA—橡胶复合支座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隔震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侯鹏;夹层橡胶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张波;带地下室隔震建筑的地震反应分析及其经济评价[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8 张媛;轻轨高架桥梁与站桥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分析与隔震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李彬双;一种新型SMA-橡胶支座及在网壳结构中的隔震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10 庄鹏;滑移隔震系统的振动响应分析[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24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12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