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化学培训班_扬州大学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发布时间:2016-09-11 12:14

  本文关键词: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分析化学课程所在的分析化学学科具有博士授予权,是扬州大学的重点学科,主要骨干是江苏省高校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成员。课程面对理工农医8个学院15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多年来,教学团队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团结协作,一心一意谋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 校企共建精品课程。

      作为培养创新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了占全国总数91%以上本科生的地方高校,理工科课程教学应面向社会,面向行业,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基于这一思路,近年来,课程组分别与扬子江药业集团质检科、江苏油田研究院实验中心、扬州农产品检测中心和扬州环境检测站等签订了共建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的合作协议,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课程的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研的合作,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学生受益的目的。这方面尝试的内容包括:

   1). 成立分析化学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由这些企事业质检科负责人、兄弟院校同行专家和本教学团队骨干成员组成,委员会负责对课程建设的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计划与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

   2). 聘请部分企事业专家兼任课程的教学任务,如讲座、指导创新性与探索性课题研究和实验等;

   3).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企事业单位开设部分实验,在原有的验证性、综合性、探索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实用性和实战性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工作的环境和理论的实际应用。同时,企业人员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4). 针对企事业单位日常分析检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开设研究课题,每个课题由2-4位学生参加,双方各出一名指导人员或教师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对于难度较大的课题将以研究人员为主,学生参与,共同进行开发研究,,促进产学研的合作。

      通过近年的合作与实践,取得了如下成绩:

   1). 根据社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削减了已很少使用的教学内容的课时,如溶液pH计算、极谱分析、传统的发射光谱分析等,增加了常用理论和技术的课时,如色谱分析、ICP发射光谱等;

   2).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分析化学课程的实际应用、了解社会对专业知识和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增加了实验课时,主要是在企业化检室进行的,学生了解了实际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4). 利用企业的资源与条件,从生产一线获取课题,让部分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既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中外合作建设精品课程。

      从2003年起分析化学课程与英国Huddersfield大学化学系的分析化学课程合作,双方带头人进行过互访。合作的内容包括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派中方本科生和教师去对方学校进行学习;交流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学术研究的交流等。对方课程重视学生个性、以学生为本、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至目前为止,已派出多名优秀学生经本院培训后去对方学校学习,分析化学的双语教学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3.“理工交融”人才培养模式。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制药工程等5 个本科专业。利用我院理科和工科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的“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五个专业一、二年级的课程基本打通,给予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实行“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模式。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我院率先在理科、工科学生中进行了分析化学课程统一大纲、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考核的“理工交融”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修订后的大纲突出了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增加了与本课程有关的科技新成果及其发展方向相关内容,使之更符合我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实际,并更具有我校分析化学课程特色。

4.考教分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协调运作

      分析化学是我院最早实行考教分离的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的分析化学试题库作为考教分离的试题库。计算机题库题目量大,覆盖分析化学内容广。试卷难度和内容易于调节。考试后,教研室全体教师流水批改。保证了分析化学教学的高质量。考教分离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认真负责精神。真实可靠地检验教学效果,但也容易产生应试教育倾向,降低教师教学的个性特点和减少将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前沿知识融会到教学中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实行综合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办法,既重视考教分离的约束性手段,又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开放式教学,两者协调地运作,如近几年每学期都进行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的观摩,年终的教学质量奖向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教师倾斜。这种做法为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

5. 改革实验内容和模式,提高实验质量。

      2002年秋天开始,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基础实验按新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化学实验项目下,分基础化学实验(I)、基础化学实验(II)、综合化学实验和探索性化学实验四部分。这一模式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知识能力的培养。分析化学实验被融合到基础化学实验(I)中。为此我们重新调整了有关实验内容,使分析化学实验与其它化学主干课程的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新实验体系中,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生独立操作和完成每一个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学生实验1人1组的做法。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所有实验和全部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处理,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了严格的训练,不遗漏任何一种分析实验方法和技术。尽管近年来学生人数剧增,使我们的工作难度加大,但只要对学生有利,对就业有利,我们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这样做。此外,教师科研室对本科生开放,本科生参加分析化学研究生的定期研讨会,让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参加科研课题,使一部分本科生对分析化学这门学科有更进一步了解。我们还坚定不够的实行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带一位大二、大三的本科生,让他们走进教师的科研室,从事科学研究。

6.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积极建立《分析化学》教学网页,并由教务处立项资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主要教学内容、教学参考资料、习题和思考题等相关档案材料全部上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实现网上的辅导与答疑。授课老师课堂教学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了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7.分析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取得实质性成绩

      从2003年开始,理科学生和部分工科学生选用美国Skoog主编的原版《Analytical Chemistry》作主要参考教材,进行双语教学。通过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和课堂上与国外合作学校Huddersfield大学互通教学资源,了解国外分析化学教学情况,将国外分析化学教学体系中先进有效的部分为我所用,逐步使我校分析化学教学与国际接轨,努力使我校分析化学在教学内容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本文关键词: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3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13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