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的批评品格──从基辛格的一篇书评说起
本文关键词:书评的批评品格──从基辛格的一篇书评说起
更多相关文章: 书评 基辛格 批评品格 丘吉尔 政治家才能 批评者 批评对象 学术 政治领袖 第一次世界大战
【摘要】:
【分类号】:G256.4
【正文快照】: 绍介是书评的一种形式,批评则是书评的主要品格。在当下中国,绍介意义上的书评居多。其意义大约等同于报刊上登载的新书广告,巨评论者所说之书,多是熟人朋友之作,其真正的书评意义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的书评事业一直不太发达。书业的这条重要的腿,,最显得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活跃的书评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2年04期
2 平树渊;书评[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83年10期
3 陈建德;;法拉奇采访基辛格[J];新闻记者;1983年08期
4 ;编后絮语[J];读书;1983年09期
5 徐召勋;论书评在出版发行工作中的作用[J];江淮论坛;1985年05期
6 董鼎山;;一份书评刊物的成功史[J];读书;1985年05期
7 王少梅;;无愧于原著的书评[J];读书;1985年08期
8 ;书评[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86年04期
9 彭迪;钱行;;基辛格印象记[J];中国记者;1986年08期
10 ;译文太多 书评太少[J];比较法研究;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琴安;;论李贽的文学评点及其地位[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吴燕;;从《美梦还是噩梦》的遭遇看科技书评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编者的话[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冷瑞霖;;我们是否可以链接?——出版行业与其他传播媒体互动现状分析[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5 石岛纪之;;欣慰与敬意——《重庆通史》书评[A];《重庆通史》首发座谈会评论集[C];2003年
6 敏宗;;从一篇书评想到的[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7 吴万源;;评《侗族医药探秘》一书[A];2004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前言[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吴万源;;评《侗族医药探秘》一书[A];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10 唐元明;;譬如掘井层层况味不尽同——现代书评体式及范文刍议[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路艳霞;市少儿图书馆开展读书大行动[N];北京日报;2000年
2 池莉;热读《发条橙》[N];中国保险报;2000年
3 李书敏;《重庆书评选》为重庆书评事业立碑[N];重庆日报;2000年
4 ;读书:我们共同的追求[N];福建日报;2000年
5 石中元;读书俱乐部悄然兴起[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6 陈耀彬;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新成果[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7 卢朝升;迟到的书和书评[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8 明广;网上购书:挡不住的诱惑[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9 杨星 李扬建;特别的校园 特别的文化[N];江西日报;2000年
10 王爽;读者网上购书之理由[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成至;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雪;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及其对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2 张亚萍;中英文书评语篇结构对比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3 柳淑芬;对比修辞:英汉书评体裁比较[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4 姜勇;中国书学的“象”论体系[D];吉林大学;2004年
5 龚凌虹;中英学术书评体裁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丽丽;英汉语言学期刊书评体载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智;试论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改变的原因[D];辽宁大学;2006年
8 行心明;论美国对1971年南亚危机的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罗潇冰;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与中美关系缓和[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延征;大平衡:领导大战略思维的基点[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16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21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