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岱年先生早年的两篇书评看其哲学史方法论
本文关键词:从张岱年先生早年的两篇书评看其哲学史方法论
更多相关文章: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 哲学史研究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冯著 心知其意 神州国光社 义理之学 中国哲学家
【摘要】:正中国哲学史研究是张岱年先生的主要学术领域之一。顺此,哲学史方法论就成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他的哲学史方法论的最为显著之成果,在其早年有《中国哲学大纲·自序》里的相关讨论,在其晚年则有专著《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的问世。对于此二者,学界已多有关注。然而,写作《中国哲学大纲》之前,张岱年先生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所撰的两篇书评,由于没有收入《张岱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2
【正文快照】: 中国哲学史研究是张岱年先生的主要学术领域之一。顺此,哲学史方法论就成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他的哲学史方法论的最为显著之成果,在其早年有《中国哲学大纲?自序》里的相关讨论,在其晚年则有专著《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的问世。对于此二者,学界已多有关注。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鄂培;“兼和”——张岱年先生哲学思想的精髓[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青柏;《综合创新——张岱年先生学记》出版[J];船山学刊;2002年02期
3 张小平;张岱年学术思想及其独特价值[J];哲学动态;2003年12期
4 王中江;自然秩序与人间共同体生活理想——张岱年先生的“天人”会通思想[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刘鄂培;张岱年的学术思想及其人格魅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刘静芳;张岱年论“本体”[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衷尔钜;张岱年:当代中国战斗唯物论哲学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8 史鸿文;;张岱年哲学思想的实证精神[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9 沈星怡;近十年张岱研究综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衷尔钜;;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一部书出版的背后——从《天人五论》的问世论张岱年先生的品格[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存山;;张岱年先生与新唯物论[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2 陈来;;张岱年学术思想评述[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3 张岱年;林在勇;;哲学思考的自我回顾——张岱年先生访谈录[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拴平;国学大师——张岱年[N];光明日报;2000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 冯国瑞 安徽大学政治学系 沈素珍 安徽大学哲学系 钱耕森 南开大学哲学系 周德丰 杜运辉;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3 关捷;哲学泰斗张岱年先生[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夏榆;张岱年:一代哲人随风而逝[N];南方周末;2004年
5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张岱年先生的“天人新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林可济;探索真与善:张岱年的学术人生[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研究员 方克立;张岱年先生的“兼和”思想[N];北京日报;2009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干春松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曹德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王中江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周桂钿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 钱耕森;张岱年:刚毅木讷思天地本原[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吴乃恭;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文化观(下)[N];吉林日报;2007年
10 干春松;直道而行的张岱年先生[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静芳;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军平;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江华;张岱年哲学“综合创新”的思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风奇;张岱年《天人简论》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3 刘欣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张岱年“新唯物论”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宏宇;张岱年天人观及哲学方法之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陈z,
本文编号:1223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22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