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书评的尊严——萧乾《书评研究》的意蕴

发布时间:2017-12-02 08:23

  本文关键词:书评的尊严——萧乾《书评研究》的意蕴


  更多相关文章: 萧乾 《书评研究》 书评 书评家


【摘要】:书评之于学界,历来被视为小道,但在萧乾1935年出版的《书评研究》中,书评却是一项有益于社会的严肃工作。作为这项工作的担当者———书评家,是一种具有特殊身份的知识者,既是代表读者的鉴定者,也是文化生产的监督人,绝不是一种庸俗的、献媚的商业广告商。面对广大读者,以诚信的态度对待书评,一方面是书评家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另一方面也是书评本身是否具有尊严的尺度。
【作者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分类号】:G236
【正文快照】: 书评虽属小道,而非经国之大业,但这种小道的功效,却反映学风是否常态的程度。诚信是书评的价值基础,也是书评的尊严表征。1937年5月9日,李健吾应时任《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的萧乾之约,作《假如我是》文,郑重称:文坛上有书评,正是一种“尊严的存在”。〔1〕以“书评的尊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雅玲;;萧乾副刊编辑思想论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纪卓如;;尽量说真话 决不说假话——回想萧乾[J];新闻前哨;2010年03期

3 苗艳;;萧乾《人生采访》经典性研究——兼论新闻经典研究价值与判断标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3期

4 王俊义;;萧乾:用文学笔法写新闻特写[J];采写编;2009年03期

5 黄雅玲;;萧乾与大公报的“小公园”[J];新闻爱好者;2008年10期

6 杨帆;;萧乾的新闻采写风格[J];军事记者;2007年06期

7 黄爱;;集作家记者翻译家学者于一身的萧乾(上)——中外名记者成功之路(四)[J];新闻三昧;2007年05期

8 林英;;“悦读书吧!”[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6期

9 黄爱;;集作家记者翻译家学者于一身的萧乾(下)——中外名记者成功之路(五)[J];新闻三昧;2007年06期

10 苏娟;;巴金的人道主义在编辑出版活动中的体现[J];编辑之友;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志忠;;民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顾春红;;让课堂闪烁智慧之花[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3 齐浩;;“个人生命的开花结果”——巴金编辑出版活动调查研究[A];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4年

4 柯宇;;评价郭沫若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熙涵;“未带地图的旅人”活出率真[N];文汇报;2010年

2 陈占彪;怎样理解1948年郭沫若对萧乾的批判[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文洁若;宗璞和她的代表作《野葫芦引》[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舒乙;忆萧乾先生[N];文学报;2010年

5 职员 刘效仁;华君武走了,他的“道歉精神”应永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刘国昌;巧添人文总相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钱晓鸣;于新闻中见文化含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记者 杨焘郡 马晓芳;《黄河文学》走进美国国务院[N];宁夏日报;2009年

9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 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副会长 陈漱渝;口述史料中的 误·伪·隐[N];团结报;2009年

10 刘宏伟;洞悉一座城市的血肉[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剑龙;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福兴;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萧乾自译作品中的文化缺省现象[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9年

2 王艳红;他者如镜[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展;《尤利西斯》中陌生化手法在汉译中的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玉琨;萧乾散文的思想与艺术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彭金玲;萧乾自译文学作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邱淑群;萧乾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刘丽娟;试论萧乾小说的自传色彩[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晓红;论萧乾小说的诗性风貌[D];山东大学;2007年

9 柏钰;萧乾小说的诗性与基督教文化[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宋兰;从萧、金对《尤利西斯》的翻译看译者作为研究者[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44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244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