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书评、社会资本和文化生产

发布时间:2018-01-04 00:33

  本文关键词:书评、社会资本和文化生产 出处:《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生产 社会资本 德里达 布朗 格里耶 书评 后结构主义 文化资本 文学活动 布尔迪厄


【摘要】:正小说家、评论家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1907—2003年)是后结构主义的先驱、现象学在法国的传承者,也是福柯、德里达、杜拉斯、罗伯一格里耶等人最喜爱的作家。目前国内仅译有一本他的评论集《文学空间》。布朗肖的海外影响经历了一个缓慢攀升的过程,这既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也与其特殊的生活经历有关。他是法国文坛的隐士,曾在地中海
[Abstract]:The novelist and critic Maurice Blanchotte 1907-2003 was a pioneer of post-structuralism, a French descendant of phenomenology and Foucault. Derrida, Duras, Rob Greyer and other favorite writers. At present, there is only one of his commentaries, Literary Space. Brownshaw's overseas influence has experienced a slow rise. Both because of the depth and difficulty of his work, and because of his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He was a hermit in French literature, who had been in the Mediterranean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小说家、评论家莫里斯·布朗肖(Mauriee Blanehot,1907一2003年)是后结构主义的先驱、现象学在法国的传承者,也是福柯、德里达、杜拉斯、罗伯一格里耶等人最喜爱的作家。目前国内仅译有一本他的评论集《文学空间》。布朗肖的海外影响经历了一个缓慢攀升的过程,这既因为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夜清;;跨越地中海——加缪、德里达和死刑[J];书城;2009年07期

2 黄丹麾;别开生面的中介理论──雅克·德里达消解哲学析评[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3 索金梅;德里达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之比较[J];河北学刊;2002年06期

4 古克平,张跃军;“是人在写诗,是人在思考”——布鲁姆与德里达关于诗人自我之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萧莎;德里达的文学论与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6 ;美国社会资本:如何再洗牌?[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3期

7 董小英;;从公鸡到驴子——巴赫金与解构情结(之二)[J];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02期

8 钱翰;阿兰·罗伯-格里耶再度闪亮登场[J];国外文学;2002年01期

9 肖锦龙;论德里达解构理论的东方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1期

10 尚杰;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下)[J];世界哲学;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士林;;文学批评的终结[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小跃(编辑);天才与疯子之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2 朱振武(上海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破解丹·布朗成功密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朱振武;对传统文化进行另类解读[N];文艺报;2006年

4 虹飞;丹·布朗新作巧设“骗局” 首部涉及天体生物学的小说引进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拜亚;丹·布朗政治惊悚小说引入天体生物学[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艾西;悬念如此制造[N];长春日报;2006年

7 刘兵(本报书评人);骗局:虚构的与现实的[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胡;丹·布朗:头号垃圾作家?[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思宁;“胡扯”还是“焦虑”?“丹·布朗”引起争议[N];文学报;2005年

10 鸿飞 王雯 整理;朱振武解密:丹·布朗何以如此令人着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圣英;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中的时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建设;乔纳森·卡勒:解读理论多元时代[D];清华大学;2009年

4 郭艳娟;阅读的伦理:希利斯·米勒批评理论探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张奎志;西方思想史中诗与哲学的论争与融合[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饶静;太初有言—诺思洛普·弗莱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月;希利斯·米勒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王晓姝;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D];吉林大学;2009年

9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舒燕;试谈罗伯-格里耶仿侦探小说中的重复手法[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车凤成;约翰·霍克斯《第二张皮》的主题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孟岗;解释与解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韦华;罗伯—格里耶小说理论的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家嘉;《骨》中幽灵—伍慧明《骨》的幽灵理论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硕洋;被解构的结构[D];吉林大学;2007年

7 范莉莉;论布朗的困惑思想在《维兰德》中的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莉莉;论布朗的《维兰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齐晓倩;“零度”与诗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梁美霞;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的不确定真实观[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6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376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c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