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球高校优质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建设机制
本文关键词:开放课程资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8年5月开始,《中国教育网络》杂志陆续介绍了国外几所大学富有特色的开放教育资源项目(OER,Open Education Resource)。本文以国外开放课程资源运动的多个典型案例为背景,从资源的提供者、课程资源、技术和政策的角度分析当前全球高校优质开放课程资源的共享建设现状和机制。 从资源提供者角度 资源提供者来源 如卡内基.梅隆大学(CWV)的OLI(Open Learning Initiative)等项目允许资源提供者是校外教师。校外教师可以在OLI的平台注册并开课,同时其课程资源可以开放给所有人。 而赖斯大学(Rice University)Connexions项目的资源提供者则是所有愿意提供资源的人,可以是大学教师,也可以是研究所人员、企业人员,甚或学生。任何人只要申请一个账号,就可向Connexions的资源管理系统提交资源。这类开放课程项目更偏重于建设一个优质资源的集散地,在对外宣扬本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能够让外界的反馈和贡献滋养本校师生及大众。 资源提供者可获取的激励 技术支持分为全包和自助两类。如MIT的开放课程项目中,教师只需提供内容,由各系的联络员负责将这些材料转化成可以上网的资源。有的项目则会向资源提供者提供工具支持。如Connexions向所有资源提供者提供编辑与制作工具,帮助编辑、修改、组合课件。而CMU的OLI和英国开放大学OpenLearn则向校内外教师提供教学平台。 从几个项目的评估报告来看,资源提供者所获得的最大收益是名声大振,教材销量激增,前来洽谈的出版社增多。 资源提供者采用资源教学情况 通常的开放资源项目并不要求资源提供者一定要示范如何使用这些资源上课,也不对资源的使用者做招生。 从课程资源角度 资源类型 资源粒度 资源的版权保护 对版权归属通常是这样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版权归提供资源的教师或学生,如果是牵涉到学院的资源,所有权就归学校。
资源提供者可以分为三类:校内教师、校外教师和所有愿意提供共享资源的人。
校内教师是多数大学开放课程的惟一来源,如麻省理工学院(MIT)、耶鲁大学(Yale)、塔夫斯(Tuft)大学、犹他州立大学(Utah)等,这些学校的开放资源是由教师来提供,由学校的相关部门协助进行发布。这样的开放课程项目多是为了展示学校的实力和课程魅力,同时希望尽量减少资源开放给教师带来的额外负担。
一般来说,如果是校内教师提供资源,则开放项目常常会给教师资金与技术支持。如MIT OCW项目刚开始启动时,每门课有三千美金的资助。Yale大学为教师的每节课程录像支付120美元。但是随着项目的扩展,对每门课程的资助资金会越来越少。对于校外资源提供者,则学校一般没有资金支持。
如果资源提供者自己使用开放资源进行教学,对于正式选课学生,会提供教学辅导,如CMU的OLI,校内外的教师可以在其上给学生开课,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可以获取学分。对于课程的非正式学习者,通常不会授予学位、给予学分或颁发证书。使用者难以与课程教师直接联系以获得学习支持,但可以通过网站将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教师。课程教师没有责任对所有问题都进行回复。
从现在开放的课件种类可以看出,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电子文稿类,这是基本上所有大学的开放课件中都会提供的,如教师简介、课程说明、大纲、课程进度表、课堂讲义(PDF文件或PPT文件)、考试卷和测验卷、阅读材料(包括网络链接文献、思考题及补充阅读材料)、图库及其它补充材料等;视频类,如Yale计划要做十门课程的完整视频,UC Berkeley在Youtube上开放了300小时的视频,中国教育科研网上的大学堂也有一些录像资源;音频类,如2005年apple公司开始的 iTune U项目中,Duke大学、Stanford大学、Berkley大学等一些著名大学把自己一些课程的音频放在iTune Store网站上,供大家免费下载;虚拟或仿真实验室,CMU的OLI中的一些课程提供这方面的资源。
至于资源粒度。一般来说以课程为单位,如MIT、CMU、UCB、USU、Tufts大学的开放课程资源,但是Rice大学的Connexions以模块为单位。以模块为单位可以方便资源的组合,但会增加管理难度。
学校对开放课程资源通常会制订相关的版权保护协议,一般都是基于Creative Commons License系列,如Tufts学校使用Creative Commons License1.0,Connextion使用Creative Commons License2.0 (share remix←attribution),MIT、Yale、CMU 、UTAH 则使用了Creative Commons License3.0。每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定制。对开放课程资源来说,常采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约定,但版本不同,细节也不同。
从技术实现角度
资源查询方式
我们把资源的查询分为两种,一种是OCW站点本身所带的查询,如MIT、Connexions网站上提供站内查询,用户可以进行关键词查询,或进行基于课程的元数据查找;另一种是多个OCW站点的统一查询入口,如日本NIME-Glad,中国的大学堂,通过统一查询入口,查到相关课程后,再去访问某个学校的课程。
随着OCW课程数目的持续增加,第二种查询对用户来说越来越重要。除非用户的课程需求很明确,否则他很难在众多的开放课程中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课程。
资源管理系统
一般来说,OCW项目要使用内容管理系统,如Yale大学和USU使用EduCommons来管理课程内容, Connexions使用Rhaptos管理资源。这些内容管理系统一般是基于开源系统开发改进的,如上面提到的两个系统都是基于开源内容管理系统plone开发的。
也有的项目是通过教学平台来管理资源的,如CMU的OLI、英国开放大学的OpenLearn。
课程元数据
有了课程元数据就可以根据元数据字段检索,方便用户查询,这在课程数目比较多时对用户很重要。但元数据的制订与录入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有些OCW项目提供元数据,如MIT、USU 、Connexions,可以根据字段检索。但有些OCW项目则没有提供元数据。如Tufts大学、CMU,只有导航,用户查找课程只能一层层点下去。
一般来说,为了提供资源的可感知度和可获取性,对资源进行元数据描述是必须的。
内容编码
Connexions使用XML进行内容编码,基于XML制定CNXML,用于对内容对象进行统一编码。以CNXML进行编码的资源可以应要求转化成其他格式如HTML、WORD等。
MIT使用PDF作为资源的统一文件格式,可以将资源的制作权交给老师,利用PDF文件的数字权限功能,可以很好地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
对学习过程的技术支持
一般OCW项目都声称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负任何责任,学习者无法获得教师的帮助,,但有些项目为学习者提供课程讨论区,如USU和 Connexions,使用一种社会软件OLS(Open Learning Support )帮助学习者找到学伴,形成学习小组,以达到互相释疑解惑的目的。有的项目利用教学平台跟踪学习过程,如CMU的OLI,如果学习者进行登录就可以保存自己每次的学习状态,下一次登录时接着学,从而学习者可以管理自己的学习。
从管理与政策角度
教师激励
一般来说,OCW项目中教师提供课程资源是基于自愿的原则。学校会宣传OCW的思想对世界、对学校、对个人的益处,但决没有强迫。一般来说对愿意参加的校内教师,给予资金、技术、时间、人员等方面的支持。
1.给予一定的资助:如MIT的OCW项目启动时给予每门课程3000美元的资助,后来降到1000美元,以后会越来越少。Yale大学会给每一堂课的录像120美元的资助。但可以预见,如果项目无法获取持续的资助,则教师也很难获得课程资助。Yale声称如果试点项目证明成效,则考虑将开放课程建设纳入学校预算。
2.技术支持:如果是项目承担学校的校内教师开放自己的课程,他只需提供材料,会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或部门帮他把相关资料改编制作成可以上网的格式。
3.工作量:所有的大学都不愿给教师带来增加的工作量,所以基本上都声称开放课程的教师没有责任为课程资源向使用者提供反馈信息。
版权处理
将讲义放在网上是否会惹来官司?MIT在这方面曾花大量金钱,聘律师团研究,认为只要讲者同意及作教育用途,即使讲义中使用有争议性图文或视听教材(好莱坞电影除外),问题也不大。
尽管如此,各高校对版权问题都是采取谨慎态度,在发布课程材料之前,常会安排专人审查,去除可以会引起版权争议的材料,如MIT项目小组中就有版权专家。对已发材料,则使用Creative Commons系列协议进行声明。Yale大学也是在公开的资源中删除了所有有版权问题的内容,并明确标注:“此处有一些内容因为版权问题,略”。
资源质量评估
由于大多数的高校如Yale、Tufts,都是先选择本校比较好的课程开放,所以向用户提供质量评估没有必要,但也会在网上进行适合度调查。MIT的做法是只要教师愿意都可以开放自己的课程,虽然没有针对具体某个课程资源的评估,但是MIT的OCW项目自身一直在做项目评估,在其调查问卷中有用户对资源质量及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问题。
Connexions项目,由于其资源来源于所有想共享的人,所以有必要进行评估。采用的是第三方评估方法,有四种评估方式:editorial boards(编辑组织),如专业社团、学生组织、出版社、国家或地方教育组织等 ;colleagues(同行);popularity(受欢迎程度)是用户给分,然后平均;learning assessent(学习评估),即系统监测用户对资源的使用情况,根据监测记录进行评估。对同一个资源,不同的第三方会给出不同的等级,这些评估用户都可以看到,也可以选择屏蔽。至于自己是否使用这个资源,由用户来决定。
项目资金来源
虽然课程是对全世界免费的,但OCW项目的实施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硬件的购置、软件的开发与购买、人员雇佣与管理、资源的获取与加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一般来说,OCW项目的资金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
1.大学资助:如MIT 提供100万美元的资金
2.基金会资助: 如Hewlett基金会、Mellon基金会、库兹家庭基金会等资助了很多大学开放课程。
3.国家资助:如Connextion等一些带有研究性质的项目得到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4.团体/公司资助
5.个人(校友)资助:许多学校的校友为本校资源开放提供资金。
虽然OCW项目一开始能够得到一定的资助,但这些资助都是暂时的,而开放课程的管理与维护则应是长期的,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为此一些项目也在制订长期发展战略,如:
1.组建非赢利性质的.org实体,以进行长期维护。
2.使用OCW项目的成果如工具、平台,建立赢利组织,将部分利润用于课程开放。如Connextion项目提出建立三个组织:Community College Consortium社区大学联合体,参与这个组织的每一所学校将自己最好的十门课的内容提供给项目,进行收费教育;University Press Consortium大学出版联合体, 以支持大学的数字化出版;Connexions Open for Business,提供Connextion的开源管理系统Rhaptos的维护服务,用于企业的数字化培训。
3.纳入学校预算:Yale提出如果项目有成效,则考虑将OCW项目纳入学校预算,以提供稳定的资金。
4.广告收入:与网络服务提供商合作,提供资源链接,扩大访问流量,由此将带来大量广告收入。
5.出版教材:充分展示“长尾理论”的价值,推动小众出版业。
6.基金会或企业赞助:课程或内容相关的经费可由其它公益渠道保障,如对特定主题或领域感兴趣的基金会或企业赞助商。
7.争取更多个人(如校友)的赞助。
课程开放与共享已逐渐成为一种资源建设的新趋势,被世界各地的高校所接受与实践。邻国日本,六大名校(东大、京大、大阪大、东京工业大、早大及庆大)在2005年成立了“日本OCW连络会”(Japan Opencourseware Consortium or JOCW) ,六校各设OCW网站,可下载大部分课程的讲义及部分课程的录像。2005年年底,北海道大学、九州岛大学及名古屋大学也相继加入。明治大学于2008年3月、京大于2008年4月,开始在Youtube分享其讲义,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大师汤川秀树的演讲。“分享则两利,独尊及死守版权则两败”,目前这种见识已经得到众多大学的认同。
本文希望通过借鉴OCW的共享建设机制,促进中国开放课程的建设进程。
(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08年11月刊
本文关键词:开放课程资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4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5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