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从古今书评之比较反思当代书法批评

发布时间:2018-03-07 03:28

  本文选题:书法批评 切入点:书法实践 出处:《书法赏评》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胡传海先生曾在《中国艺术报》上这样总结2006年的书法理论状况:"当今书法批评的薄弱和落后,从而导致了书法理论研究"跛脚"状态的出现……应该说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在2006年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胡文在最后呼吁中国书法理论研究的"跛脚"状态早日结束,时至今日,不知胡先生是否认为书法理论的"跛脚"局面得到了扭转,书法批评是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古代是否有过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批评,现代意义上的书法批评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当今书法的颓废是否应该由书法批评者来埋单?这是我们该当心中有数的问题,因为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书法的发展而非赢得批评本身的繁荣。如果在批评者过了嘴瘾、书法批评百家争鸣之后书法的发展仍然是一潭死水,那么这种批评是可悲的;若批评只能止步于理论建设层面而不能在书法实
[Abstract]:Zheng Hu Chuanhai once summed up the calligraphy theory of 2006 in the China Art Journal: "Today's calligraphy criticism is weak and backward. This has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a "crippling" state i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calligraphy.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is phenomenon h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and in 2006 it still did not receive enough attention. "Hu Wen finally called for an early end to the" crippling "stat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theory. Today, I wonder if Mr. Hu believes that the" crippling "situation of calligraphy theory has been reversed. Whether there has been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calligraphy criticism. But the author has been pondering whether there was any real calligraphy criticism in ancient times, and when calligraphy criticism in the modern sense began. Should calligraphy critics pay for the decadence of calligraphy today? This is a question we should be aware of, because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criticism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not to win the prosperity of criticism itself. The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is still a pool of stagnant water after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then this criticism is sad; if criticism can only stop at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not be practical in calligraph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波;古代书法批评之“肥瘦古今”现象研究[J];书画艺术;2001年05期

2 王堂兵;影响书法批评的若干因素试析[J];青少年书法;2005年08期

3 柳长顺;书法批评,触角再广些如何?[J];青少年书法;2004年08期

4 本刊编辑部;关于《书法批评,触角再广些如何?》的回信[J];青少年书法;2004年08期

5 宋华;试论中国古代书法批评思维方式的特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1998年01期

6 杨吉平;;《书法批评学》发微[J];书法赏评;2010年05期

7 宋焕起;关于书法批评的批评——传统书法批评的反思与重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8 本刊编辑部;关于批评……[J];青少年书法;2005年16期

9 西门子;;书法批评的返朴归真[J];青少年书法;2002年05期

10 王德志;书法批评的健康发展需要“两极”共造[J];青少年书法;2005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中原;当下书法批评的三种形态[N];美术报;2005年

2 杨吉平;缺席的书法批评[N];美术报;2001年

3 李元志;书法批评的欣慰和无奈[N];美术报;2002年

4 傅德锋;直面当代书法批评[N];美术报;2007年

5 胡传海;2006中国书法:理论研究存在“跛脚”状态[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蔡树农;砚农一体可耕耘[N];美术报;2006年

7 周正康;书法批评双重语境资源整合:“悟道”与“形式至上”[N];美术报;2008年

8 刘登明;被放逐的书法文化精神[N];美术报;2006年

9 记者 王军国;任玉国书法展在兰举行[N];武威日报;2007年

10 周正康;书法批评双重语境资源整合:“悟道”与“形式至上”[N];美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2 金丹;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3 刘兆彬;康有为书法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涛;北宋革新派书法批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建华;陈独秀书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静婷;《宣和书谱》书法批评词语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秦金根;刘熙载书法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守民;金代书法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丽颖;邢侗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巍;杨慎《墨池琐录》书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朱巽华;孙过庭《书谱》及其书法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曹智;赵之谦碑派书法实践及其风格成因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维红;明代书坛对苏轼书法的接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77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577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a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