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乐恩教育官网_课程格子创始人李天放:在工具+社交中寻找机会

发布时间:2016-10-31 10:05

  本文关键词:课程格子创始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在CMDN俱乐部第22期活动中,“课程格子”创始人李天放接受了现场采访和提问,与观众一起分享“课程格子”的创作历程及其广受学生喜爱的诀窍所在。

乐恩教育官网_课程格子创始人李天放:在工具+社交中寻找机会

课程格子创始人 李天放

主持人:可以介绍一下“课程格子”是怎么来的吗? 

李天放:其实我们做这款产品的第一版并不是太好看,当时我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搜集全国所有的大学课程,因为学校的课程系统不好用,想为大学生们设计出这样一款应用,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做出来太难看了,而现在App要想有人下载都必须要设计美观,所以我们又请了一位特别厉害的设计师重新进行设计。最后我们整个开发团队一起去漓江完成了这个应用。而且其实在我们去之前已经在中关村开发了一段时间,但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创业圈比较挺浮躁,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听别人说这个产品能怎么样、市场方向好不好等等的问题,所以我就想着将团队带离这里,越远越好,刚开始是想去三亚,但去三亚成本太高,而且当时还是七月份天气又热,最后我们选择了漓江,在那儿我们住了三周,基本上三周的时间就把这个产品写出来了,整个过程很顺利,环境很安静,所以我们的效率也非常高。

主持人:在产品发布之前,你们在北大做了挺长时间的内测,北大的学生应该是你们应用的早期采纳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他们给予了你们哪些反馈?你们又是怎么对产品进行改进的呢?

李天放:其实在一开始做这个产品的时候真的挺尴尬的,因为我们都已经离开了学校,有的甚至毕业好多年了,所以我们请了很多北大的同学来帮我们做这个产品。他们非常好,都很聪明,而且很负责,我们跟他们签了一个合同,有7个学生,每周末过来使用产品,每一版他们都会用。直到今年,我们基本上每两周请一些大学生过来使用产品,讨论有没有功能不足的。学生们给我们的帮助很多,因为我们从五月份开始,每两周就会有一个版本,最后差不多有二十个小版本了。最让人难忘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说我们的第一版打开一看很像一张古老的课程表,他们说课程表就是一张纸,而这个App打开就应该像一张纸。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一开始做App是一个列表,最后全部重新设计了,将它做成一张课表。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大概介绍一下产品的总体设计的情况吗?

李天放:顾名思义,课程格子的整体布局是采用格子的方式做的,每个格子其实就是课程或课程名,前几个步骤都是询问相关课程及时间,在第四步时会根据前面的步骤得出用户真实意图。其实这个课程格子就是用来帮助促进社交的,通过你的个人信息,可以帮助你再课程中找到与自己知趣相同的朋友。而且在如今要说重新做一个社交网络那是不可能的,用户不会给你这个机会,而且我们真的要找到一个很简单却很重要的点,就是关于课程的一个工具。

乐恩教育官网_课程格子创始人李天放:在工具+社交中寻找机会

主持人:你们为什么会选择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作为用户群?有没有考虑过第三方平台?

李天放:我们当时是做IT圈计划和活动,当时也和CSDN谈过一些有可能的合作,当时我们想试几个新的领域,同样的概念是时间和Social的一个整合,于是就想到了几个不同的点,大学生也是其中之一,从数据上来看大学生这个群体是最好的。我们要么不做,要做一定全力以赴,所以把百分之百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个产品上。刚开始时我们是先把一些课程的东西做好,然后慢慢转向Social,现在绑定了人人网、QQ还有微信,微信是很庞大的平台,也很适合我们这个用户。效果都还很不错,他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同学,可以从同学课表里面找到同学交换笔记,后来Social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多。

主持人:您怎么来确保排除打酱油的用户?

李天放:其实很直接,我写了一个算法,基本上能猜到您是一个真正的学生还是就观望的。我用算法基本过了一遍所有的用户,找到有一两千个看上去绝对不是学生的,因为这个产品要真的不是学生,你肯定不会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算法错了吗?看了1500名用户,有的绑定了微博,看到了IT观望团投资人、分析师、记者,不过剩下基本上都是真的学生。然后这些人我会把他们排在所有的,任何用户我会把他们放在最下面。而且,我在硅谷原来是做数据分析的,就是我们会分析他的行为,就是想找到其他人不是学生是很容易的,学生和不是学生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您认为做社交应用这方面,2013年它的突破和机会会在哪儿?

李天放:大的社交类产品,比如说像微信这种的,就是把屋子里大部分氧气吸走了,如果真的想从零做一个社交网络一年比一年难,所以我的感觉是所有的突破都会是跟另外一种其他东西的结合,做一个纯社交网站是不可能火起来的,所以可能有人说O2O,有些人和我们结合了很多教育类的资源,我的感觉是这个产品会变得越来越踏实,大家可能更听得懂,特别是用一种什么社交话、设计关键词,他们都是很实实在在的事情连接的会越来越紧密,机会都是从这里来的。

主持人:你未来有规划其他的一些产品吗?

李天放:课程格子只是一个切入点,我们不可能把很多年的时间都花费在做一张课表上。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帮大学生变得不要那么迷茫,是一个校园指导的平台,这里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告诉他们应该上什么课是第一步。也许我们以后可以帮他找到更好的老师或者朋友或者一些实习机会,或者他们一些人生道路,可以做的东西很多,就是教育类还是有很多的机会的,所以我们也会做很多不同的尝试。

观众:请问您从国外回来要创业,您怎么找团队?怎么拉资金?又是在什么地方做这些事情?

李天放:上《非诚勿扰》没什么帮助,第一步是很难的,你看从国外回来,真正像我这样在国外长大的很少,国外创业者非常少。我是想说我没有同学、没有以前的同事,所以我第一步我去了创新工场。所以这里面有好多团队是我们认识很多年了,每个人对创新工场都有不同的看法,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我没有团队,也没有钱,不管怎么样我认识其他很多的创业者、靠谱的人,从这儿开始,慢慢来。当然我也花了很多时间才找到了创业伙伴。

观众:您最早想这个课程表的时候,跟现在的这个产品初衷是不是一样的?规划这个课程表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正在走到第几步了?

李天放:我最初的想法很多都是活动,所以首先想做一个课表,做一些校园活动,延伸到一个日历,,现在做的时候也看到很大的潜力,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学校的SS,就是真正在移动上的,看到人人的数据什么之类的,这里面有很多机会,除了日历还有其他可以做的,现在连课表还没有做好是第一步,但是我们想把课表做的特别特别好,再做以后的东西。我没有看到人人内部数据,但是每周跟大学生打交道,他们提出的新产品也越来越多,想法日新月异,总会变的。

观众:国内外在应用理念方面都不一样,您是从国外回来的,国内跟国外教育理念差距在哪儿?

李天放:我觉得国外的家长会更愿意给他们的孩子扔在那儿,给自己很大的空间,真的可以给自己iPad玩上几小时,国外家长是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小孩自由性非常强,他们讲就是自由,而且是机会也比较多。国内是计划,一步一步计划,学英语、学钢琴、学跳舞等等,而国外是扔一堆玩具,自己去玩,就是自己摸索。

欢迎加入CMDN俱乐部,关注CMDN炫姐姐微博,共同交流探讨移动开发技术,畅聊移动开发前景。

本文为CSDN原创,未经许可或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market@csdn.net


  本文关键词:课程格子创始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59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e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