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高考改革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园新课程

发布时间:2016-11-25 09:32

  本文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园新课程

2005年9月24日 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成尚荣 字体:[ 小]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准确定位,拓宽视野,既要体现和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又要遵循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规律。

一、根基性: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定位

幼儿园课程的独特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根基性”这一性质定位上。

第一,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服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基本要求,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流和支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着以下特点:

首先,要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新体系。体系的构建必然是一次根本性变革和全面建设,因此,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新换代,也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研制,而是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功能、课程结构等具体目标,以及课程管理政策、教师的课程准备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中,要把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革命传统和现代意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培养的学生是优秀的世界公民并且是永远的中国人,“现代传统”将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还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构建合理的、良好的素质结构。培养目标还第一次把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列入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以上这些也应该是幼儿发展的要求,应当成为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课题。

其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六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目标。一是课程功能。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二是课程结构。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课程的内容。要更加关注学生生活的经验、兴趣和需要。要与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科技的发展相结合,让生活进入课程,进入课堂;四是课程实施。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方式,既要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要关注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五是课程评价。它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杠杆。要确立“课程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等一些基本理念;六是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更多的是管理上的意义地方相学校分享课程管理权限,为地方和学校留出更多的课程空间。有空间才可能有课程的多样性,多样才会有选择,有选择才能有发展。

此外,课程改革是一个民主参与、开放的过程,它越来越需要各方面专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参与。课程决策的民主和开放必然带来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必然拓宽课程视野、使课程更加贴近教育实际,更加符合未来的发展。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应该“跳出”幼儿教育的圈子,从更广阔的视点来审视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先实验后推广。课程改革是行政行为,更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和试验:课程规划和设计是研究的过程,课程的实施是实验的过程;真正的课程是在校园里发生的,是在研究和实验中发展的,也是在实验中得到论证和检验的;实验的过程也是教师课程准备的过程,是教师课程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总之,要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原则和要求来指导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使幼儿园的课程改革真正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幼儿园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幼儿教育不具有义务性、强制性、因而它更具有灵活性、丰富性。这不仅表现在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上,也表现在课程上不仅表现在课程的内容上、也表现在课程模式上。

文化是课程的母体。课程凝炼和发展着文化。课程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构建文化、发展文化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课程只是一种工具,而没有真正成为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有法定的,更多的是师生共同构建的,因而有着更广阔的文化构建空间,更可能体现文化的丰富性和发展性。再者,由于幼儿教育的非义务性,,因此可以更灵活地引导师生在生活中、对话中学习文化,构建幼儿园课程文化。

本文章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返回首页】【】【中教论坛】【】



  本文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91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