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程设计报告-音频放大器
本文关键词:模电课程设计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1)设计题目: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2)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用晶体管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负载为扬声器,阻抗8?。
设计要求:频带宽50HZ~20kHZ,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电路输出功率大于8W;
输入灵敏度为100mV,输入阻抗不低于47K?。
3)原理电路和程序设计:
(1)方案比较:
①利用运放芯片 LM317和各元器件组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有保护电路,电源分别接+30v和-30v并且电源功率至少要50w,输出功率30w。
②利用运放芯片TDA2030和各元器件组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有保护电路,电源只需接+15v,另一端接地,输出功率大于8w。
通过比较,方案①的输出功率有30w,但其输入要求比较苛刻,添加了实验难度。而方案②的要求不高,并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选取方案②来进行设计。
(2)整体电路框图
(3)单元电路设计及元器件选择:
(4)系统的电路总图
4)理论计算:
①放大倍数分析
由于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图中R6,R7,C4组成反馈网络),所以其阻态为电压串联负反馈,由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倍数公式(Aus=1+R7/R6)可知,其放大倍数约为11.303。
②频率响应分析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11.303.
③反馈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
由于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故其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增大驱动负载的能力。输出电阻:Rof=Ro/(1+AF),输入电阻:Rif=(1+AF)Ri。
4)电路调试过程与结果:
①测量输出电压放大倍数
测试条件:直流电源电压15v,输入信号10mv,输入频率0.1KHz。
数据分析:
理论计算中频放大倍数为11.303,由于输入信号频率为0.1KHz,在中频放大范围内,所以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误差很小。
仿真截图:
②测量允许的最大输入信号(0.1KHz)和最大不失真功率 测试条件:直流电源电压15v。
当输入信号越来越大时,该放大电路开始出现失真,经过测试,其允许的最大不失真输入信号为Ui=790mv。
仿真截图:
③测量上、下限截止频率fH和fL。 测试条件:直流电压源15v。
本芯片专用于声音信号的放大,故选择人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进行测试,先选择20Hz,再选择20000Hz进行测试,发现20~20000Hz的频率的信号在正常放大的范围内,20Hz时的输出信号超前输入14.4度,20000Hz时输出信号落后14.4度。
④误差分析
从波形图中可看出放大倍数不是刚好20倍,而是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元件的实际数据大小与理论的大小的差异;同时,音频集成放大芯片发热量比较大,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也导致了一定的误差。
⑤主要测试点的波形图
在下图中,波形小的为输入波形Ui,输入端为B端;大的为输出波形Uo,输入端为A端。
五,,实物制作
我们用洞洞板和元器件搭建了一个放大电路,附照片,目前实物正在测试中。
本文关键词:模电课程设计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7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24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