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指导意见
本文关键词:课程标准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登封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指导意见
根据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意见》(郑基教[2005]258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郑教基[2007]74号)、《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2009年“郑州市校本教研推进会”的会议精神,为了进一步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在总结前段研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对于探寻有效教学的技术路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教学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能够从专业角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上规范着课程的实施;相应地,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必须能够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必须能够把课程标准分解为明晰的学习目标,必须能够作出关于怎样去达到目标的教学策略的选择,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这样的专业研究历程,必然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确保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有序有效
3、各高中、各局直初中小学、各乡(镇、区、办)中心学校要统一部署本区域内的研究工作,制订推进计划和详细的实施方案,组织骨干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促使其在理论和技术两个层面认识到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以学校学科备课组和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
4、学校是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主阵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校长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提供各种交流平台和对话机制;要亲自参与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工作,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要兼顾教师的精力与学生的学习量,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研究与实践;要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这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5、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工作,一方面要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单位,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另一方面要发挥骨干教师以及有教科研热情的青年教师的力量,推进学科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6、在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既要注重研究成果,更要关注研究过程,注意积累过程性材料,努力将过程成果化。
三、合作研究,资源共享,形成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整体效应
7、教师个人的实践研究,学科备课组、教研组的同伴交流研讨,各级教研室教学研究人员的专业支持是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三支基本力量。
8、教师个人的实践研究是基础。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平台,自觉进行分解课程标准、重构学习目标的过程审视和结果分析,并认真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反思,主要反思所界定的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问题,以促进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专业化理解和专业化实施。
9、教师同伴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对话是做好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科教师在个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这是与同伴对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强同伴之间的专业切磋,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0、教学骨干力量的示范带动对做好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名教师等是推进细化解读课标工作的骨干力量,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示范带动的重任,学校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成为其他教师的真诚伙伴和专业带头人。
11、教学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对做好研究工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分解课程标准,重构学习目标是一项颇具技术性的工作,不同的教师对于同一条内容标准的解读,因受学科知识背景、能力及相关情境的影响,会有不同的分解重构结果。各级教研室的教学研究人员应充发挥引领作用,及时地给予教师专业支持与帮助,及时总结,开发多元化的分解课程标准新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四、明确思路,规范程序,积极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12、学科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类明确内容标准及表现标准,确定需要分解的内容标准,学习掌握分解的技术手段。
13、要在研读的基础上,科学分解课程标准,以章节教学为蓝本,从知识与学习行为两个维度有依据地进行分解,构建内容标准分解图式,解释其行为动词的内涵与选择理由。
14、要按照标准格式叙写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清晰、具体、可测量,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
15、设计课堂评价任务,依据学习目标选择评价方法,制定评价量规,确保课时学习目标步步有落实,环环有评价。
16、以目标为主导进行课堂教学,对照学习目标时时调整教学环节,确保学习目标有效达成。
五、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过程和成果的评价与管理
17、各高中、各局直初中小学、各乡(镇、区、办)中心学校要制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计划和详细的实施方案,各学校在2月20日以前下发各科课程标准确保人手一册,要将教师的个人解读记录、教研组备课组同伴交流记录及各科课程标准最后解读文本等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痕迹作为年度考评教师、备课组、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18、各高中、各局直初中小学、各乡(镇、区、办)中心学校应充分重视并搞好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过程管理。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应分阶段进行,在每个阶段有侧重点的进行督察管理。总体上,可分章节解读引领阶段、分册解读阶段、综合校本文本阶段。每一阶段,又有多个小的环节。例如,在第一阶段,各学科教师要首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类明确内容标准及表现标准,确定需要分解的内容标准,学习掌握分解的技术手段。然后科学分解课程标准,以一个章节教学为蓝本,从知识与学习行为两个维度有依据地进行分解,构建内容标准分解图式,解释其行为动词的内涵与选择理由。要按照标准格式叙写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清晰、具体、可测量,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设计课堂评价任务,依据学习目标选择评价方法,制定评价量规,确保课时学习目标步步有落实,环环有评价。以目标为主导进行课堂教学,对照学习目标时时调整教学环节,确保学习目标有效达成。
要注重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例如学习动员环节,重在检查教师对本单位制订的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学习记录和是否各科人手一册课程标准;个人解读环节,重在检查教师的个人解读记录;同伴交流环节,重在检查教研记录和参与教研活动;课堂实证环节,重在目标与实施、评价与实效方面的课例研讨活动与记录;成果推广环节,重在印发解读文本和收集反馈意见。等等。
19、各高中、各局直初中小学、各乡(镇、区、办)中心学校制订的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计划和详细的实施方案,各科人手一册课程标准,教师的个人解读记录,教研组备课组同伴交流记录及各科课程标准解读文本等五项有关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实物将作为年度教师、学科、学校申报市级课堂达标活动的必备材料。
20、各高中、各局直初中小学、各乡(镇、区、办)中心学校要对申报教师参与课程标准细化解读工作情况进行认真考核,各单位提交申报市级课堂达标活动需提交各单位对有关申报教师参与课程标准细化解读工作的书面评价意见,评价意见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不允许申报。课堂达标评优课验收期间经对相关材料进行详细检查和量化评价,并以此作为评选优质课的重要依据。
附:有关细化解读技术性知识
一、学习目标叙写标准格式是什么?怎样“使学习目标清晰、具体、可测量”?
学习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项要素,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首先,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的行为。要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如:“学生能……”。其次,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词语,如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解决、设计、写出、说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背诵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再有,应叙写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包括允许使用辅助手段、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时间、提供信息。如“通过听说交流……”、“能用三条小木棒摆三角形……”、“根据所给的图表……”、“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等。最后,说明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如:“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出五个描写日常活动的句子”等。
例一《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学生能够从时空两个维度上判断、描述和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够对解决不同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2、通过探究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生能够产生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担忧,并生发出正视环境问题,从自我做起的态度和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探究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学生能够运用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同时有意识的评价自己的学科思维方法,如综合思维、主导思维、区域思维和前瞻思维等等。
二、怎样“以章节教学为蓝本,从知识与学习行为两个维度有依据地进行分解,构建内容标准分解图式”?
例二
下面就以《硝酸的性质》新课为例。
学习目标叙写的第一步:解析内容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确定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4月第1版)》中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主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7年6月第1版)》中的教学要求:
了解硝酸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含氮化合物性质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从内容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看,关键词是“了解硝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二步:分析中心词,构建概念图。(知识维度分解)
物理
性质
酸性
硝酸
性质
不稳定性
——重点、难点
强氧化性
化学
性质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学习行为维度分解)
适用的行为动词 学生的经验
说出
有前备经验
有前备经验
有前备经验
无前备经验
物理
性质
硝酸
性质
酸性
强氧化性
不稳定性
化学
性质
用方程式表示
知道,用方程式表示
描述实验现象,判断产物,用方程式表示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概念体系 确定行为条件
观察市售硝酸
物理性质
酸性
比较硝酸与盐酸的酸性
不稳定性
观察市售硝酸,观看浓硝酸泄露事故现场的新闻视频
强氧化性
观察浓硝酸、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对照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程度
准确书写
准确书写
准确、完整
说出
物理性质
知道,用方程式表示
比较,用方程式表示
酸性
不稳定性
描述实验现象,
判断产物,
用方程式表示
强氧化性
实验现象完整规范,
准确判断产物,
准确书写方程式
最后叙写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观看资料、阅读课本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怎样“分类明确内容标准及表现标准,确定需要分解的内容标准”?“分解的技术手段”有哪些?
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内容标准划定了学习的领域,回答学生应“学习什么”的问题;表现标准(行为、要求、能力、水平等)规定学生在这些学习领域应达到的水平,回答“很好是多好”的问题。
对于“内容标准”的细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理顺教材知识体系,按现行教材各章节的顺序及新《标准》要求,对教材进行理顺、分解,提炼、挖掘相应的知识点,确定出核心知识;二是确定细化标准,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所提炼的知识点逐一进行具体的行为目标描述,力图体现新课程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其侧重点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出较为明确的基本要求。同时,在“说明”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建议、要求及必要的参考资料,并配以相应水平的“例题”,以帮助引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
课程标准分解的三种策略:1.替代:一对一,如“梳理秦统一后的王朝更替或并存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可以对应为“说出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兴替”。
2.拆解:一对多,如“认识地图三要素,了解地图的基本种类,学会运用地图获取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可拆解为“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清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并能在地图上加以落实”、“辨别地图的基本种类”、“能够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等. 3.组合/聚焦:多对一,举例略。
四、怎样“设计课堂评价任务,依据学习目标选择评价方法,制定评价量规”?
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
一般量规至少都具有三个要素:
1.一是评价准则,指决定表现性任务、行为或作品质量的各个指标;
2.二是等级标准,说明学生在表现任务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3.三是具体说明,描述评价准则在质量上从差到好(或从好到差)的序列,评价准则在每个等级水平上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量规的设计有5个步骤:
第一步:观看若干例子。向学生展示一些好的和差的作品。说出好的之所以好的特征,差的之所以差的特征。
第二步:列出评价标准。从讨论例子开始,列出一系列优秀作品的必要特征。
第三步:把所选择的评价标准分为不同的质量级别,并一一陈述之。先描述最好的和最差的一级,然后描述中间的级别。
第四步:通过让学生评价第一步中的例子,让他们实践最初的标准。并要学生问一些澄清性的问题,要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发表评论。
第五步:运用问题和评论来修改评价表。
设计量规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量规的不同准则;用具体的、可操作的语言清楚的描述量规;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设计量规的过程中来,根据需要选择量规的形式和类型。
一个好的量规是什么样子的?
1.量规中有关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说明是可以被测量的吗?
2.量规涵盖了学生成就的不同水平吗?评价准则是否反映了目前评价内容的重要观点?
3.不同等级水平之间有明确的划分依据吗?能否说明一个学生的表现或成就属于“A”而不是“B”等级水平
4.量规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评分者,不同的教师对量规中的评价准则和等级水平的划分标准是否达到共识?
5.量规能被学生和家长清楚的理解吗?
6.量规是否明确说明适合于什么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
7.量规能够应用于多个任务吗?
8.量规是公平而无偏见的吗?
9.量规是有用的、可行的、可实施的吗?量规能够记录需要的和有效的学生信息吗?
10.量规的等级水平划分的数目合理吗?
例三
早上的课挺有趣。老师提来一袋小柑橘,让大家分享。大家带着任务去分享的,就是让大家讨论如何才能买到好吃的柑橘,评判的标准依据是什么?
主题:如何买到好吃的橘子?
评价量规
特征
优
良
差
皮
色泽鲜亮,橘黄色,皮质细腻皮薄
色泽较鲜亮,黄色,皮质较细腻
色泽暗淡,黄中带绿,皮质粗糙
味道
很甜
较甜
酸
其实老师让我们讨论买橘子主要是让我们经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然后知道如何制定学习评价量规。
为什么要使用量规呢?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过程往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学习活动往往是以真实任务驱动的,最后的学习结果则是电子作品、调查报告、观察新的等。中就要求相应的评价工具不但要关注学习过程,还要具有操作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量规则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的评级指标。一个量规就是一个等级标准。
例四
高三年级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高三年级各学科组认真研讨,结合高三教学实际,开发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案,即“高三年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指引下的学习方案。
附:高三年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3
2
1
个人
自评
组内
互评
教师
评价
自主意识
研学能力
研学过程注意力集中
主动分析信息
得出了自己的结果
注意力不够集中
在同伴帮助或教师指导和分析下得出结论
注意力不集中
主动学习意识淡薄
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困难
组员参与
协作表现
组员全部参与
协作能力强
组员全部参与
基本能保持协作关系
组员参与意识淡薄
不能很好的协作配合
讨论结果
价值
讨论有实质性的进展
或有价值的成果出现
讨论有一些进展
或有成果出现
讨论几乎没有进展
也没有成果
倾听
小组讨论时
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
会听
但不认真
只关心自己发言
不在乎别的同学的发言
表达
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清楚地展示给大家
基本上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告诉给大家
表达含糊
评价他人
能客观正确评价别人
并能总结得失
基本作出评价
但主观意愿较多
出现不礼貌的举止
瞧不起有进步的同学
总评等第
总分:
13-18分:优秀;9-12分:良好;5-8分:合格;4分及以下:不合格
评价量规以量化的方式连接了教学和评价,能引起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的改进。它有下面这几个作用:
1、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定义“高质量”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和目标;
2、可以清楚的显示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教师的期望,同时让学生清楚“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些期望;
3、可以使用具体的术语澄清标准,同时使评价标准公开化,降低评价的随意性,使评价更客观、公正;
4、帮助学生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判断自己学习的效果,同时减少了“我还要做什么?”的问题;
5、不但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学互评。
高三年级评价量规指引下的自主学习方案包括四个环节:自主研学、自主检测、合作矫正和形成检测。
“自主研学”提供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材料、问题以及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检测”是学生自我排查不足,自我发现问题,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合作矫正”即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理解偏差得到矫正。
“形成检测”基于前三个阶段和教师的点拨,强化和巩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使学生形成正确完备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
四个环节沿着评价量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研学能力、组员参与、讨论的效果等,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旨在寻找提升学生能力、保障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本文关键词:课程标准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26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