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评价标准研究
本文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 要: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部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幼儿园课程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范围包括四个方面: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评价、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评价、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评价、幼儿园课程的效果评价。在此笔者就建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课程评价;评价标准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涵
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含义
评价(evaluation)这个名词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泰勒(Tyler)认为,评价是一种过程,基本上在于确定课程和教学方案实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1]。桑代克(Thorndike)与哈根(Hagen)指出,评价和测验的关系非常紧密;评价比测验更具有包容性,它包含了非正式的和直觉性的判断;优良的测验技术为优良的评价奠定了基础[2]。以斯特佛宾(Stufflebeam)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评价就是专业的判断,比如权威机构对学校的实地访问、传统方式的学校调查、教育局或基金会对于研究计划的审核等。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评价就是对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以及获得效果的专业性的判断;其根本目的在于优化幼儿园课程结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功能
斯克里文(Scriven)于1967年首次提出了课程评价的两个主要类型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3]。形成性评价是课程在试行或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可以用于改进、修订和发展课程。总结性评价则是课程在试行或实施告一段落以后的评价,这种评价具有综合性检讨的性质,用以判断课程设计的成就,其结果亦可用于教学评价、鉴定和选拔。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者并不能轻易地被区分开来,原因在于总结性评价的结果可能会认为课程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修订,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评价的性质就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了。因此,斯克里文认为,两种评价功能区别不在于其预定作用(intended function),而在于其对课程整体的影响。[4]
基于此,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功能在于 以一定目的的达到程度为标准,对于幼儿园课程进行修订、改良和发展。
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范围
幼儿园课程的含义甚广,包括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等,因此,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范围也是很广阔的,通常包括四个方面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评价、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评价、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评价、幼儿园课程的效果评价。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在本文中所指的并不是长远的目标,而是短期的目标,即幼儿教师预期的本次课程结束后所达到的目的。比如:让幼儿分辨左右方位。评价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意义在于用专业的手段来了解预期结果与现存结果之间的差距。预期结果即欲达到的目标,反映出幼儿教师希望通过此次课程幼儿获得或养成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而现存结果是此次课程结束后幼儿实际的习得。通过这样的对比与评价,方能对于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进行调节,以便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与价值。知识和技能的选择就体现出其价值取向、用途,以及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对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深刻的了解,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课程内容的适宜性、实用性,以帮助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包括预设、脉络、过程和成果四个部分。本研究中的幼儿园课程实施侧重于过程这一方面,强调的是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行。课程实施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会遇到诸多阻碍(如意料外的突发情况等),幼儿教师对于课程的实施水平有赖于其消除障碍的能力。对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评价则是帮助幼儿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行进行不断地修正,以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的成效指的是达到预设课程目标的程度,鉴于本研究所指的课程目标是特指短期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对于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的程度是可以立即进行评价的。对于幼儿园课程成效的评价将有助于幼儿教师对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修订,以使课程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能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
评价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衡量尺度,在评价课程时,需要有衡量课程设计、实施状况及其效果的标尺,课程评价的标准就是这种衡量的标尺,这种标尺首先是一种价值标尺,即衡量课程价值取向的尺度。
1.评价标准的实用性
实用性,即课程评价标准本身具有的实用价值,能向各类对象提供丰富的信息,并对课程的发展、应用和推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幼儿园课程评价讲求实用性,为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用的信息,防止形式化。课程计划是教研人员、教师编制的,教育活动是教师组织、幼儿参与的,幼儿的发展也是课程效果的主要体现,教师和幼儿是整个评价过程中的被评价者。应确保课程评价的结果能为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提供有用的信息,,可帮助他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课程。
2.评价标准的可行性
可行性,即切实可行,投入的人力、物力适宜有效。选择推广一种课程模式需要通过对课程方案作出理性的分析,或者对其实际效果的评定,以及对课程的性质、特点、实用范围等作出价值判断,以决定是否可以采用、是否值得推广。无论是对国内现行的课程,还是对国外引进的课程,都需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以便决定取舍,以及确保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否适宜有效。只有让教师切切实实感觉到评价过程是一个研究如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帮助和提高,课程评价才具有可行性。
3.评价标准的适宜性
适宜性,即评价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使幼儿和教师都感到舒适自然,没有压力。在课程评价中,幼儿发展状况既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又是课程效果的主要体现者,因此对幼儿园课程评价无论如何都会涉及对幼儿的评价。但课程评价中,我们讲求的是适宜性原则,评价儿童不是为了鉴别儿童,而是为了检核课程,为了了解课程是否适合儿童,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同时,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也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定等级、划分优劣,而是为了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改进教学。
有了以上三种原则,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评价能够更加的客观,也能给予幼儿教师更大的空间来发展幼儿园课程;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课程对于幼儿成长的指引作用,从根本上满足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Tyler,R.W..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105 106.
[2]黄政杰.课程评鉴[M].台北:师大书苑,1987:14.
[3]Scriven,M..The Methodology of Eraluation[A].In Tyler,R.W,Gagne,R.M.&Scriven,M,etal.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raluation[C].Chicago IL:Rand McNally,1967.
[4]Scriven,M..Beyond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A].In Mclaughlin,M.W.&Phillips,D.C.,etal.Eraluation and Education:A Quarter Century[C].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20 33.
本文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27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