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精品课程
本文关键词:环境化学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一、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 所属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讲教师:王文华 教授 听课时间:2007-4-26 听课地点:F410
评价专家:校内教学督导组专家 黄德音 教 授
评价与建议:
1)王文华老师对教学内容熟悉,语言生动,,用中英文双语讲课,富有感染力;
2) 本节课讲解内容为环境化学这门课程的总体介绍,授课条理清晰,讲解清楚,内容科学合理,重点突出;
3) 运用了大量生动、醒目的图片及录像等多媒体资料,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4)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师本人30余年的科研和教学经历,扩充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知识面,使教学不仅限于书本的内容,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用课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5)授课过程中采用了讨论、提问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达到了很好的教学互动效果;
6)由于是录像课程,教师板书不多,以后授课中在重要问题上可适当增加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校外专家评价: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吕永龙 研究员对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效果及声誉的评价:
2 开封大学化学系 陶 颖 教授(国内访问学者)对本课程的评价: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化学结合的一门交叉型学科。其理论性较强,教学方法处理不好,容易造成学生烦躁和厌学心理。
通过一学期听课学习,我认为:王文华老师主讲的这门课,采用了多媒体及双语教学,教学水平较高。课堂教学中,利用了大量影像资料及研究实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不仅学生出勤率高,还有其他学院的学生来听课)。特别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每个章节后的小专题,内容紧跟环境热门话题,资料系统完整,对开拓学生视野及学生PRP的开展应该非常有利;二是围绕有关内容,请国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不仅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外语水平,而且使学生了解国外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课题。
总之,感觉这门课的课堂教学处理灵活,方法丰富多彩,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也适应年轻人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评价结果:
1 学生网上评价情况(来源:教学信息服务网):
本课程在04-05、05-06和06-07学年的学生网上打分评价中,连续三年获得综合评分90分以上的成绩,尤其在讲课思路、教师知识面、上课投入、教学启发性和教学效果上评分优异。上课学生中有93%以上的学生愿意向其他同学推荐本课程。
学生网上评价各指标评估结果示意图如下(来源:教学信息服务网):
04-05学年 第一学期 环境化学B类,综合得分:91.810
05-06学年 第一学期 环境化学B类,综合得分:95.131
06-07学年 第一学期 环境化学B类,综合得分:94.334
2 学生对环境化学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从近三学年的学生评价来看,学生普遍反映授课教师有广泛的知识面,上课投入、讲课富有激情;本课程中穿插的“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特色项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受学生们欢迎;9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是一门不错的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感到满意”。
03和04级本科生评价:
3 01级本科生杨林现在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最近对本课程进行了评价: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含量和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和归宿的规律。根据本人03年上环境化学的经历,拟从以下几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教材、学生实际相符合,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扩充教学内容,有效的保证学生在学好改们课程的同时,了解其他相关知识。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的情况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思想性、逻辑性较强,教师内容讲解准确、抓住关键、详略得当。教学采用中英文两本教科书,两书内容互相补充、支撑,使学生能全面、扎实地掌握环境化学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中,王文华老师主要以英语授课,结合英文教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3)教学基本功:
王文华老师上课语言生动,准确、流利;板书合理、清晰,教学多媒体课件生动、醒目;教态自然,仪表端庄。
4)教学方法:
该课程老师教法择优组合,老师讲解、学生预习汇报、学生小组seminar、试验课程能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仅是向老师学知识,而且还把所学知识加入自己的思想,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由于试验课程的配合,学生不仅学习到理论知识,学生还能在实践中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巩固。
王文华老师还让每个同学选择一个与环境化学相关的方面进行学习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写一份学习报告,并向全班做汇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在研究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知识,而且也学到了检索查阅文献的能力,为以后做研究打好基础。
5)教学能力:
王文华老师能有效的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使每一堂课都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而且能更具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模式,板书、看教学影片、小组讨论等结合进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文华老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科研、教学经验能正确的回答学生提问,并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6)教学效果
课堂气氛活跃、秩序井然,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思维积极。由于多种教学方法地运用,以及教师精彩的讲解,课堂内学生接受程度较高,在加上课后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试验操作,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成度较高。
该门课程的成绩分配比较合理,期末总成绩分有三部分组成:课堂日常表现、期末研究汇报、期末笔试成绩。这能合理的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努力成都。
总的来说,由于授课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科研教学经验,该门课程从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实施、教学方法选择、课程考核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合理,不仅能让学生有效、系统的掌握环境化学理论知识,而且对专业英语能力、口头汇报表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四、院内教学指导委员会听课评价意见:
1 06年12月7日上午10:00-11:40,F404教室,授课教师:程金平 副教授
评价:
1) 讲述内容:重金属生物甲基化,先讲重金属污染特点,再讲影响因素,条理清楚;
2) 以教师在日本科研合作的实践结合,讲述汞的甲基化后代遗传的特点;
3) 重点讲述pH对甲基化的影响,很清楚,并且阐述其环境效应;
4) 多媒体内容丰富,而且结合黑板的演示,细化、效果好;
5) 通过讨论(黄浦江的例子),与学生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使学生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6) 板书的条理性可进一步提高。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贾金平 教授
2 06年12月6日,上午10:00-11:40,F303教室,授课教师:王文华 教授
评价:教师讲课条理清晰,英语语言流畅,课堂互动情况较好。
建议:增加一些板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 张振家 教授
本文关键词:环境化学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339635.html